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全面发展。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体魄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更是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1.当前部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成因
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发现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学生的耐久力、柔韧性、肺活量下降明显。造成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够,包括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达不到达标要求。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其根本原因却是诸多问题所致。主要有:
1.1认识不到位。好多领导认为体育是边缘学科,是小三门之一,个别体育活动不安全,影响学校纪律。有些体育教师认为搞活动麻烦、吃亏。
1.2场地不足,器材短缺。落后地区的教学设备大都相对紧缺,体育教学设施更是捉襟见肘。某校有5 0个教学班,3400多名学生,而操场只有4000平方米左右,由于场地有限,有些器材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破损。有些学生高中都毕业了,还不认识标枪、铁饼等常规体育器材。
1.3体育教师待遇不能按时落实,教师积极性不高。因为体育被当作各种升学考试科目之外的“考查学科”,不被学校、家长、学生所重视,课外各种活动的组织大都不给老师计工作量,年终考核成绩偏低,职称晋升慢,“评优选模”沾不上边,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有混日子的想法。
1.4体育教材编写上的不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设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各校教育教学设施差异更大。特别是落后地区学校操场普遍窄小,好多教学内容无法开展,为了完成教材内容,班级常为争夺场地而出现不和谐因素。
1.5体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上升,有些学校体育教师青黄不接,让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应付体育课教学的差事;有些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有些体育教师小病大养,谋求第二职业,导致上课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节节自由,课课“放羊”的状态。
1.6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个别体育老师角色还没有转换,继续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位置,一节课从头到尾死死的握在体育老师的手里,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兴趣。
1.7缺乏自信心,轻蔑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当一部分体育老师最怕别人说自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认为体育老师在领导和同志们眼里只不过是个茄子,颜色再重,只是个“吃货”。不愿意积极实现自我价值,老是把自己排在教师队伍的末尾,不敢展示自己。
2.要彻底改变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的面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转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2.2提高认识,明确健康的身体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身体素质好则文化学习效率高,个性心理发育正常,能力也强。反之则不利于人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学校一把手校长认识必须到位。
2.3加大教育投入。增强青少年体质人人有责,学校要足量的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要配备专人保管、维修、保养器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体育器材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乱占操场,保证学生有一个比较宽敞的活动场地。
2.4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加大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首先要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重教敬业,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每个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学习固然重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自我学习,则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走终身学习之路。
2.5体育教师要从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消除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具备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评鉴。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6改善体育老师待遇,建立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对体育教师考核应该给予倾斜,职称评定设置岗位时,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要破格晋升。体育教师的服装要按时发放。工作量计算不能乱打折扣。
2.7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内容,身体因后天缺乏锻炼而过差,可不予录取。在真正意义上让全社会关注体育,关注健康。
收稿日期:2008-04-30
1.当前部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成因
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发现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学生的耐久力、柔韧性、肺活量下降明显。造成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够,包括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达不到达标要求。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其根本原因却是诸多问题所致。主要有:
1.1认识不到位。好多领导认为体育是边缘学科,是小三门之一,个别体育活动不安全,影响学校纪律。有些体育教师认为搞活动麻烦、吃亏。
1.2场地不足,器材短缺。落后地区的教学设备大都相对紧缺,体育教学设施更是捉襟见肘。某校有5 0个教学班,3400多名学生,而操场只有4000平方米左右,由于场地有限,有些器材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丢失或破损。有些学生高中都毕业了,还不认识标枪、铁饼等常规体育器材。
1.3体育教师待遇不能按时落实,教师积极性不高。因为体育被当作各种升学考试科目之外的“考查学科”,不被学校、家长、学生所重视,课外各种活动的组织大都不给老师计工作量,年终考核成绩偏低,职称晋升慢,“评优选模”沾不上边,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有混日子的想法。
1.4体育教材编写上的不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设置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各校教育教学设施差异更大。特别是落后地区学校操场普遍窄小,好多教学内容无法开展,为了完成教材内容,班级常为争夺场地而出现不和谐因素。
1.5体育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上升,有些学校体育教师青黄不接,让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应付体育课教学的差事;有些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有些体育教师小病大养,谋求第二职业,导致上课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节节自由,课课“放羊”的状态。
1.6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个别体育老师角色还没有转换,继续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位置,一节课从头到尾死死的握在体育老师的手里,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兴趣。
1.7缺乏自信心,轻蔑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当一部分体育老师最怕别人说自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认为体育老师在领导和同志们眼里只不过是个茄子,颜色再重,只是个“吃货”。不愿意积极实现自我价值,老是把自己排在教师队伍的末尾,不敢展示自己。
2.要彻底改变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的面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转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
2.2提高认识,明确健康的身体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身体素质好则文化学习效率高,个性心理发育正常,能力也强。反之则不利于人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学校一把手校长认识必须到位。
2.3加大教育投入。增强青少年体质人人有责,学校要足量的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要配备专人保管、维修、保养器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体育器材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乱占操场,保证学生有一个比较宽敞的活动场地。
2.4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加大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首先要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的工作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重教敬业,在学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每个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进修学习固然重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自我学习,则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走终身学习之路。
2.5体育教师要从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消除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具备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评鉴。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6改善体育老师待遇,建立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对体育教师考核应该给予倾斜,职称评定设置岗位时,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要破格晋升。体育教师的服装要按时发放。工作量计算不能乱打折扣。
2.7各级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增加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内容,身体因后天缺乏锻炼而过差,可不予录取。在真正意义上让全社会关注体育,关注健康。
收稿日期: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