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报道的三个意识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报道视角:民生关怀
  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往往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新闻价值。具体来说,时政新闻要以民本意识、民众话语和民生内容为报道视角,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群体等在参与国家生活和国际社会方面的活动,对百姓生活产生具体影响,让“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时政新闻的民生关怀视角,首先体现在如何将“硬”的方针政策做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其次体现在如何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将新闻报道做得生动有趣。
  二、报道视点:公共利益
  站在民众的立场,讨论民生问题,根本的关注点是如何使受众藉由新闻报道参与公共事务,以及设置公共议程,引导舆论环境。
  时政新闻着眼公共利益,能够满足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要求。关注公共利益的时政新闻不仅发布信息,还通过积极诠释,告知受众事件在公共事务中的具体意义;只有增强公众对于具体问题的了解,才能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时政新闻着眼公共利益,能够搭建平台,形成舆论合力。
  三、报道视野:国家形象
  公众对一个国家形象的认识,除了看其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底蕴、文明程度、道德水准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代表人物的表现,尤其是政治人物和新闻人物的表现。时政新闻通过这些人物和相关事实的报道,不仅令国内外受众获知了外部世界的讯息,而且成为一国形象进入国际社会的重要通道。大众传播不仅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来传达一定的信息,同时通过对事实的选择表达无形的意见,在字里行间渗透着资讯传播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受众在接受事实信息的同时,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中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重要的今天,时政新闻的报道视野要提高和扩展到国家形象的建构层面上来,以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也为鼓舞和凝聚人心,形成社会共识,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陈笑春文,摘自2013年第6期《电视研究》)
其他文献
食品的安全质量一项备受广大百姓的关注,而速冻制品的质量问题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再加上食品行业现存的问题,我们对速冻制品产
本文概述了改革的总背景和要实现的总目标,论述了实现改革的困难和途径,阐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模式在实现工程教育的这种目标实现方面可能具有的启发意义。
作为社会人有必要学会如何沟通而有效达到目标,而有效的沟通不在于天花乱坠的沟通内容,更注重的是切实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志愿者培训中,志愿者沟通技巧更是必修课之一,本文章通过在
“三贴近”原则是广播电视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广播作为一种听觉文化,其“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便是可听性。具有可听性,才能真正提升广播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厦门
广播产业链延伸的核心,就是要整合信息资源,在广播的上下游进行扩展,将不同阶段进行拆分,并在拆分过程中探寻与广播相关联的服务方式,实现广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而广播产业链延伸
本文针对广播领域出现的“三俗”现象及其危害,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抵制‘三俗’’过程中的责任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主持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的实践经验,对主持
目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推进。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广播新闻应彰显自身特点与优势,从节目样态、报道模式、传受互动等各方面,更新理念、再造流程,在创新与超越中寻求突破。
山歌产生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它千百年来产生发展流传于民间,留下了无数瑰丽多彩的歌调,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宝库,对于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历史,传
类型化电台是世界广播史上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广播媒介发展的主流,类型化是中国广播的又一次改革。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推进类型化的改革,从1997年开始研究类型化电台,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