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72-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我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也在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流动人口在学习的诸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其中不良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效率提高,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学习效率提高是培养跨世纪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校为了贯彻国家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不仅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而且让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里孩子同班同待。但是流动人口子女来自四面八方,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城里学生有一定差距。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更多教育、关怀、关爱。进行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一线教师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开始阶段,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为研究确定逻辑和事实起点。在实施阶段,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馈的程序来开展研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抓好反馈与考察这两个环节。研究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适时交替辅助以一些其它研究方法(如访谈调查、个案研究、专题总结等方法)。同时,根据研究的情况与特点,将行动研究作为贯穿研究始终的主要方法,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实际总结的双重研究目标。
四、各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效率的因素
1.家庭因素与学习效率。
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其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尊重子女,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感情沟通,善于听取子女的意见,更有利于子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另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且注意教育的科学性。而城市中的这部分流动人口大多是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往往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意识来学习。在家庭氛围上,和睦家庭学生在学习效率得分上高于偶尔争吵家庭和经常争吵的学生。所以说父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睦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到其子女学习效率的提高。
2.社会关系与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生活在和睦、融洽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小学生处处都能体验到父母的爱,容易对生活形成积极评价,有助于其形成开朗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小学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拥有持久和谐同伴关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同伴倾诉,从同伴那儿获得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在校学习效率的提高。师生关系作为小学生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生,倾向于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所以,对于城市中这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的小学在校学习效率的提高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十分密切。
3.人格特征与学习效率。
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主要考查内外向、神经质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其中神经质和外向性这两个维度备受关注。外向的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他们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而神经质的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他们的学习效率较低。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流动人口子女要如何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也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4.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学习效率。
许多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与生活事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国内的许多研究也证实生活事件对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影响较大,负性生活事件会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等事件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关系尤为突出。小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与不喜欢上学、学业负担重、和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事件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五、如何做一个高效率的人
高效率,其实是很简单的。如何才能让小学阶段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效率更高呢?
1.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要达到积极的自我统一,需要在自我认识上形成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客观公正地利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向一致。善于把握积极肯定的情感,努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
2.善于调节情绪。
积极的情绪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树立长远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就,可以让人积极地对待生活的阴暗面,有效调节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善于调节自我、外向乐观的人较少感受到焦虑、抑郁、愤怒和冷漠等消极情绪,有利于学习兴趣增加,从而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增强愉悦的心灵感受,使在对他人友好和关心的同时,受人喜爱和尊敬,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4.正确应对挫折。
将挫折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还是归结于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对挫折感程度有不同的影响。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措施有助于越过挫折,化解困境,冷静地面对挫折,养成正确的归因习惯,有利于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心灵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学习效率提高的喜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引导所有的孩子一起学习,使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充分认识自我,发觉自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学习的乐趣之中。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效率,摆正了学习在他们心目中地位置,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72-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我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也在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流动人口在学习的诸多方面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其中不良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效率提高,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学习效率提高是培养跨世纪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校为了贯彻国家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不仅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而且让流动人口子女与城里孩子同班同待。但是流动人口子女来自四面八方,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城里学生有一定差距。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更多教育、关怀、关爱。进行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一线教师了解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开始阶段,进行文献资料搜集分析,为研究确定逻辑和事实起点。在实施阶段,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馈的程序来开展研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抓好反馈与考察这两个环节。研究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适时交替辅助以一些其它研究方法(如访谈调查、个案研究、专题总结等方法)。同时,根据研究的情况与特点,将行动研究作为贯穿研究始终的主要方法,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实际总结的双重研究目标。
四、各项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效率的因素
1.家庭因素与学习效率。
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其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尊重子女,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感情沟通,善于听取子女的意见,更有利于子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另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且注意教育的科学性。而城市中的这部分流动人口大多是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往往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意识来学习。在家庭氛围上,和睦家庭学生在学习效率得分上高于偶尔争吵家庭和经常争吵的学生。所以说父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睦的家庭气氛会影响到其子女学习效率的提高。
2.社会关系与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生活在和睦、融洽亲子关系家庭中的小学生处处都能体验到父母的爱,容易对生活形成积极评价,有助于其形成开朗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小学生的大部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拥有持久和谐同伴关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同伴倾诉,从同伴那儿获得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有利于在校学习效率的提高。师生关系作为小学生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拥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生,倾向于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所以,对于城市中这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的小学在校学习效率的提高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十分密切。
3.人格特征与学习效率。
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主要考查内外向、神经质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其中神经质和外向性这两个维度备受关注。外向的人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他们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而神经质的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他们的学习效率较低。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流动人口子女要如何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也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4.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学习效率。
许多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与生活事件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国内的许多研究也证实生活事件对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影响较大,负性生活事件会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等事件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关系尤为突出。小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与不喜欢上学、学业负担重、和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事件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五、如何做一个高效率的人
高效率,其实是很简单的。如何才能让小学阶段城市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效率更高呢?
1.完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要达到积极的自我统一,需要在自我认识上形成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客观公正地利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向一致。善于把握积极肯定的情感,努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
2.善于调节情绪。
积极的情绪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树立长远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就,可以让人积极地对待生活的阴暗面,有效调节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善于调节自我、外向乐观的人较少感受到焦虑、抑郁、愤怒和冷漠等消极情绪,有利于学习兴趣增加,从而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增强愉悦的心灵感受,使在对他人友好和关心的同时,受人喜爱和尊敬,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4.正确应对挫折。
将挫折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还是归结于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对挫折感程度有不同的影响。采取一些积极的心理防御措施有助于越过挫折,化解困境,冷静地面对挫折,养成正确的归因习惯,有利于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心灵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学习效率提高的喜悦。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引导所有的孩子一起学习,使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充分认识自我,发觉自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学习的乐趣之中。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效率,摆正了学习在他们心目中地位置,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