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压痕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sh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压迫程度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术前磁共振微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均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在常规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中根据血管压迫神经根的程度进行分组并行不同处理(对存在明显血管压迫且有压痕的患者设为有压痕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对有血管存在且无压痕的患者设为无压痕组,先行微血管减压,为避免遗漏再行三叉神经颅内段探查术行三叉神经颅内脑池段全程松解减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压痕组和无压痕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95例患者术中均证实存在相应血管,MRI诊断敏感性为100%。95例患者术后第1天有效率为92.63%,94例患者术后第7天有效率为93.62%。56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I级48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I级27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4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27)。55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I级4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I级2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3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09)。

结论

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其中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有明显压痕的患者疗效较血管接触神经但无压痕的患者更好。

其他文献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进行了恒速流加、变速流加培养,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实验结果表明: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盐藻的生物量,当流加因子K=0
利用YJ-3000吨压力机的弹性波速度测量装置,在高温(最高温度为1 350℃)、高压(2.0 GPa)条件下就位测量了河南伊川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并在2.0 GPa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获取了实
研究了UV-B对海洋微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能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藻细胞经紫外辐射处理后,自由基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用光分析技术在40~140 GPa的冲击压力(温度大致为1000~5000 K)范围内测量了钙钛矿型顽火辉石的高压声速.实验测定其纵波声速VP与冲击压力P的关系为:lnVP=3.709~0.691 lnP+0.094(
本文利用GCFD测定方法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9个站位点的PAHs变化较大,从106.1ng/L变化到4365.6ng/L;但与世界其他相似地区比[1],尚属轻微
第二松花江西南岸西王家—哈达山一段,存在两种地层变动现象。规模较小的变动为第四系中的小断层和地裂缝,规模较大的变动为沿江岸边的滑坡。研究表明,第二松花江岸第四系中
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原始数据具有随机误差的情况下,利用泰斯公式进行正逆问题计算时,公式本身对误差的传递作用,即对泰斯公式的性态进行分析。研究中采用了函数对数据随机误差传递
为了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菌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hyb2的功能,基于已知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部分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棘孢木霉T4菌株菌丝体总mRNA和基因组DNA为模
以‘豫农982’(1BL/1RS易位)和wheatear(7DL.7Ag易位)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对F2群体进行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类型分子检测,调查分析F2群体及F2∶3家系的农艺、产量性状(F2群体的农艺性状仅作参考,重点分析F2∶3家系的性状),并探讨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STS标记Lr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