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患儿进行精心的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率达100%。随访3~12个月,均无乏力、倦怠、心慌、胸闷等症状。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小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2011年1~12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1~12岁,病程<1周。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发热可持续2天~1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重症可骤然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加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方法
⑴一般护理:病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病室应安静、通风,保证病室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相对湿度50%~60%。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监测患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和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用药前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讲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使其对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给家长及患儿做好心理指导,消除家属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⑵症状的护理:加强鼻部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分泌物量多时,取头侧位,以保持一侧鼻腔通畅。当分泌物结痂时,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将结痂拭去,并用少许油类(凡士林等)涂抹鼻翼周围的皮肤,以减轻皮肤疼痛。鼻塞严重妨碍吮乳和睡眠者,可在喂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适当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1~2滴/次,2~3次/日,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鼻腔通畅,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产生依赖或出现不良反应(心悸等)[1]。体温>38.5℃时应酌情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冷盐水灌肠等。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25%安乃近溶液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每4小时测体温1次,物理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体温骤升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再着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
⑶降温的护理:首先应用物理降温用,使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降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或者使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擦时酒精温度控制在41~43℃。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但要注意使用先锋、头噻类抗炎药物不用此方法,因易产生双硫伦样反应。如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在退热过程中,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每1~2小时测量体温1次,以防惊厥发生。
⑷膳食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往往食欲欠佳,所以应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水分一方面可祛除体内毒素,达到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纠正高渗性脱水,促进代谢性酸性产物的排泄。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清淡饮食,如蔬菜、豆类、牛奶、海带、紫菜、水果、大枣及适量瘦肉或鸡蛋等,并在饭菜的口味、外观和种类上下工夫。宜少量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感风寒,引起疾病。
⑸健康教育:护士应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营养均衡,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时预防接种进行体格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小儿体质。
结果
所有患儿均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率达100%。随访3~12个月,均无乏力、倦怠、心慌、胸闷等症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年4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居多。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呼吸道症状,重者伴有发热,甚至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要及早治疗并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孙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6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23-124.
2 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77-178.
关键词 小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2011年1~12月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1~12岁,病程<1周。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发热可持续2天~1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重症可骤然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脐周阵痛,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加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方法
⑴一般护理:病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病室应安静、通风,保证病室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相对湿度50%~60%。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监测患儿呼吸的频率、节律和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护理人员应理解家属的心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用药前耐心细致地向患儿家属讲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使其对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给家长及患儿做好心理指导,消除家属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⑵症状的护理:加强鼻部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分泌物量多时,取头侧位,以保持一侧鼻腔通畅。当分泌物结痂时,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轻轻将结痂拭去,并用少许油类(凡士林等)涂抹鼻翼周围的皮肤,以减轻皮肤疼痛。鼻塞严重妨碍吮乳和睡眠者,可在喂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适当用0.5%的麻黄碱溶液滴鼻,1~2滴/次,2~3次/日,可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鼻腔通畅,但不能用药过频,以免产生依赖或出现不良反应(心悸等)[1]。体温>38.5℃时应酌情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或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浴、冷盐水灌肠等。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25%安乃近溶液滴鼻,并给予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每4小时测体温1次,物理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体温骤升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再着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
⑶降温的护理:首先应用物理降温用,使用毛巾浸泡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降头温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或者使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为大血管走行处,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因为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擦时酒精温度控制在41~43℃。其原理是乙醇温度高于皮肤温度2~3℃,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带走大量的热,因而使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乙醇的温度与患儿皮肤温度较接近,擦浴时不会引起不适,也不会因患儿哭闹增加产热。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但要注意使用先锋、头噻类抗炎药物不用此方法,因易产生双硫伦样反应。如上述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按医嘱配合药物降温。一般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在退热过程中,退热不要求体温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每1~2小时测量体温1次,以防惊厥发生。
⑷膳食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儿往往食欲欠佳,所以应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水分一方面可祛除体内毒素,达到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纠正高渗性脱水,促进代谢性酸性产物的排泄。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清淡饮食,如蔬菜、豆类、牛奶、海带、紫菜、水果、大枣及适量瘦肉或鸡蛋等,并在饭菜的口味、外观和种类上下工夫。宜少量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机体抵抗力下降,外感风寒,引起疾病。
⑸健康教育:护士应向家长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和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营养均衡,积极预防各种慢性病,按时预防接种进行体格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小儿体质。
结果
所有患儿均5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有效率达100%。随访3~12个月,均无乏力、倦怠、心慌、胸闷等症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非常重要,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年4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居多。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呼吸道症状,重者伴有发热,甚至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高热惊厥,因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要及早治疗并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1 孙莹,李志红,代洪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6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23-124.
2 潘景梅,闷新玲.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