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的大城小镇,几乎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之所以如此,盖因有千年罗马帝国史和欧洲文艺复兴两块基石的支撑。虽然亚平宁半岛上的很多城镇因天灾人祸而几度兴废,但丝毫不减损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绝对强势地位。我曾在意大利的6座城市驻足,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维罗纳和博洛尼亚,尽管每座城市都在我脑海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刻痕,但此处我只能勾勒出其中的三道……
罗马
罗马被世人称为“万城之城”。人们去意大利旅行,首选之地肯定是罗马,因为尽管意大利有多座享誉世界的名城,但都不能与罗马比肩。从纵深意义上说,罗马不仅是意大利的首都,她还是这个国家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现有的权威记载,罗马建城是公元前753年,距今2768年,当今世界之城市,在历史长度上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任何一个游客到罗马,不可能不去梵蒂冈,也不可能漏掉古罗马斗兽场和西班牙广场(那儿是《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与布莱德利相遇之地),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罗马的地标。我当然也不能免俗,跟着如潮人流穿梭其间。但罗马还有一个鲜有游客光顾的去处令我感兴趣,那就是当年教廷烧死乔尔丹诺·布鲁诺的鲜花广场。三十年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火刑》一文,最后一段极富激情和诗意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地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人民永远怀念科学的英勇的殉道者。”但据当地人介绍说,现在矗立着乔尔丹诺·布鲁诺塑像的这个鲜花广场不是原址,1889年时有过一次搬迁,这尊铜像就是那一年树立的。我问原址在那儿,当地人也说不清楚,这让我感到有一点点怅然。但不管怎么说,人们用沿袭名称和塑造铜像反映了对科学先驱的崇仰之情。鲜花广场有一题字“做好,让他们谈论”,或许是寓意太深,故令我有点朦胧。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她的故事也就永远叙说不尽。
佛罗伦萨
这是一座我向往和崇拜了多年的城市,因为她不仅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还诞生和孕育了一大批伟人。在她的《先贤祠》中,供奉着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薄伽丘、拉斐尔、提香、马基雅维利……世人誉称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重镇中的重镇”乃实至名归。当我参观《先贤祠》时,心中的幸运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一辈子从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拜谒过这么多的世界顶尖大师和名家,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佛罗伦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我看到通往市中心的马路或街道上都有分隔栅栏。一问才知道,原来市中心属于交通限制区,除了公交车辆,包括出租车,以及拥有通行证的居民,别的车辆一律只能在晚上七点半后到上午九点半前进出市中心,而在夏季(4~10月)准入时间为0时到4时。佛罗伦萨的这种城市交通管理举措,我不知中国大陆的城市能否借鉴。虽然已是竭尽全力,但佛罗伦萨仍摆脱不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的困扰和威胁。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该市在2009年时修建了一条快速有轨电车,据说在规划中还有两条要上马,但因遭不少市民反对而暂时搁置,反对者的理由是电车穿越老城,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化氛围。我去的时候,佛罗伦萨市政府正酝酿举行公民投票,以此决定取舍。我觉得我们中国大陆的城市管理应该向佛罗伦萨学习,历史名城和历史街区的城建规划,应交付全体市民讨论和公决,秉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绝对不能由个别人拍脑袋或拍胸脯决定。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列世界四大顶级美术学院(另三座是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国立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之首,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今年正好是建校230周年。因为她对欧洲乃至世界美术教育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所以她在世界美术领域的翘楚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博洛尼亚
我舍弃了世人耳熟能详的威尼斯、比萨和维罗纳,而点击鲜为国人所知的博洛尼亚,缘起当地的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别称。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包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博洛尼亚大学。这所创立于1088年的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它与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并称欧洲四大名校,但丁、彼得拉克、丢勒、伽利略、哥白尼等曾是这所学校的教师或学生。博洛尼亚大学在建校900周年之际,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广场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但就像很多欧美的大学一样,博洛尼亚大学也没有围墙,所以你走在它的校园里,感觉不到这是所大学,就像一个城镇,或一个小城市一样。只有当你走进它的某一幢楼,听了管理员的介绍,才会被它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慑。
博洛尼亚还有一个别称:红色之都。在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政体中,有这样一个别称的城市,令我有点诧异。原来自二战以后,一直到上世纪末,博洛尼亚一直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的坚固堡垒。除了1999年到2004年,有一位中间偏右人士当选过市长外,其余时间都是左派政党执政,所以博洛尼亚城市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比如它是欧洲第一个实行免费大众交通的城市,其他还有医疗教育等等福利,都符合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设计。但这些都是我从当地市民那儿“道听途说”来的,究竟是否属实,没有求证过。
博洛尼亚的社会制度框架很现代,但城市本身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极具历史建筑特色的古城,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有拱门和柱廊,据说这是中世纪传承下来的一项规定,这些门廊连接起来长达几十公里,真是蔚为壮观。
我曾听很多人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意大利,我真想再去一次!
我也是。
责任编辑:张炜
罗马
罗马被世人称为“万城之城”。人们去意大利旅行,首选之地肯定是罗马,因为尽管意大利有多座享誉世界的名城,但都不能与罗马比肩。从纵深意义上说,罗马不仅是意大利的首都,她还是这个国家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现有的权威记载,罗马建城是公元前753年,距今2768年,当今世界之城市,在历史长度上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任何一个游客到罗马,不可能不去梵蒂冈,也不可能漏掉古罗马斗兽场和西班牙广场(那儿是《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与布莱德利相遇之地),因为这些地方都是罗马的地标。我当然也不能免俗,跟着如潮人流穿梭其间。但罗马还有一个鲜有游客光顾的去处令我感兴趣,那就是当年教廷烧死乔尔丹诺·布鲁诺的鲜花广场。三十年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火刑》一文,最后一段极富激情和诗意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当年一样地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人民永远怀念科学的英勇的殉道者。”但据当地人介绍说,现在矗立着乔尔丹诺·布鲁诺塑像的这个鲜花广场不是原址,1889年时有过一次搬迁,这尊铜像就是那一年树立的。我问原址在那儿,当地人也说不清楚,这让我感到有一点点怅然。但不管怎么说,人们用沿袭名称和塑造铜像反映了对科学先驱的崇仰之情。鲜花广场有一题字“做好,让他们谈论”,或许是寓意太深,故令我有点朦胧。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她的故事也就永远叙说不尽。
佛罗伦萨
这是一座我向往和崇拜了多年的城市,因为她不仅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还诞生和孕育了一大批伟人。在她的《先贤祠》中,供奉着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薄伽丘、拉斐尔、提香、马基雅维利……世人誉称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重镇中的重镇”乃实至名归。当我参观《先贤祠》时,心中的幸运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一辈子从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拜谒过这么多的世界顶尖大师和名家,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佛罗伦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我看到通往市中心的马路或街道上都有分隔栅栏。一问才知道,原来市中心属于交通限制区,除了公交车辆,包括出租车,以及拥有通行证的居民,别的车辆一律只能在晚上七点半后到上午九点半前进出市中心,而在夏季(4~10月)准入时间为0时到4时。佛罗伦萨的这种城市交通管理举措,我不知中国大陆的城市能否借鉴。虽然已是竭尽全力,但佛罗伦萨仍摆脱不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病的困扰和威胁。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该市在2009年时修建了一条快速有轨电车,据说在规划中还有两条要上马,但因遭不少市民反对而暂时搁置,反对者的理由是电车穿越老城,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文化氛围。我去的时候,佛罗伦萨市政府正酝酿举行公民投票,以此决定取舍。我觉得我们中国大陆的城市管理应该向佛罗伦萨学习,历史名城和历史街区的城建规划,应交付全体市民讨论和公决,秉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绝对不能由个别人拍脑袋或拍胸脯决定。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列世界四大顶级美术学院(另三座是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国立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之首,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今年正好是建校230周年。因为她对欧洲乃至世界美术教育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所以她在世界美术领域的翘楚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博洛尼亚
我舍弃了世人耳熟能详的威尼斯、比萨和维罗纳,而点击鲜为国人所知的博洛尼亚,缘起当地的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别称。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包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博洛尼亚大学。这所创立于1088年的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它与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并称欧洲四大名校,但丁、彼得拉克、丢勒、伽利略、哥白尼等曾是这所学校的教师或学生。博洛尼亚大学在建校900周年之际,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广场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但就像很多欧美的大学一样,博洛尼亚大学也没有围墙,所以你走在它的校园里,感觉不到这是所大学,就像一个城镇,或一个小城市一样。只有当你走进它的某一幢楼,听了管理员的介绍,才会被它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慑。
博洛尼亚还有一个别称:红色之都。在意大利这样的国家政体中,有这样一个别称的城市,令我有点诧异。原来自二战以后,一直到上世纪末,博洛尼亚一直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的坚固堡垒。除了1999年到2004年,有一位中间偏右人士当选过市长外,其余时间都是左派政党执政,所以博洛尼亚城市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比如它是欧洲第一个实行免费大众交通的城市,其他还有医疗教育等等福利,都符合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设计。但这些都是我从当地市民那儿“道听途说”来的,究竟是否属实,没有求证过。
博洛尼亚的社会制度框架很现代,但城市本身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极具历史建筑特色的古城,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有拱门和柱廊,据说这是中世纪传承下来的一项规定,这些门廊连接起来长达几十公里,真是蔚为壮观。
我曾听很多人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意大利,我真想再去一次!
我也是。
责任编辑: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