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蕴含思政要素 着力推进铸魂育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要建设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要真正达到引领改革、支撑改革、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离不开专业和课程思政的推动,重点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和“以课程思政为重点”育人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179-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uild high-level schools and professional groups. In order to truly achieve the leading reform, supporting refor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level, as well as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professional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s the core"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key" patter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 sou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改革融入“双高计划”建设、教学审核评估、学科评估核心指标的重要一年,是学院“以科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提升之年。归根结底,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就要履行培养人才的根本职能。学院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展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铸魂育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住“拔节孕穗期”,深入挖掘专业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制订理论课程、技术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和案例建设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课程思政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作为全国7所、西南第一所民办高等专科学校,25年来,坚持党管思想、党管师资、党管干部,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落实,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已成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一所民办高校。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1届5万余名合格人才,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学院获得了“中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影响中国西部的十大高校品牌”、“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全力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全院思想稳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教材方面,编写了《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大学生科技与人文素养》两本教材,组织骨干教师重点从文化切入,融入思政元素。在服务文化传承方面,我们把非遗绵竹年画、德阳潮扇引入学院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产教学赛中,既可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在学院推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能拓展中华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这本身就是继续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同时,就是筑牢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活动引领方面,院团委和各种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通过活动蕴含思政内容,思政元素在活动中体现,收到较好效果。
  在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课程思政的涵义与理念存在偏差,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出现一些需要加强的环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一是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站不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高度来认识;二是专业教师不知道怎么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有的甚至认为把课程思政就是要把专业课程上成思政课程;三是培训和研讨组织得少,专业教师缺乏思政教师的相关素质,存在“不懂、不会、不愿做”的思想;四是對新时代课程思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统筹安排的策略。这些不足,如果不引起学院高度重视,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将会影响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影响到“三全”育人工作的创新。
  二、打通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是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课程思政中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难就难在要解决课程思政的设计、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程的关系等问题。
  二是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关系。在“同向”方面,要解决政治方向的一致性问题,育人方向的一致性问题,文化认同的统一性问题;在“同行”方面,要解决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同向”与“同行”的辩证关系,“同向”是“同行”的前提,“同行”是“同向”的目的[1]。“课程思政”唯有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才能为“同行”创造条件,实现结伴同行,共同构筑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同心圆”,构筑起经受住各种社会考验的“承重墙”,构筑起加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的成长“立交桥”,构筑起推动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快车道”。
  (二)推进专业课程融入
  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分别就加强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协力推进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要主动和思政课程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课程育人合力。重点突出校情校史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
  一是注重师德师风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是坚持政治导向引领。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2],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要求,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是提升专业水准吸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是做好学习伦理融入。“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是突出核心价值深化。“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护理、建工、人文、信工、会计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六是着力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素质。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政元素培育。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让广大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成立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经费,有序安排教师外出研修、考察、访学、挂职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执教能力。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对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给予政策倾斜。继续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工作,邀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遴选管理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内政工干部、辅导员、离退休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量等相关待遇上予以优先保障。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讨论,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理念。开展入职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备课、优秀教师示范等,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引导全体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任职资格标准,实施素质提升计划,给予评聘政策倾斜。
  三、形成合力推动课程思政落实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无缝对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切实落地和做好融入。
  一是领会要求。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是民办学校党组织的首要政治责任。2018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进一步阐释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中“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國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学院主动把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年度建设计划,与教学工作一起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表彰,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育人人讲育人。   二是切实落地。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引导课程和专业思政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为人师表。探索学生评教基础上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课程思政教师课堂教学退出机制。定期评估课程思政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对爱岗敬业、师德表现突出的,要进行通报表扬;对师德失范、不适宜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提出调整岗位直至辞职清退。
  三是做好融入。《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文件要求: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如人文艺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会计系和建工系相关课程里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大家要区分一个界限,只是作为教材讲义的必要章节、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和学考核关键知识,不是把所有专业课程都统一上成思政课程。通过探索,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专业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
  四、《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为例
  学院在组织教材编写时,除每章内容挖掘思政要素外,还专门在第六章人生在路内容里,专门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每个章节内容都融入了思政元素。
  授课过程中,学院成立课程组,统一教案、统一课件,做到大学生既必备职业素养的专业讲解,又安排了思政元素讲解内容和社会实践。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权威性,避免讲授内容单纯成了思政课程内容,教师选拔上,挑选出有院级领导、党政办和学生口负责人的组成课程组成员,由党政办主任兼思政(基础)部主任担任课程组长,狠抓课堂纪律、授课内容、人员到课率,确保取得“提升境界、涵养正气、激励担当”效果。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当前国家和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重要抓手,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落实,是当前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研究,切实抓好。同时,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定教学环节、内容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学院党委将积极关注进展,协助抓好难题解决,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
  参考文献:
  [1]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2018(4):11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章基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从实际教学的微观角度出发,探讨了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方面,基于实践,提出了线下课程思政教学转为线上的七大步骤。在教学效果方面,对比分析了课程思政元素在线上线下教学效果中的五点差异,并且提出对于欠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不足的青少年以及学生生源落后的高校,网课教学效果或将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此外,视频内容固化导致课程思政元素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对口译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要日益增高,如何使学生在在校期间提高口译的应用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旨在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为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常见的口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具体操作和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口译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期对同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译;实践教学;问题;改革;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期刊
摘 要:中国工程教育长期坚持走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道路。以“华盛顿协议”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要求参加认证的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此,各参加认证专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大学英语、双语或全英文专业课等课程教学实现对国际化工程人才的培养。文章以扬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随机信号处理”全英文课程教学为
期刊
摘 要:语音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涉外护理专业对学生的语音水平要求较高。文章从英语语音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运用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涉外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对练习语音的态度更为积极,语音和语调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学习中的情感焦虑显著降低。由此提出翻转课堂在语音的教学建议,以更有效提高涉外护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音学习;微信平台;翻转课堂;涉外护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新工科工程教育中的每门课程中都有各自的难点问题,围绕这些难点问题的课程内容构成该门课程的核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大都与这些难点内容相关。文章提出以问题驱动教学改革,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探索解决课程中难点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新工科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制图;比较教学法;三维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以我校大学英语基层组织建设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管理、教学与科研、规章制度以及基层组织精神共同体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的生物性、历时性、区域性以及统筹性特点;希望本研究对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高校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教学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基层组织;生物性;区域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百灵”订单班运行为例,对“订单式”顶岗实习的精细管理进行探讨。订单班在签订合作协议后,应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责权利,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实习计划和评价激励标准,建立企业带习教师队伍,重视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管理。“订单式”顶岗实习模式可有效解决“放羊式”的顶岗实习难题,成为实现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订单班;顶岗实习;精细管理;实践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本科翻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低年级精读课程的延伸。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高级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逐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该课程的选材范围较广,内涵深奥,句篇较长,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进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挫败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梧州學院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式方法,总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方法:分析制药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制定针对性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多渠道建立高校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厂中校”教学实践平台搭建规划,利用“政校企”合作平台及仿真系统模拟实验等辅助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结果: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了“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目标化,工程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地方二本院校为例,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写作实践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当前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學模式单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并就如何基于“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编写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等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