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海洋的战略图景逐渐明晰。与此同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近海海域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诸如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和突发性溢油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危害海洋健康。鉴于此,本论文基于近年来海洋环境公报和“908”专项近海海域的现状调查资料,并结合上述海洋环境问题对中国近海的环境质量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从海洋强国的战略视角提出海洋环境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近海;现状;保护;海洋强国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21 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共识。近海海域同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把近海环境的保护纳入到海洋强国战略,对整个战略的科学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近年来的相关海洋公报等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我国面临的主要近海环境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海洋环境的保护建议,从而更好地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1近海环境基本状况
1.1海水环境质量
(1)水质总体状况:2015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级别为一般,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1](2)水质超标因子:全国近岸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pH、石油类、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氰化物、非离子氨和挥发酚有超标现象。(3)富营养化状况:全国近岸海域平均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富营养化指数为1.6。(4)近海沉积物: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四个海区中,黄海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良好的站位比例最高(100%)。[2]
1.2入海污染源状况
(1)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2)海洋垃圾分布状况: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1.3海洋生态环境
(1)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14%、76%和10%。(2)海洋保护区生态状况:2015年,红树植物、海岸沙丘、贝壳堤以及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等类型的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珊瑚和文昌鱼等类型的保护对象下降趋势得到减缓。[3]
2近海环境主要问题
2.1富营养化问题
从海域角度来看,我国近海海域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海河口和闽江口等河口附近海域;东海海区的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居各海区之首,屡有大面积赤潮发生。从季节角度来看,中国近海富营养化以秋季居首,夏、冬季次之,春季最低。[4]
2.2重金属污染问题
我国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大部分站位符合一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个别站位符合二类或三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近海海水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铜、铅、锌、铬和汞,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铜、镉。总体上我国近海海域项要素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以渤海最为突出。
2.3有机物污染问题
就各海域看,我国近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和多环芳烃为主;就全国沿海省市海区看,全国沿海省市海区中山东和辽宁海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河北、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海区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
3近海环境污染成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来源于多方面,海洋污染源的形成可主要归结为:海源及陆源污染物的排放、过度捕捞、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与建设、船舶排放污染和海上事故污染等。海洋污染除海洋污染源形成的自然原因之外,还蕴含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其一,我国的人口国情。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集地区产生的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较其他地区偏多,引发许多直接性的海洋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地区间存在发展差异,公民受教育水平不同,部分公民缺乏海洋知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海洋环境问题愈发突出。[5]
其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得到发展,但海洋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岸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洋石油勘探的污染等方面。
其三,相关法律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海洋环境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体系具有滞后性,并且在海岸带的管理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与此同时,我国管理海洋环境的部门繁多,极易出现职能重叠、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成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步的制约因素。
4近海环境保护对策
4.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与管理体制
时间维度上,需要我国的法制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空间维度上,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目前由多个部门组织实施。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4.2助力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海洋优势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布局,严禁把海洋当作垃圾池,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发生。
4.3加强污染治理试验区、环境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并对今后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5近海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5.1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产业兴则海洋经济必兴,而海洋经济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息息相关。一方面,适度捕捞有助于海洋渔业快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减少灾害的发生,是我国海洋产业、国家经济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助推器。[6]
5.2保证人的生存和发展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后空间,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符合我国的国情。而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化程度高而适宜居住,近年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因此,必须解决沿海地区的人口承载力问题,方能促进我国国民个体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5.3推动海洋文化的建设
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海洋强国的产生和我国沿海城市的开放充分证明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这一发展规律。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宣传,营造良好的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氛围,有利于在全社会进行海洋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 2011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2]国家海洋局.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综合报告[M]. 海洋出版社, 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EB/OL].2015[20160605].http://www.zhb.gov.cn/hjzl/shj/jagb/.
[4] 国家海洋局.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EB/OL].2016[20160605].http://www.coi.gov.cn/gongbao/huanjing/201604/t20160414_33875.html.
[5]霍云龙. 我国近海主要环境问题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
[6]马凤媛.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视角下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关键词】:近海;现状;保护;海洋强国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21 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共识。近海海域同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把近海环境的保护纳入到海洋强国战略,对整个战略的科学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近年来的相关海洋公报等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我国面临的主要近海环境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海洋环境的保护建议,从而更好地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1近海环境基本状况
1.1海水环境质量
(1)水质总体状况:2015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水质级别为一般,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近岸以外海域海水质量良好。[1](2)水质超标因子:全国近岸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pH、石油类、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氰化物、非离子氨和挥发酚有超标现象。(3)富营养化状况:全国近岸海域平均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富营养化指数为1.6。(4)近海沉积物: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四个海区中,黄海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良好的站位比例最高(100%)。[2]
1.2入海污染源状况
(1)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2)海洋垃圾分布状况: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1.3海洋生态环境
(1)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14%、76%和10%。(2)海洋保护区生态状况:2015年,红树植物、海岸沙丘、贝壳堤以及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等类型的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珊瑚和文昌鱼等类型的保护对象下降趋势得到减缓。[3]
2近海环境主要问题
2.1富营养化问题
从海域角度来看,我国近海海域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海河口和闽江口等河口附近海域;东海海区的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居各海区之首,屡有大面积赤潮发生。从季节角度来看,中国近海富营养化以秋季居首,夏、冬季次之,春季最低。[4]
2.2重金属污染问题
我国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大部分站位符合一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个别站位符合二类或三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近海海水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铜、铅、锌、铬和汞,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铜、镉。总体上我国近海海域项要素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以渤海最为突出。
2.3有机物污染问题
就各海域看,我国近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和多环芳烃为主;就全国沿海省市海区看,全国沿海省市海区中山东和辽宁海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河北、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海区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
3近海环境污染成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来源于多方面,海洋污染源的形成可主要归结为:海源及陆源污染物的排放、过度捕捞、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与建设、船舶排放污染和海上事故污染等。海洋污染除海洋污染源形成的自然原因之外,还蕴含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其一,我国的人口国情。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集地区产生的废弃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较其他地区偏多,引发许多直接性的海洋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地区间存在发展差异,公民受教育水平不同,部分公民缺乏海洋知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海洋环境问题愈发突出。[5]
其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得到发展,但海洋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岸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洋石油勘探的污染等方面。
其三,相关法律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海洋环境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体系具有滞后性,并且在海岸带的管理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与此同时,我国管理海洋环境的部门繁多,极易出现职能重叠、信息不对称和效率低下等问题,都成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步的制约因素。
4近海环境保护对策
4.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与管理体制
时间维度上,需要我国的法制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空间维度上,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目前由多个部门组织实施。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4.2助力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海洋优势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布局,严禁把海洋当作垃圾池,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发生。
4.3加强污染治理试验区、环境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并对今后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5近海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5.1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产业兴则海洋经济必兴,而海洋经济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息息相关。一方面,适度捕捞有助于海洋渔业快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减少灾害的发生,是我国海洋产业、国家经济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助推器。[6]
5.2保证人的生存和发展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后空间,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符合我国的国情。而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化程度高而适宜居住,近年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发展。因此,必须解决沿海地区的人口承载力问题,方能促进我国国民个体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5.3推动海洋文化的建设
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海洋强国的产生和我国沿海城市的开放充分证明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这一发展规律。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宣传,营造良好的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的氛围,有利于在全社会进行海洋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 2011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5.
[2]国家海洋局.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综合报告[M]. 海洋出版社, 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EB/OL].2015[20160605].http://www.zhb.gov.cn/hjzl/shj/jagb/.
[4] 国家海洋局.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EB/OL].2016[20160605].http://www.coi.gov.cn/gongbao/huanjing/201604/t20160414_33875.html.
[5]霍云龙. 我国近海主要环境问题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
[6]马凤媛.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视角下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