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考察幼儿在阅读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之后的信息接受差异。研究发现,幼儿对阅读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中效果更好;对阅读中内涵信息的接受,不会因为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数字绘本的风靡,我们不必十分担忧,未来在幼教工作中可以考虑数字绘本和纸版绘本的双媒体交叉阅读,将两者优势互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接受阅读信息。
关键词:数字绘本 纸质绘本 幼儿阅读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童书出版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010年3月29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版数字绘本《Storybook in Color》在台湾推出,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讲故事,实现与小朋友之间简单的人机互动。此后,数字绘本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然而,对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和互动操作等多媒体形式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反对者认为数字绘本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使其难以有效地获取阅读信息。阅读信息又可以分解为“所指信息”与“内涵信息”两个层面。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从文字、符号、图片、色彩、大小等一系列可以感知的元素中获取直接的、浅层的所指信息。比如,《龟兔赛跑》的绘本讲述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赛跑,兔子跑的快却在路上睡了一觉,最后乌龟获胜的故事——这一所指信息可从文本符号中直接获得;而内涵信息则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有关认知、判断和推理的深层次的讯息,比如价值、道理等,这些信息往往是抽象的,需要我们主动进行理解。比如《龟兔赛跑》的绘本传达给读者的内涵信息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思考才能获得。
过往研究已经关注到儿童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效果、阅读态度、阅读理解等心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影响及差异,尚未从阅读质量出发,考察不同形式的载体是否影响儿童对阅读信息的接受。基于以上,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载体的绘本对幼儿的阅读质量是否产生影响,关注幼儿在阅读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时,对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的接受是否存在差异。
1 研究方法
为有效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对象选取为就读于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小(十四)班的22名幼儿(年龄约3-4岁)。对应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本研究的实验材料分别为数字互动版《渔夫和金鱼》(在iPad或手机上使用洪恩绘本APP阅读)和纸质版《渔夫和金鱼》。《渔夫和金鱼》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故事:一个渔夫打捞到一条神奇的金鱼,它满足了渔夫老太婆的愿望,从得到一个新木盆、一幢新房子到当上了女皇。但是老太婆过于贪心,最终一切又都恢复原样,消失不见。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拥有,不能得寸进尺。实验实施于2020年10月30日上午,地点为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小(十四)班教室,22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人,其中阅读数字版《渔夫和金鱼》的幼儿在教室活动区自己根据数字互动完成,阅读纸质版《渔夫和金鱼》的幼儿在教室图书区听老师讲述绘本内容来完成。
实验结束后,借助调查问卷和分别提问的方式来测量幼儿接受阅读信息的结果。调查问卷共5题,基于问卷星在班级微信群发放,主要针对受试幼儿基本信息和阅读经验的问题,包括性别、年龄、每周阅读量、阅读媒介习惯,由幼儿家长作答;提问共10题,主要针对两份实验材料提出,由参与实验的幼儿分别回答,涉及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两种,问题的具体设置为:六个问题考查幼儿对绘本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包括1渔夫第一次向金鱼要了什么;2渔夫老太婆向金鱼要了什么;3渔夫和老太婆最初住在什么房子;4谁当上了女王;5最后老太婆想让谁来做自己的仆人;6金鱼喜欢渔夫还是老太婆),四个判断题考查幼儿对绘本中内涵信息的接受(包括1渔夫很愚蠢,不会向金鱼多要点好東西;2人要懂得满足和感恩;3老太婆太贪心,我们不能像她一样;4要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更好的生活)。
2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幼儿对阅读信息接受的差别主要通过参加实验的幼儿回答问题正确率的不同来体现。为排除幼儿之间互相干扰,老师提问以单独聊天的形式展开。根据提问结果来看,受试幼儿接受“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情况比较如下图所示:
整体来看,幼儿对阅读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中有略微差距,数字绘本对于幼儿所指信息的接受效果更好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此实验材料中,数字版《渔夫与金鱼》对于最后老太婆要求金鱼做自己的仆人这一情节做了特写,并增加了和小朋友的互动动画,所以被试幼儿对Q5的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纸质绘本;幼儿对阅读中内涵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中的差距并不明显,二者整体来说效果相似。
3 结论和讨论
从整体上来看,幼儿对阅读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中的效果更好;对阅读中内涵信息的接受,不会因为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根据家长调查问卷的反馈,本文也发现,如果幼儿平时习惯于阅读纸质绘本,那么他们在开始接触数字绘本时会更有效地接受所指信息。因此,对于数字绘本的风靡,我们不必十分担忧,未来在幼教工作中可以考虑数字绘本和纸版绘本的双媒体交叉阅读,将两者优势互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接受阅读信息。
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 (北京市 100144)
关键词:数字绘本 纸质绘本 幼儿阅读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童书出版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010年3月29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版数字绘本《Storybook in Color》在台湾推出,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讲故事,实现与小朋友之间简单的人机互动。此后,数字绘本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然而,对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和互动操作等多媒体形式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反对者认为数字绘本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使其难以有效地获取阅读信息。阅读信息又可以分解为“所指信息”与“内涵信息”两个层面。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从文字、符号、图片、色彩、大小等一系列可以感知的元素中获取直接的、浅层的所指信息。比如,《龟兔赛跑》的绘本讲述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赛跑,兔子跑的快却在路上睡了一觉,最后乌龟获胜的故事——这一所指信息可从文本符号中直接获得;而内涵信息则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有关认知、判断和推理的深层次的讯息,比如价值、道理等,这些信息往往是抽象的,需要我们主动进行理解。比如《龟兔赛跑》的绘本传达给读者的内涵信息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思考才能获得。
过往研究已经关注到儿童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效果、阅读态度、阅读理解等心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影响及差异,尚未从阅读质量出发,考察不同形式的载体是否影响儿童对阅读信息的接受。基于以上,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载体的绘本对幼儿的阅读质量是否产生影响,关注幼儿在阅读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时,对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的接受是否存在差异。
1 研究方法
为有效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对象选取为就读于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小(十四)班的22名幼儿(年龄约3-4岁)。对应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本研究的实验材料分别为数字互动版《渔夫和金鱼》(在iPad或手机上使用洪恩绘本APP阅读)和纸质版《渔夫和金鱼》。《渔夫和金鱼》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故事:一个渔夫打捞到一条神奇的金鱼,它满足了渔夫老太婆的愿望,从得到一个新木盆、一幢新房子到当上了女皇。但是老太婆过于贪心,最终一切又都恢复原样,消失不见。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拥有,不能得寸进尺。实验实施于2020年10月30日上午,地点为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小(十四)班教室,22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人,其中阅读数字版《渔夫和金鱼》的幼儿在教室活动区自己根据数字互动完成,阅读纸质版《渔夫和金鱼》的幼儿在教室图书区听老师讲述绘本内容来完成。
实验结束后,借助调查问卷和分别提问的方式来测量幼儿接受阅读信息的结果。调查问卷共5题,基于问卷星在班级微信群发放,主要针对受试幼儿基本信息和阅读经验的问题,包括性别、年龄、每周阅读量、阅读媒介习惯,由幼儿家长作答;提问共10题,主要针对两份实验材料提出,由参与实验的幼儿分别回答,涉及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两种,问题的具体设置为:六个问题考查幼儿对绘本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包括1渔夫第一次向金鱼要了什么;2渔夫老太婆向金鱼要了什么;3渔夫和老太婆最初住在什么房子;4谁当上了女王;5最后老太婆想让谁来做自己的仆人;6金鱼喜欢渔夫还是老太婆),四个判断题考查幼儿对绘本中内涵信息的接受(包括1渔夫很愚蠢,不会向金鱼多要点好東西;2人要懂得满足和感恩;3老太婆太贪心,我们不能像她一样;4要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更好的生活)。
2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幼儿对阅读信息接受的差别主要通过参加实验的幼儿回答问题正确率的不同来体现。为排除幼儿之间互相干扰,老师提问以单独聊天的形式展开。根据提问结果来看,受试幼儿接受“所指信息”和“内涵信息”情况比较如下图所示:
整体来看,幼儿对阅读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中有略微差距,数字绘本对于幼儿所指信息的接受效果更好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此实验材料中,数字版《渔夫与金鱼》对于最后老太婆要求金鱼做自己的仆人这一情节做了特写,并增加了和小朋友的互动动画,所以被试幼儿对Q5的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纸质绘本;幼儿对阅读中内涵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中的差距并不明显,二者整体来说效果相似。
3 结论和讨论
从整体上来看,幼儿对阅读中所指信息的接受在数字绘本中的效果更好;对阅读中内涵信息的接受,不会因为数字绘本和纸质绘本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根据家长调查问卷的反馈,本文也发现,如果幼儿平时习惯于阅读纸质绘本,那么他们在开始接触数字绘本时会更有效地接受所指信息。因此,对于数字绘本的风靡,我们不必十分担忧,未来在幼教工作中可以考虑数字绘本和纸版绘本的双媒体交叉阅读,将两者优势互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接受阅读信息。
北京军区机关幼儿园 (北京市 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