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逆全球化现象是以“本国优先”思想为主导的部分国家,试图通过脱离全球化趋势的方式来应对本国现实问题的一种全球性策略.但是,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密切联系,已使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趋势证明了逆全球化现象不仅阻碍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加剧着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全球治理困境.因此,为顺应全球化潮流、破解全球治理困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新型的全球治理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致力于实现全球参与更加广泛、全球分配更加平衡、全球治理责任意识逐步提高的目标,是一种坚持转变“本国优先”理念、体现真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全球化现象是以“本国优先”思想为主导的部分国家,试图通过脱离全球化趋势的方式来应对本国现实问题的一种全球性策略.但是,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密切联系,已使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必然趋势证明了逆全球化现象不仅阻碍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加剧着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全球治理困境.因此,为顺应全球化潮流、破解全球治理困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新型的全球治理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致力于实现全球参与更加广泛、全球分配更加平衡、全球治理责任意识逐步提高的目标,是一种坚持转变“本国优先”理念、体现真正共同体价值诉求的全球治理方案.
其他文献
发展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更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更是夯实新时代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根据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继续深化和丰富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他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根源,即人民内部矛盾的同一性、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先进性、劳动中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并且,毛泽东同志还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消除私有制在党员干部中的思想和政治延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进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必须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根本的途径.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软实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对自身母语文化之外的异文化接纳、适应和认可的心理情感,影响到自身留学生涯中学习和生活的融入和适应情况.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让来华留学生在丰富的小组活动中体验、理解、接纳和认可中华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入与适应.
基于个人与组织匹配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边界分割偏好与组织分割供给一致性与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收集的553名高校辅导员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辅导员边界分割偏好与组织分割供给匹配越趋于一致,工作投入与工作满意度越高,“高偏好–高供给”比“低偏好–低供给”的工作投入更低,但“高偏好–高供给”与“低偏好–低供给”之间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差异.“高偏好–低供给”比“低偏好–高供给”的工作投入与工作满意度更低,工作投入在边界分割偏好与组织分割供给一致性与工作满
20世纪初,中国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一切形式权力,主张以破坏、动乱改造社会的激进主义.它融入俄国民粹主义若干元素,相较法国无政府主义更激进.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时,便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名词存在混用情况.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即发起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旗帜鲜明地区分、剔除激进的中国无政府主义,但对褪去民粹色彩的无政府主义仍较宽容.这仍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产生过消极影响,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远非一场论战可解决,我们仍需加强对无政府主义及其衍生的虚无主义的辨析和警惕.
借鉴自我归类理论和公平启发理论,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以解释参与式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主动性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62名团队领导和282名员工的配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式领导可以借助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工作主动性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2)团队公平氛围能够正向调节参与式领导与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的关系;(3)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参与式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主动性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团队公平氛围的调节,表现为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式.
自然主义在哲学视域中指主张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马克思的自然主义批判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抽象逻辑起点以及哲学方法论的批判上.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建构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出发点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这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辩证吸收西方理论的过程中不致陷入外部反思,就必须阐明马克思的自然主义批判.
1929年经济大萧条与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作为改变国际社会发展的世界典型性事件,均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分析两次事件对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相似性与差异性.其相似性主要为:事件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强;引发国内政治动荡,国际合作匮乏.其差异性主要为: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对政治和经济波及范围不同.文章主要从政治和经济维度对比这两次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分析其产生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并挖掘和阐释中国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实现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原则高度的批判以及对一般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建构、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启蒙性建构,被视为其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实质上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双重逻辑的实践应用与价值表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要从中探寻依据原则,汲取经验启示,发挥其与时俱进的作用.
空间思维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是对以时间为主线的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法兰西内战》不仅是研究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重要文献,也是探析马克思空间思维的标志性著作.《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的分析不是着眼于其历史发展过程,而是从“生存空间的争夺”“空间形态的转型与重塑”“空间秩序的冲击”三方面入手,考察空间视域下的巴黎公社运动.深入把握马克思空间思维,并据此开辟新的研究和思考途径,是对历史事件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