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根据国内近年的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0.41%~0.47%。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经国内近20年的研究,对肺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诊断和治疗均有一些进展,使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由于本病主要见于巨大肺栓塞患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脱落或其他异物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于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脉动脉压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是中老年人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属于不可逆性的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可出现多脏器损害的表现,其中心律失常是其失代偿期的常见表现之一,发生率高达45%~95%[1,2],在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时更易发生,需识别并予以及时治疗抢救。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依据1998年第3次全国呼吸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符合该诊断标准的肺心病患者136例,男103例,平均年龄58±11岁;女33例,平均年龄59±11岁。
  仪器:心电监护仪,hoter心电图仪,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仪。
  方法:对住院的危重肺心病患者实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一般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时检测其心律失常类型。按内科常规治疗积极控制感染、解痉、祛痰、改善通气、纠正心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支持治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同时行胸片、血常规、生化全套、心功能、肺功能、电解质等检查。
  
  结 果
  从136例肺心病患者观察可见,发生心律失常92例(67.64%)。而且同一患者可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见表1。
  表1 肺心病心律失常分类表
  
  讨 论
  肺心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是多种多样、可变的,同一患者可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临床检出率在报道中常规心电图为72.3%,而动态心电图为96.3%。本组136例肺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7.64%,与临床报道相似[3]。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2.08%;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占29.27%.;再次是室性心律失常,占9.82%。多数患者同时兼有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明显。根据本文统计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心衰)、水电解质紊乱等四大因素关系最密切。其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23例,低氧血症92例,肺性脑病23例;Ⅰ度心衰2l例,Ⅱ度心衰47例,Ⅲ度心衰42例;电解质紊乱70例,而且多数为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体质差,营养不良。根据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心律失常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由于肺心病患者长期反复的肺部感染,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肺动脉高压,肺通气及肺血循环严重障碍,长期的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均可引起心肌代谢障碍,致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心律失常。②低氧可引起窦房结及房室副交感张力增高,心室交感活动增强,它可以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窦房结、心房、心室兴奋性增加,导致心律失常。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严重的感染、酸中毒加重肺动肺高压,促使右心衰竭,右房压力增加,故易引起房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再者由于利尿剂、激素、葡萄糖的应用,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水、电解质紊乱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肺心病病程长,由于脏器老化及退行性变,心肌细胞B受体数日的减少,心肌硬化程度也随之加大,心脏传导系统可发生纤维化,脂肪浸润,且高龄肺心病患者冠心病并发率较高,甚至有报告高达40%~60%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5],由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冠状动脉痉挛,更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损伤,心电活动不稳导致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心脏的器质性损害与心肌的代谢紊乱,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而合并感染、心衰、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以控制感染为首要,如何积极改善肺心病患者心肌损害及代谢异常,是缓解肺心病患者症状的关键;及时发现合并症,并及时纠正和控制,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肺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因及并发症治疗,结果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明显好转,只有少数患者需要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陶立刚,王金桃,徐冬萸.20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痫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2,(64):4920-4921.
  2 何永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02,7(3):97.
  3 马红,张七一,王照彦,等.肺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34例治疗体会[J].临床荟萃,2000,15(1):17-18.
  4 林强.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80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7):615-616.
  5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1.
其他文献
<正>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各街道或乡镇已处于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行及逐步完善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针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程度逐年加深,健康干预力度加大,服
摘 要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的致病状况,调查佛山南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种标准化变应原对3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析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24种变应原中以屋尘螨、粉尘螨、德国小蠊阳性例数最多,其余依次为海虾、牛奶、艾蒿、海蟹、酵母菌、玉米花粉、花生、带鱼、羽毛等。结论:粉尘螨、屋尘螨、德国小蠊是佛山地区变应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ACS的住院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20mg/日)72例和强化治疗组(40mg/日)56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sgp130、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
研究了火麻仁油在应用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通过加热试验和烹调试验考察了火麻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VE含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加热及烹调试验,火麻仁油的反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Ⅰ期吻合术12例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Ⅰ期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高热腹腔感染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医学多从虚、风、痰、火、瘀论治。有学者提出“内生毒邪”学说。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当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指导,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构建“三阶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