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汉源县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之间过渡的干热河谷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居住着汉、彝、藏、回等25个民族。境内山河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加之连续遭受“5.12”“4.20”两次大的地震灾害,汉源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跟省委建“美丽四川”和雅安市委建“绿美雅安”的工作部署,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考虑,坚持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造林增绿,同步抓优势转化,在夯实生态底本的同时使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了经济优势,实现了浊水荒山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治浊水荒山 筑牢生态底本
全面落实“天保工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砍树垦荒等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生态林破坏问题得到基本遏制。把工程类项目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中小河流域生态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逐步对县域内的中小河流防洪堤进行完善修复,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及地质灾害治理項目354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监测资料显示,汉源县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近600万吨,江河泥沙含量明显降低,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近3年汉源几次局部地区连续降雨超过50毫米的天气,都没有大的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灾害发生的强度明显降低。
建绿水青山 凸显生态优势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68亿元实施3年“农田水利大会战”,维修整治堰渠1798公里,新建、改建蓄水池860口,有效解决了农村水网“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水归渠、渠相连、保良田、除水患”。同时,以县城绿化为带动,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绿满汉源”和“绿美汉源”行动,以政府公益性植树为带动,以生态林品种改良为抓手,不断提高全县林地和绿地覆盖率,全县林地从2011年的5.6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增加到48.1%。特别是针对山城式新县城土质较差、生态脆弱、绿化率低的情况,引入专门城市园林管理绿化公司,在突出抓好城区主干道绿化的同时,大力开展小区“组团式”绿化,突出半岛山城特色打造精品节点公园、广场绿地和生态边坡,在城区建成节点景观公园29个,建成了紫荆花大道、三角梅大道等一批特色景观道路,启动环湖绿道建设,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3%,绿地率达34.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8.79平方米,昔日荒凉的萝卜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鲜花碧水阳光城。
造金山银山 释放生态效益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28亿元,实施了3年“农业产业发展大会战”,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采取“农民种、政府补、专家管”的形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3年新发展经果林27万亩,建成了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优势水果基地,春早熟蔬菜、秋延晚蔬菜、高山有机蔬菜三大生态蔬菜基地和花椒、核桃两大特色干果基地为主的6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农民户均拥有各类特色产业近6亩。同时,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中高山地区为重点,建设九襄至双溪、清溪至西溪、大渡河左岸、大渡河右岸等“4+N”农旅融合特色产业环线,有效聚集了人气,增添了商气,构建了“1+2+3=6”的农村三次产业新格局,昔日的浊水荒山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土地”。清溪镇永安村依托甜樱桃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全村565户农户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就有6户,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有364户,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有180户,97.3%的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农民兜里有了钱,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8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许多家庭还购置了两辆以上的车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治浊水荒山 筑牢生态底本
全面落实“天保工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政策,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砍树垦荒等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生态林破坏问题得到基本遏制。把工程类项目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治本之策,全面推进中小河流域生态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逐步对县域内的中小河流防洪堤进行完善修复,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及地质灾害治理項目354个,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监测资料显示,汉源县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近600万吨,江河泥沙含量明显降低,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近3年汉源几次局部地区连续降雨超过50毫米的天气,都没有大的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灾害发生的强度明显降低。
建绿水青山 凸显生态优势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68亿元实施3年“农田水利大会战”,维修整治堰渠1798公里,新建、改建蓄水池860口,有效解决了农村水网“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水归渠、渠相连、保良田、除水患”。同时,以县城绿化为带动,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绿满汉源”和“绿美汉源”行动,以政府公益性植树为带动,以生态林品种改良为抓手,不断提高全县林地和绿地覆盖率,全县林地从2011年的5.6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1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增加到48.1%。特别是针对山城式新县城土质较差、生态脆弱、绿化率低的情况,引入专门城市园林管理绿化公司,在突出抓好城区主干道绿化的同时,大力开展小区“组团式”绿化,突出半岛山城特色打造精品节点公园、广场绿地和生态边坡,在城区建成节点景观公园29个,建成了紫荆花大道、三角梅大道等一批特色景观道路,启动环湖绿道建设,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3%,绿地率达34.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8.79平方米,昔日荒凉的萝卜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鲜花碧水阳光城。
造金山银山 释放生态效益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28亿元,实施了3年“农业产业发展大会战”,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每年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5000万元,采取“农民种、政府补、专家管”的形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3年新发展经果林27万亩,建成了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优势水果基地,春早熟蔬菜、秋延晚蔬菜、高山有机蔬菜三大生态蔬菜基地和花椒、核桃两大特色干果基地为主的6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全县农民户均拥有各类特色产业近6亩。同时,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中高山地区为重点,建设九襄至双溪、清溪至西溪、大渡河左岸、大渡河右岸等“4+N”农旅融合特色产业环线,有效聚集了人气,增添了商气,构建了“1+2+3=6”的农村三次产业新格局,昔日的浊水荒山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土地”。清溪镇永安村依托甜樱桃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全村565户农户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就有6户,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有364户,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有180户,97.3%的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农民兜里有了钱,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8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许多家庭还购置了两辆以上的车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