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地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能力培养
任何学科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指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地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语文课也是如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内容少,课时少,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这就是说,教师要教而有法。教师必须以关心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前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
一、咬文嚼字,提高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学会准确表达,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讲解、分析,让学生充分领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课本上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动人。写月光时,一个“泻”字写出了流水般的月光,一个“浮”字绘出了青雾的飘渺轻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使月光下的荷塘如诗如画。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咬住一些关键词,反复咀嚼,仔细体会其中的韵味,充分领略语言之美。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详细分析、讲解,字字推敲,句句领悟,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咬文嚼字,学生们不仅能从中学习到优美的词语,而且能感受到语言表达技巧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表达,而且要准确表达。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材中的《珍珠鸟》一文,作者用细腻、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情景,作者注重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鸟与人初次相对时的陌生、胆怯,到试探性地接触,再到人、鸟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对鸟的神态描写细腻,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的特点。语言表达上,写得极有层次感,显得极其自然,又不乏巧妙,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文章的最后点明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我的一天》,看似写得平淡无奇,但从作者的选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理想追求,可以感受到作者战胜病魔的顽强意志和胸怀祖国的高尚情怀。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同时, 让学生体会作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勤学苦练,掌握技能本领。
诵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义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情感和意愿的表达技巧,文章结构布局的完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掌握散文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目的。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随之提高。
三、把握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师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找准传授知识的切入点,相机诱导。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一个穷青年突然得了一所大宅子,面对大宅子的三种不同态度,比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比喻恰当、贴切,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很具说服力。但如果教师找不准切入点,很难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们容易被文中的萝卜、白菜、大葱和烟枪、烟灯、姨太太等词语搅得晕头转向。这就需要老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生活化、常识化的比喻修辞讲起,让学生明白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再谈比喻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循序渐进,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论证写作手法的作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是解决一切学习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师如果能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找准问题,学会分析,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和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语文课堂上,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通过扩写、续写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讲完《项链》后,可布置一道作业题《路瓦栽夫人的后半生》,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想象和推测,畅谈个人见解。结果,同学们的想象结果大不相同,有的说,路瓦栽夫人拿着朋友赔偿给她的钱,和丈夫一起做起了小生意,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她懂得了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有的说,路瓦栽夫人禀性难易,拿到自己应得的钱后,购置了许多衣物,辛苦了十年时间,她要充分享受生活,虚荣地打发着无聊的时光。有的说,路瓦栽夫人精神失常了,她难以承受十年磨难后的辛苦。通过想象发言,同学们的积极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通过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能灵活运用知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比较枯燥、难学的。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设计好、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细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讲《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把故事讲解放在首位,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兴趣后,再讲解字、词、句,一定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文讲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给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鸿门宴赏析》,内容可以写某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写文中的语言特色。教师略加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写出超出老师想象的好文章。真正实现叶圣陶同志所说的“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悟之源广,纯熟之功弥深”的效果。
语文知识,极其广泛。语文知识的获得,需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德思等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丽华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职业技术培训2007年2期.
作者简介:
陈玉敏:(1963.9— )汉,女,河南省唐河县人,高级讲师,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能力培养
任何学科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指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地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语文课也是如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内容少,课时少,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这就是说,教师要教而有法。教师必须以关心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前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
一、咬文嚼字,提高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学会准确表达,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讲解、分析,让学生充分领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课本上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动人。写月光时,一个“泻”字写出了流水般的月光,一个“浮”字绘出了青雾的飘渺轻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使月光下的荷塘如诗如画。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咬住一些关键词,反复咀嚼,仔细体会其中的韵味,充分领略语言之美。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详细分析、讲解,字字推敲,句句领悟,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通过咬文嚼字,学生们不仅能从中学习到优美的词语,而且能感受到语言表达技巧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表达,而且要准确表达。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材中的《珍珠鸟》一文,作者用细腻、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情景,作者注重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鸟与人初次相对时的陌生、胆怯,到试探性地接触,再到人、鸟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对鸟的神态描写细腻,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的特点。语言表达上,写得极有层次感,显得极其自然,又不乏巧妙,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文章的最后点明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我的一天》,看似写得平淡无奇,但从作者的选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理想追求,可以感受到作者战胜病魔的顽强意志和胸怀祖国的高尚情怀。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同时, 让学生体会作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勤学苦练,掌握技能本领。
诵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义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情感和意愿的表达技巧,文章结构布局的完美,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掌握散文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目的。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随之提高。
三、把握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师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找准传授知识的切入点,相机诱导。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一个穷青年突然得了一所大宅子,面对大宅子的三种不同态度,比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比喻恰当、贴切,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很具说服力。但如果教师找不准切入点,很难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们容易被文中的萝卜、白菜、大葱和烟枪、烟灯、姨太太等词语搅得晕头转向。这就需要老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生活化、常识化的比喻修辞讲起,让学生明白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再谈比喻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循序渐进,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比喻论证写作手法的作用,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是解决一切学习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师如果能利用课堂,引导学生找准问题,学会分析,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和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语文课堂上,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通过扩写、续写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讲完《项链》后,可布置一道作业题《路瓦栽夫人的后半生》,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想象和推测,畅谈个人见解。结果,同学们的想象结果大不相同,有的说,路瓦栽夫人拿着朋友赔偿给她的钱,和丈夫一起做起了小生意,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她懂得了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有的说,路瓦栽夫人禀性难易,拿到自己应得的钱后,购置了许多衣物,辛苦了十年时间,她要充分享受生活,虚荣地打发着无聊的时光。有的说,路瓦栽夫人精神失常了,她难以承受十年磨难后的辛苦。通过想象发言,同学们的积极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通过写读后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能灵活运用知识。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比较枯燥、难学的。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设计好、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细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讲《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把故事讲解放在首位,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兴趣后,再讲解字、词、句,一定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文讲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给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鸿门宴赏析》,内容可以写某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写文中的语言特色。教师略加指点和引导,学生就能写出超出老师想象的好文章。真正实现叶圣陶同志所说的“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悟之源广,纯熟之功弥深”的效果。
语文知识,极其广泛。语文知识的获得,需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所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德思等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丽华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职业技术培训2007年2期.
作者简介:
陈玉敏:(1963.9— )汉,女,河南省唐河县人,高级讲师,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