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球纪录片《天才之击》主要重现了费德勒与纳达尔在2008年温网男单决赛上演精彩绝伦的较量。通过纪录片来彰显网球这项运动的魅力;塑造费德勒和纳达尔这类男子网坛顶尖选手的优秀品质;传递费纳赋予网球的意义以及网球运动所展现的文化。
关键词:体育纪录片;《天才之击》;叙事分析
一、在叙事结构中巧妙排布多元素材
叙事结构是纪录片呈现事实,讲述故事的逻辑顺序及思路 。该片主要采用的是递进式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文本的时间为序。但同时创作者又非常巧妙的在线性文本当中穿插了详实生动的历史影像素材,尽可能全面的展现08年温网的这场巅峰对决以及围绕这场对决延伸出的相关事件。
(一)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清晰展现文本脉络
在以时间为主线的叙事文本中,也体现了主次之分。创作者将主要的叙事篇幅放在了08年费德勒和纳达尔温网的巅峰对决上。不过在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创作者用简短的篇幅对两位球员晋级晋级之路进行了回顾。
除了主线之外,纪录片当中还呈现了多条复线,指的就是利用插叙的方式,借由主线设置的某些悬念或线索将其他事件引入,使受众对运动员以及比赛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也使得整个纪录片文本的逻辑更加的严密。片中,纳达尔率先拿下了第一盘比赛,创作者就以“纳达尔首盘表现出的强势状态”的情节来引入“纳达尔进入职业网坛的崛起之路”,并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03年汉堡大师赛男单第二轮”,因为这场比赛纳达尔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卡洛斯-莫亚。
(二)文本内容衔接“不动声色”
纪录片在文本内容衔接上环环相扣,转场自然,让受众不会因为转场过于跳脱而对纪录片失去观看兴趣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纪录片选取了“纳达尔年轻时接受采访时表示温网是自己最喜欢赢的巡回赛”,顺其自然的将观众的视线拉回到08年温网决赛的第二盘比赛现场。
(三)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的作用
这种叙事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纪录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并且丝毫不会让受众感觉有拼凑文本内容的嫌疑。其次通过不同文本的相互支撑,让纪录片的脉络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受众接受对纪录片所要传达的网球文化甚至体育文化的认同。
二、选择各类叙事主体,立体展现赛事及人物形象
叙事主体与纪录片文本要表达的观点和想法是密切相关的,对于纪录片来说,真实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选择叙事主体时要尽量选择那些亲身经历事件的人,这样才能还原当时的情景留给他或者她的印象。该片是一部关于网球比赛的纪录片,创作者无疑会将隔网相对的两位运动员列为主述人,除此之外文本当中也出现了众多与两位球员关系密切或者有着相似经历的旁述人。
(一)主述人视角和陈述结构还原比赛历史
2008年温网决赛,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比赛当时的情境以及两人对网球、对手以及体育的理解,纪录片选择了费德勒和纳达尔两位当事人来进行口述历史,给受众呈现一个较为全面和完整历史瞬间,也有助于受众增进对网球比赛和对职业网球运动员的理解。
(二)旁述人理性叙述,强化受众认知
纪录片中也选取了多位旁述人,这些旁述人大多都是与两位主述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员。例如,执法那场比赛的裁判帕斯卡尔-玛利亚,费德勒当时的教练保罗-安纳孔,纳达尔当时的教练托尼-纳达尔 ,通过主教练的口述,能够增强受众对两位球员的认识和了解。亲历比赛的裁判,则是那场比赛的最佳见证者,同时裁判的出现也传递一种体育需要规则的价值观念。
此外,纪录片还巧妙的选取了与费德勒和纳达尔一样在职业赛场上成为“永恒”对手的两对选手:约翰-麦肯罗和比约-博格以及克里斯-埃弗特和玛蒂娜-纳芙拉蒂诺娃。通过他(她)们陈述,深刻的阐释了对手的意义,不止于竞争,而是相互成就。
(三)原型理论视角在叙事主体中的运用
原型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罗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原型指的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凸显性、代表性的成员,所有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纪录片文本中,费德勒和纳达尔两者的竞争关系就是当今网坛最具有凸显性和代表性的,而选取的两组旁述人则也是曾经男女网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对手。
(四)叙事主体选择的作用
由于文本的绝大篇幅都是由比赛画面构成,所以单纯通过解说比赛引入大量旁白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辅之以叙事主体的口述,则使得纪录片文本的叙事角度更加完备,也使得还原比赛现场成为可能,更具有客观真实性。因为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真实是最重要的,歷史的真相是最重要的。
三、全知视角深入刻画文本内容
该纪录片采用了全知视角对这场史诗般的对决进行了客观的呈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述人自己回忆比赛时的心境;旁述人对纳达尔和费德勒的客观评价;现场观众的欢呼喝彩声;球童以及线审的画面等。通过对这些画面的立体烘托,丰富了显性事实,突出了这场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与纪录片名“天才之击”相契合。
四、冲突叙事策略的展现
冲突的带有差异的叙事策略在文本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竞技体育的对抗性
网球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项目,不可避免的带有对抗性。而文本中选取的08年温网决赛,以及决赛上的两位对手从当今网坛来说都是最具代表性且最有看点。
(二)球员技术特点带有鲜明个人特色
纪录片文本中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打球风格各异。通过旁述人的视角陈述两人之间的球风差异:费德勒右手持拍,擅长单反,而纳达尔左手持拍,击球带有强烈的上旋 。
(三)球员个性迥异
整部纪录片中两位球员的气质个性截然不同。费德勒一直是“优雅”的代名词,文本中也再次强化了人们对费德勒固有的温文尔雅气质的印象;反观纳达尔,纪录片则将其刻画为“战斗”的代名词。
(四)交手记录凸显矛盾
纪录片在大篇幅叙事2008年这场史诗般的温网巅峰对决前,先概括性的展现了此前两个人在07年温网决赛中的交手记录,一年后两个人再次隔网相对,战况升级。
通过竞技体育自身的对抗性、球员不同的球风、截然不同的个性以及充满火药味的交手记录四个方面来展现冲突的叙事策略。
五、叙事内容分析
显性编码和隐性编码是文本内容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显性编码指的是文本中看的见得,表面的内容,包含解说语言、报道主体、报道信息量等。隐性编码指的是文中潜藏的,隐含的意义。因其依赖于编码者对于语言和社会意义所掌握的知识,表现为主观性,但又是主体间性的客观反映。
(一)显性编码
首先纪录片文本当中的声音直接采用的是比赛现场的解说原声以及叙事主体的在接受采访时的语言作为旁白,其次纪录片所呈现的信息量丰富,包括两位球员的成长历程,特别突出对两位球员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信息,例如费德勒2003年第一次拿下温网冠军;纳达尔2005年第一次夺得法网冠军等。通过这些显性的编码元素,来突显出比赛背后蕴涵的意义。只有如此艰苦卓绝的比赛,才能使两位球员配得上“天才”的称号。
(二)隐性编码
该纪录片传达了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1)竞技体育不存在永远的胜者,要远保持警惕和怀疑,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状态(2)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点滴的积累(3)球品即人品,球场上的表现能够映射出一个球员的优秀品质(4)球员不是战斗机器,也需要人文关怀。
体育是一种执行众多任务和传递着大量信息的当代媒介。体育文化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将身体抗争的不易、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体育精神传达给受众 。通过多维度的叙事视角,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抓住媒介事件的最佳时机,体育纪录片将成为潜移默化、引人入胜的网球文化甚至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 。
作者简介:
王焱,北京体育大学。
关键词:体育纪录片;《天才之击》;叙事分析
一、在叙事结构中巧妙排布多元素材
叙事结构是纪录片呈现事实,讲述故事的逻辑顺序及思路 。该片主要采用的是递进式的线性叙事结构,以文本的时间为序。但同时创作者又非常巧妙的在线性文本当中穿插了详实生动的历史影像素材,尽可能全面的展现08年温网的这场巅峰对决以及围绕这场对决延伸出的相关事件。
(一)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清晰展现文本脉络
在以时间为主线的叙事文本中,也体现了主次之分。创作者将主要的叙事篇幅放在了08年费德勒和纳达尔温网的巅峰对决上。不过在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创作者用简短的篇幅对两位球员晋级晋级之路进行了回顾。
除了主线之外,纪录片当中还呈现了多条复线,指的就是利用插叙的方式,借由主线设置的某些悬念或线索将其他事件引入,使受众对运动员以及比赛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也使得整个纪录片文本的逻辑更加的严密。片中,纳达尔率先拿下了第一盘比赛,创作者就以“纳达尔首盘表现出的强势状态”的情节来引入“纳达尔进入职业网坛的崛起之路”,并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03年汉堡大师赛男单第二轮”,因为这场比赛纳达尔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卡洛斯-莫亚。
(二)文本内容衔接“不动声色”
纪录片在文本内容衔接上环环相扣,转场自然,让受众不会因为转场过于跳脱而对纪录片失去观看兴趣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纪录片选取了“纳达尔年轻时接受采访时表示温网是自己最喜欢赢的巡回赛”,顺其自然的将观众的视线拉回到08年温网决赛的第二盘比赛现场。
(三)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的作用
这种叙事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纪录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并且丝毫不会让受众感觉有拼凑文本内容的嫌疑。其次通过不同文本的相互支撑,让纪录片的脉络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受众接受对纪录片所要传达的网球文化甚至体育文化的认同。
二、选择各类叙事主体,立体展现赛事及人物形象
叙事主体与纪录片文本要表达的观点和想法是密切相关的,对于纪录片来说,真实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选择叙事主体时要尽量选择那些亲身经历事件的人,这样才能还原当时的情景留给他或者她的印象。该片是一部关于网球比赛的纪录片,创作者无疑会将隔网相对的两位运动员列为主述人,除此之外文本当中也出现了众多与两位球员关系密切或者有着相似经历的旁述人。
(一)主述人视角和陈述结构还原比赛历史
2008年温网决赛,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比赛当时的情境以及两人对网球、对手以及体育的理解,纪录片选择了费德勒和纳达尔两位当事人来进行口述历史,给受众呈现一个较为全面和完整历史瞬间,也有助于受众增进对网球比赛和对职业网球运动员的理解。
(二)旁述人理性叙述,强化受众认知
纪录片中也选取了多位旁述人,这些旁述人大多都是与两位主述人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员。例如,执法那场比赛的裁判帕斯卡尔-玛利亚,费德勒当时的教练保罗-安纳孔,纳达尔当时的教练托尼-纳达尔 ,通过主教练的口述,能够增强受众对两位球员的认识和了解。亲历比赛的裁判,则是那场比赛的最佳见证者,同时裁判的出现也传递一种体育需要规则的价值观念。
此外,纪录片还巧妙的选取了与费德勒和纳达尔一样在职业赛场上成为“永恒”对手的两对选手:约翰-麦肯罗和比约-博格以及克里斯-埃弗特和玛蒂娜-纳芙拉蒂诺娃。通过他(她)们陈述,深刻的阐释了对手的意义,不止于竞争,而是相互成就。
(三)原型理论视角在叙事主体中的运用
原型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罗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原型指的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凸显性、代表性的成员,所有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纪录片文本中,费德勒和纳达尔两者的竞争关系就是当今网坛最具有凸显性和代表性的,而选取的两组旁述人则也是曾经男女网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对手。
(四)叙事主体选择的作用
由于文本的绝大篇幅都是由比赛画面构成,所以单纯通过解说比赛引入大量旁白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辅之以叙事主体的口述,则使得纪录片文本的叙事角度更加完备,也使得还原比赛现场成为可能,更具有客观真实性。因为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真实是最重要的,歷史的真相是最重要的。
三、全知视角深入刻画文本内容
该纪录片采用了全知视角对这场史诗般的对决进行了客观的呈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主述人自己回忆比赛时的心境;旁述人对纳达尔和费德勒的客观评价;现场观众的欢呼喝彩声;球童以及线审的画面等。通过对这些画面的立体烘托,丰富了显性事实,突出了这场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与纪录片名“天才之击”相契合。
四、冲突叙事策略的展现
冲突的带有差异的叙事策略在文本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竞技体育的对抗性
网球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项目,不可避免的带有对抗性。而文本中选取的08年温网决赛,以及决赛上的两位对手从当今网坛来说都是最具代表性且最有看点。
(二)球员技术特点带有鲜明个人特色
纪录片文本中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打球风格各异。通过旁述人的视角陈述两人之间的球风差异:费德勒右手持拍,擅长单反,而纳达尔左手持拍,击球带有强烈的上旋 。
(三)球员个性迥异
整部纪录片中两位球员的气质个性截然不同。费德勒一直是“优雅”的代名词,文本中也再次强化了人们对费德勒固有的温文尔雅气质的印象;反观纳达尔,纪录片则将其刻画为“战斗”的代名词。
(四)交手记录凸显矛盾
纪录片在大篇幅叙事2008年这场史诗般的温网巅峰对决前,先概括性的展现了此前两个人在07年温网决赛中的交手记录,一年后两个人再次隔网相对,战况升级。
通过竞技体育自身的对抗性、球员不同的球风、截然不同的个性以及充满火药味的交手记录四个方面来展现冲突的叙事策略。
五、叙事内容分析
显性编码和隐性编码是文本内容分析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显性编码指的是文本中看的见得,表面的内容,包含解说语言、报道主体、报道信息量等。隐性编码指的是文中潜藏的,隐含的意义。因其依赖于编码者对于语言和社会意义所掌握的知识,表现为主观性,但又是主体间性的客观反映。
(一)显性编码
首先纪录片文本当中的声音直接采用的是比赛现场的解说原声以及叙事主体的在接受采访时的语言作为旁白,其次纪录片所呈现的信息量丰富,包括两位球员的成长历程,特别突出对两位球员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信息,例如费德勒2003年第一次拿下温网冠军;纳达尔2005年第一次夺得法网冠军等。通过这些显性的编码元素,来突显出比赛背后蕴涵的意义。只有如此艰苦卓绝的比赛,才能使两位球员配得上“天才”的称号。
(二)隐性编码
该纪录片传达了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1)竞技体育不存在永远的胜者,要远保持警惕和怀疑,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状态(2)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点滴的积累(3)球品即人品,球场上的表现能够映射出一个球员的优秀品质(4)球员不是战斗机器,也需要人文关怀。
体育是一种执行众多任务和传递着大量信息的当代媒介。体育文化纪录片通过视听语言将身体抗争的不易、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体育精神传达给受众 。通过多维度的叙事视角,主复线并进的叙事结构,抓住媒介事件的最佳时机,体育纪录片将成为潜移默化、引人入胜的网球文化甚至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 。
作者简介:
王焱,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