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建设具有林区特色的小城镇并使之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动力,既是摆在林区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探寻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发展模式和对策两个方面对什么样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最适合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 发展模式 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较晚,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因为产业结构计划性强,自然产业比较少,所以城镇人口比例较大,占总人口的90%。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阶段:1964年-1978年。这一时期,城镇建设的重点方向是先山上后山下,先生产后生活,先路电后房舍,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不稳定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林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是林区的开发过程中遵循“以场定居”追求小而全的林场布局,抑制了林区城镇化的发展。第三阶段,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林区木材的生产,木材加工业、多种经营业的发展,林区城镇基础功能进一步得以完善,农村和林场人口开始流动,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的势头。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截至2009年底,林区经济在迅速发展,伴随村屯撤并的整合过程,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90%。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的特色城镇发展模式。
1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作为林区来讲,多路径多驱动的发展方式是适合林区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发展现实的。在借鉴省内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吸取其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探索适合大兴安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1 以旅游为驱动力的新型城镇建设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最终目的都是要繁荣城市和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将旅游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大兴安岭林区依托不同片区资源分布特征,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构建“一轴两核两区”的空间布局。一轴:加-漠旅游组织服务轴,南至加格达奇,北至漠河北极村,全长约500公里,为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分布相对集中的轴带。两核:神州北极体验旅游区、加格达奇旅游综合服务区。两区:呼中森林生态旅游区、兴安民族文化旅游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旅游引导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旅游带动下的泛旅游产业集群为产业基础,由旅游带来的消费集聚直接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以此为基础,城乡基于美丽产业获得统筹发展。
1.2 生态引导的滨水新型城镇
大兴安岭林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资源丰富,并且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全区大多城镇特色就在于依山傍水、生态良好,城镇规划初见成效,就是要精心围绕这种自然特色,打破常规思维,把县区局址城镇做精做美,张扬个性,形成品牌。要把“山”和“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城镇滨水区“山”、“河”、“林”、“城”四位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强化景观层次,突出山势特征,增加城市动感,形成丰富的山城景色。充分考虑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把黑龙江、呼玛河沿岸作为重点拓展开发区域,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内涵是绿色、环保、低碳,所以我们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发挥生态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冷凉的优势,顺应“南北互补”和“季节性北迁”的发展趋势,借鉴西双版纳旅游开发“告庄模式”经验,突出加格达奇、漠河,大力发展“候鸟式”地产。积极建设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和旅游住宅地产。建设漠河北极村休闲度假山庄、滨水花园、休闲度假别墅、阿木尔蓝莓小镇、韩家园北欧风情小镇,岭上风情小镇、滨水边城,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避暑胜地”,形成以游带住,以住带游的发展新局面,促进旅游业的人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常态化发展。
2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必须找到一条科学的路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破解城镇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制约发展的难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1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规划是建设特色城镇的龙头,结合自己实际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城镇。要让规划设计工作重新回到引导者位置,对所有的重点工程,都要做到规划方案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不断积累和扩大规划设计资源,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大竞争,让更多理念先进、专长突出、工作高效的规划设计单位来为城镇经营服务。通过引入规划设计的竞争机制,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推动工程建设。在规划时,要把工业园区的经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逐步实现产城融合,比如,漠河县的城镇规划,设置了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引进宜家木业有限公司,但是在城镇绿化上还欠缺。结合目前城镇发展现状,尤其是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与之配套的规划应该提早完成,为林区城镇规划与经营及早提供依据。
2.2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为优美的生态环境
要把“绿色”作为林区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实现青山碧水,把林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的生态城镇”。净化自然环境,亮化城镇外观。加大对内城河的改造力度,完善污水处理功能和收集功能,让林区的水更清。完善城镇绿化,以行道绿化为重点,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开放式的公园、游园、广场为景点,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扩地增绿等手段,增加城镇绿量,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实现建楼绿一点、建路绿一线、建区绿一片,努力提升城镇形象。努力做到“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充分彰显个性,提升特色。让楼亮起来,路亮起来,河亮起来,树亮起来,让林区的城镇清澈怡人。提高了城镇整体品位,提升了城镇绿化档次实现城在林中立、房在绿中现、人在花中行的绿化效果。 2.3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根基。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影院;需要合理布局,迅速建设一批体育场所,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广场,满足大型演出需要。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从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做起,拓展交通渠道,提高群众的出行条件。要加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降低老百姓买菜的成本。努力把更多的专业市场、著名超市、大型购物广场引入城镇,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提升生活品质。
2.4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加繁荣的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是城镇活力的所在。建设更好的城镇,让群众更好的生活,就要把握社会发展和工业经济发展新特征,加快推进市场商贸建设,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活力,以市场、物流等第三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和城镇经营跨越发展。需要建设更具辐射能力的城镇商圈。城镇集中区如果过于分散,很难凝聚人气、形成规模。要重点推进新老城区大商圈建设,打造精品商业带、旅游产品聚集地,并以此为基础向外延伸,增强核心商圈的辐射能力,提升商业层次,构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诸如,在考察中,漠河县的农产品价位很高,一些商家为了降低商业成本,就要到图强林业局去购买农产品,原因是,图强林业局的农产品相对于漠河县的售出价格低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公路走,从漠河到图强林业局要20多分钟,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将图强林业局打造成漠河县的农业产品聚集地,形成规模效益的市场物流。在餐饮上,在充分挖掘北方美食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美食的档次和内涵。在旅游上,增加旅游亮点。要加大招商力度,创造条件开发北极村,提升旅游特色。在居住上,要重点推进星级酒店建设,家庭旅馆的建设。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提高了百姓的收入,兴企富民。
参考文献:
[1]李更新,刘晴云,刘洋,王恩久,马卉,祖英.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9).
[2]王恩久,李更新,李学.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6(03).
[3]张於倩,尹志娟,刘华根.大兴安岭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01).
基金项目:该文为该作者与大兴安岭地区社科联合作课题项目
(2013年7月立项,2014年5月结项),是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学科建设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马春丽(1973-),女,黑龙江双城人,大兴安岭地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镇经营。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 发展模式 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较晚,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因为产业结构计划性强,自然产业比较少,所以城镇人口比例较大,占总人口的90%。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阶段:1964年-1978年。这一时期,城镇建设的重点方向是先山上后山下,先生产后生活,先路电后房舍,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不稳定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林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是林区的开发过程中遵循“以场定居”追求小而全的林场布局,抑制了林区城镇化的发展。第三阶段,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林区木材的生产,木材加工业、多种经营业的发展,林区城镇基础功能进一步得以完善,农村和林场人口开始流动,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的势头。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截至2009年底,林区经济在迅速发展,伴随村屯撤并的整合过程,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90%。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的特色城镇发展模式。
1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作为林区来讲,多路径多驱动的发展方式是适合林区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发展现实的。在借鉴省内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吸取其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探索适合大兴安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1 以旅游为驱动力的新型城镇建设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最终目的都是要繁荣城市和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将旅游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大兴安岭林区依托不同片区资源分布特征,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构建“一轴两核两区”的空间布局。一轴:加-漠旅游组织服务轴,南至加格达奇,北至漠河北极村,全长约500公里,为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分布相对集中的轴带。两核:神州北极体验旅游区、加格达奇旅游综合服务区。两区:呼中森林生态旅游区、兴安民族文化旅游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旅游引导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旅游带动下的泛旅游产业集群为产业基础,由旅游带来的消费集聚直接推动的城镇化过程。以此为基础,城乡基于美丽产业获得统筹发展。
1.2 生态引导的滨水新型城镇
大兴安岭林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资源丰富,并且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全区大多城镇特色就在于依山傍水、生态良好,城镇规划初见成效,就是要精心围绕这种自然特色,打破常规思维,把县区局址城镇做精做美,张扬个性,形成品牌。要把“山”和“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城镇滨水区“山”、“河”、“林”、“城”四位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强化景观层次,突出山势特征,增加城市动感,形成丰富的山城景色。充分考虑城市功能拓展、水源保护、生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建设用地发展等因素,把黑龙江、呼玛河沿岸作为重点拓展开发区域,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内涵是绿色、环保、低碳,所以我们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分发挥生态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冷凉的优势,顺应“南北互补”和“季节性北迁”的发展趋势,借鉴西双版纳旅游开发“告庄模式”经验,突出加格达奇、漠河,大力发展“候鸟式”地产。积极建设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和旅游住宅地产。建设漠河北极村休闲度假山庄、滨水花园、休闲度假别墅、阿木尔蓝莓小镇、韩家园北欧风情小镇,岭上风情小镇、滨水边城,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避暑胜地”,形成以游带住,以住带游的发展新局面,促进旅游业的人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常态化发展。
2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必须找到一条科学的路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破解城镇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制约发展的难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1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规划是建设特色城镇的龙头,结合自己实际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城镇。要让规划设计工作重新回到引导者位置,对所有的重点工程,都要做到规划方案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不断积累和扩大规划设计资源,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大竞争,让更多理念先进、专长突出、工作高效的规划设计单位来为城镇经营服务。通过引入规划设计的竞争机制,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推动工程建设。在规划时,要把工业园区的经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逐步实现产城融合,比如,漠河县的城镇规划,设置了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引进宜家木业有限公司,但是在城镇绿化上还欠缺。结合目前城镇发展现状,尤其是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与之配套的规划应该提早完成,为林区城镇规划与经营及早提供依据。
2.2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为优美的生态环境
要把“绿色”作为林区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实现青山碧水,把林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最美的生态城镇”。净化自然环境,亮化城镇外观。加大对内城河的改造力度,完善污水处理功能和收集功能,让林区的水更清。完善城镇绿化,以行道绿化为重点,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开放式的公园、游园、广场为景点,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扩地增绿等手段,增加城镇绿量,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实现建楼绿一点、建路绿一线、建区绿一片,努力提升城镇形象。努力做到“一草一木都是精品,一砖一瓦都是艺术”,充分彰显个性,提升特色。让楼亮起来,路亮起来,河亮起来,树亮起来,让林区的城镇清澈怡人。提高了城镇整体品位,提升了城镇绿化档次实现城在林中立、房在绿中现、人在花中行的绿化效果。 2.3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根基。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影院;需要合理布局,迅速建设一批体育场所,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广场,满足大型演出需要。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从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做起,拓展交通渠道,提高群众的出行条件。要加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降低老百姓买菜的成本。努力把更多的专业市场、著名超市、大型购物广场引入城镇,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提升生活品质。
2.4 建设林区特色城镇,需要更加繁荣的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是城镇活力的所在。建设更好的城镇,让群众更好的生活,就要把握社会发展和工业经济发展新特征,加快推进市场商贸建设,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活力,以市场、物流等第三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和城镇经营跨越发展。需要建设更具辐射能力的城镇商圈。城镇集中区如果过于分散,很难凝聚人气、形成规模。要重点推进新老城区大商圈建设,打造精品商业带、旅游产品聚集地,并以此为基础向外延伸,增强核心商圈的辐射能力,提升商业层次,构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诸如,在考察中,漠河县的农产品价位很高,一些商家为了降低商业成本,就要到图强林业局去购买农产品,原因是,图强林业局的农产品相对于漠河县的售出价格低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公路走,从漠河到图强林业局要20多分钟,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将图强林业局打造成漠河县的农业产品聚集地,形成规模效益的市场物流。在餐饮上,在充分挖掘北方美食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美食的档次和内涵。在旅游上,增加旅游亮点。要加大招商力度,创造条件开发北极村,提升旅游特色。在居住上,要重点推进星级酒店建设,家庭旅馆的建设。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提高了百姓的收入,兴企富民。
参考文献:
[1]李更新,刘晴云,刘洋,王恩久,马卉,祖英.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9).
[2]王恩久,李更新,李学.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6(03).
[3]张於倩,尹志娟,刘华根.大兴安岭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01).
基金项目:该文为该作者与大兴安岭地区社科联合作课题项目
(2013年7月立项,2014年5月结项),是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学科建设重点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马春丽(1973-),女,黑龙江双城人,大兴安岭地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镇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