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积淀而来,传承万方,因它有着古老而独特的“形”。而近体诗可算是诗歌中的精华,只有弄清楚近体诗原有的“形”,我们才能更好地鉴赏它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才能更好地传承它。一切文化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因此,我们要在继承近体诗一定原有的“形”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与发展。
关键词:近体诗 形 押韵 平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积淀而来,传承万方,因它有着古老而独特的“形”。而近体诗可算是诗歌中的精华,只有弄清楚近体诗原有的“形”,我们才能更好地鉴赏它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才能更好地传承它,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它。
一、追溯和学习近体诗原有的“形”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原有独特的“形”的形成离不开古体诗。近体诗的“形”可追根溯源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以四言之形式,“赋、比、兴”之手法,开创了诗歌言简意丰的先河。
诗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四言为主的《诗经》发展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兮”为特征的“骚体”《楚辞》;经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的《古诗十九首》的汉乐府的锤炼,文人墨客对诗的语言外在要求越发严格,于是产生了近体诗。近体诗到底有着怎样的严格形式?和古体是如何区分的?乐府和绝句中有没有近体诗呢?近体诗是以律诗为代表,它具有四个特征:(1)每首共八句,五律是四十字,七律是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有规定;(4)每首颈联要对仗。 从字数上来讲,绝句是律诗的一半,五言是二十字,七言是二十八字。但是不是所有绝句都属于近体诗 ,包括乐府诗里头也一样,也有一些乐府诗属于近体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到乐府、绝句中不同时满足押平声韵和每句平仄规定这两条规则都属于古体诗,反之,就属于近体诗。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光”“霜”“乡”押平声韵。按照五绝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次诗虽然符合押平声韵,但不符合平仄要求,因此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的“形”包括句数、押韵、平仄等三大问题。并且要清楚绝句分古绝和律绝。古绝属于古体诗范畴,而律绝才是近体诗的范畴。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应用平声韵,而且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一)押韵问题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而押韵就是押韵母部分。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如在[ian]中 [i]为韵头(或称介音),[a]为韵腹(主要是元音),[n]为韵尾。而近体诗是根据古代韵书所创。韵书最重要的有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重修的《广韵》,还有清朝康熙年间官修的《佩文诗韵》。此书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纲,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也就是常说的平水韵。而所谓韵,韵书里是就韵腹、韵尾两个方面进行区分。韵腹或韵尾不同,就是不同的韵。如果韵腹、韵尾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不关介音的事。所以押韵就是同时押韵腹和韵尾。当然,如果是同声、同韵、同调,这叫押小韵,如乡、箱、香等字。押韵与否,不是以普通话为标准,而是以韵书为标准,近体诗主要以《佩文诗韵》为标准。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的律绝。“仄起”就是诗的第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且最后一个字和后几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叫作仄起不入韵,当然近体诗讲究双数句必须押韵。“经冬复历春”的“春”和“不敢问来人”的“人”,用普通话来评判是不押韵的。但是在《佩文诗韵》中“春”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因此,读古代诗歌应该要遵从它原有的规则,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二)探究平仄问题
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平仄是诗词中必须讲究的规则。一是平仄在一句中的交错使用;二是平仄在出句和对句上是对立使用的。和普通话四声结合,古为今用。阴平、阳平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归入仄声。可是入声,今天很多地方都已消失。因此辨识入声字就靠查阅和识记。可查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后附《诗韵举要》或《佩文诗韵》的入声十七韵部。还可根据前人研究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声韵拼合特点来判定:(1)只要b、d、g、j、zh、z六个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字;(2)只要d、t、l、z、c、s六个声母与韵母e拼合,也是入声字;(3)只要k、zh、ch、sh、r与韵母uo拼合,都是入声字;(4)只要b、p、m、d、t、n、l与韵母ie拼合,除“爹”字,就是入声字;(5)只要d、g、h、z、s与韵母ei拼合,都是入声字;(6)只要f与a或o拼合,也是入声字;(7)只要读[üe]韵母字,除嗟、瘸、靴三字以外,也都是入声字。关于入声字的读音张中行先生在书中说都读去声。接下来分别讲律绝和律诗的格律。
五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不入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为仄声,“尽”不入韵,而“闲”“山”押上平韵[十五删]韵。(2)仄起入韵,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为仄声,“高”和“逃”“刀”同押下平声[四豪]韵。(3)平起不入韵,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危”为平声,“尺”不入韵,而“辰”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4)平起入韵,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为平声,“晓”和“鸟”“少”同时押上声[十七篠]韵。
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入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为入声,“烟”和“川”“天”同时押下平声[一先]韵。(2)平起入韵,王之涣的《涼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为平声,“间”和“山”“关”同时押上平声[十五删]韵。(3)平起不入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为平声,“见”不入韵,而“闻”和“君”押上平声[十二文]韵。(4)仄起不入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是入声字,即仄声,“客”不入韵,而“亲”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张中行先生说平仄是一种标准的理想格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因迁就字义而有变化。王力先生归结五律和七律分别用两种基本格式,既体现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律,也体现了近体诗的灵活性。 五律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不入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为仄声,“何”不入韵,而“了”“晓”“鸟”“小”押上声[十七篠]韵。(2)仄起入韵,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戍”为仄声,而“行”和“声”“明”“生”“兵”同时押下平声[八庚]韵。(3)平起入韵,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胡”为平声,“名”“成”“轻”“生”“行”押下平声[八庚]韵。(4)平起不入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为平声,“草”不入韵,而“荣”“生”“城”“情”押下平声[八庚]韵。
七律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入韵,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为仄声,“弦”和“年”“鹃”“烟”“然”同时押下平声[一先]韵。(2)平起入韵,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为平声,并且“西”和“低”“泥”“蹄”“堤”押上平声[八齐]韵。(3)平起不入韵,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昔”为平声,“去”不入韵,而“楼”“悠”“洲”“愁”押下平声[十一尤]韵。(4)仄起不入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为仄声,“北”不入韵,而“裳”“狂”“乡”“阳”押下平声[七阳]韵。
从上面的举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律绝和律诗也有与相应的体式的变化。这里边存在一种“拗句”和“失粘”的现象。所谓“拗句”王力先生说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并且律诗中有三种方式进行拗救:(1)该用‘平平仄仄平’为了避免犯孤平就变成‘仄平平仄平’叫自救;(2)该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用了仄声,在对句就用平声补回来,叫相救;(3)该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却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句内平仄总数是平衡的。这就叫半拗,可救可不救。拗救其实是为了保证近体诗该句或对句平仄总数不变,保持平衡。如前面列举的七律中平起不入韵的《黄鹤楼》前四句是古风的格调,后四句是律诗的格律,古人把这种诗叫拗体。关于“粘对”和“失粘”举例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做分析。
可知,近体诗的“形”,既灵活又严格,大体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但是在王力先生的五律和七律的基本格式中发现仄起式的第二、六句和平起式第四、八句必须遵守“平平仄仄平”的格式。而且在律诗中的首、颔、颈、尾四联中,颈联必须是对仗。近体诗,双句句要押韵,单双讲究平仄协和,首句字头可平可仄,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颈联要对仗。
二、近体诗的革新
虽然王力先生对近体诗的“形”有很多放宽。但是我认为,近体诗要得到发展、繁荣,还应该进行一定的革新。
从诗歌的发展历程看,我们自然发现诗歌从宽泛不断走向严格,最后走向了成熟,定“形”为近体诗。这都是文人墨客精益求精、发展、创新的结果。
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只停留在背诵老祖宗的东西。近体诗是诗歌中的精粹,押韵、平仄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继承它,更应该发展它。不再把绝句分古绝和律绝,一律为绝句,四句不变,二四句押韵,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即可。近体诗只包括律诗,应该这样变化。
第一,保持句数不变,仍然是八句,或者八句以上,而且是双数句,保证对称性。
第二,字数可以有所革新,只要是单数即可,可以是五言、七言,也可以是九言、十一言。
第三,押韵不再以《佩文诗韵》为标准,以普通话为标准,更能适应社会。
第四,以普通话为标准划分平仄。
第五,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即可。
第六,不再要求颈联一定是对仗。
因此,要读懂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特别是关于它的“形”,还必须清楚古人的创作规则,方可知道其中的存在道理。但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它,了解它,甚至研究它,关键是要传承它,发展它、繁荣它。
参考文献:
[1] 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3] 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 盖国梁.中华韵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 孙昊婧.浅谈古入声字的判定[D].鲁东大学文学院,2014.
关键词:近体诗 形 押韵 平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积淀而来,传承万方,因它有着古老而独特的“形”。而近体诗可算是诗歌中的精华,只有弄清楚近体诗原有的“形”,我们才能更好地鉴赏它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才能更好地传承它,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它。
一、追溯和学习近体诗原有的“形”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原有独特的“形”的形成离不开古体诗。近体诗的“形”可追根溯源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以四言之形式,“赋、比、兴”之手法,开创了诗歌言简意丰的先河。
诗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四言为主的《诗经》发展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兮”为特征的“骚体”《楚辞》;经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的《古诗十九首》的汉乐府的锤炼,文人墨客对诗的语言外在要求越发严格,于是产生了近体诗。近体诗到底有着怎样的严格形式?和古体是如何区分的?乐府和绝句中有没有近体诗呢?近体诗是以律诗为代表,它具有四个特征:(1)每首共八句,五律是四十字,七律是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有规定;(4)每首颈联要对仗。 从字数上来讲,绝句是律诗的一半,五言是二十字,七言是二十八字。但是不是所有绝句都属于近体诗 ,包括乐府诗里头也一样,也有一些乐府诗属于近体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到乐府、绝句中不同时满足押平声韵和每句平仄规定这两条规则都属于古体诗,反之,就属于近体诗。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光”“霜”“乡”押平声韵。按照五绝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次诗虽然符合押平声韵,但不符合平仄要求,因此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的“形”包括句数、押韵、平仄等三大问题。并且要清楚绝句分古绝和律绝。古绝属于古体诗范畴,而律绝才是近体诗的范畴。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应用平声韵,而且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一)押韵问题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而押韵就是押韵母部分。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如在[ian]中 [i]为韵头(或称介音),[a]为韵腹(主要是元音),[n]为韵尾。而近体诗是根据古代韵书所创。韵书最重要的有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重修的《广韵》,还有清朝康熙年间官修的《佩文诗韵》。此书以平、上、去、入四声为纲,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也就是常说的平水韵。而所谓韵,韵书里是就韵腹、韵尾两个方面进行区分。韵腹或韵尾不同,就是不同的韵。如果韵腹、韵尾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不关介音的事。所以押韵就是同时押韵腹和韵尾。当然,如果是同声、同韵、同调,这叫押小韵,如乡、箱、香等字。押韵与否,不是以普通话为标准,而是以韵书为标准,近体诗主要以《佩文诗韵》为标准。如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的律绝。“仄起”就是诗的第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且最后一个字和后几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叫作仄起不入韵,当然近体诗讲究双数句必须押韵。“经冬复历春”的“春”和“不敢问来人”的“人”,用普通话来评判是不押韵的。但是在《佩文诗韵》中“春”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因此,读古代诗歌应该要遵从它原有的规则,才能感受到它的韵味。
(二)探究平仄问题
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平仄是诗词中必须讲究的规则。一是平仄在一句中的交错使用;二是平仄在出句和对句上是对立使用的。和普通话四声结合,古为今用。阴平、阳平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归入仄声。可是入声,今天很多地方都已消失。因此辨识入声字就靠查阅和识记。可查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后附《诗韵举要》或《佩文诗韵》的入声十七韵部。还可根据前人研究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声韵拼合特点来判定:(1)只要b、d、g、j、zh、z六个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字;(2)只要d、t、l、z、c、s六个声母与韵母e拼合,也是入声字;(3)只要k、zh、ch、sh、r与韵母uo拼合,都是入声字;(4)只要b、p、m、d、t、n、l与韵母ie拼合,除“爹”字,就是入声字;(5)只要d、g、h、z、s与韵母ei拼合,都是入声字;(6)只要f与a或o拼合,也是入声字;(7)只要读[üe]韵母字,除嗟、瘸、靴三字以外,也都是入声字。关于入声字的读音张中行先生在书中说都读去声。接下来分别讲律绝和律诗的格律。
五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不入韵,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为仄声,“尽”不入韵,而“闲”“山”押上平韵[十五删]韵。(2)仄起入韵,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月”为仄声,“高”和“逃”“刀”同押下平声[四豪]韵。(3)平起不入韵,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危”为平声,“尺”不入韵,而“辰”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4)平起入韵,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为平声,“晓”和“鸟”“少”同时押上声[十七篠]韵。
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入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为入声,“烟”和“川”“天”同时押下平声[一先]韵。(2)平起入韵,王之涣的《涼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为平声,“间”和“山”“关”同时押上平声[十五删]韵。(3)平起不入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为平声,“见”不入韵,而“闻”和“君”押上平声[十二文]韵。(4)仄起不入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是入声字,即仄声,“客”不入韵,而“亲”和“人”押上平声[十一真]韵。张中行先生说平仄是一种标准的理想格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因迁就字义而有变化。王力先生归结五律和七律分别用两种基本格式,既体现了近体诗的基本格律,也体现了近体诗的灵活性。 五律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不入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为仄声,“何”不入韵,而“了”“晓”“鸟”“小”押上声[十七篠]韵。(2)仄起入韵,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戍”为仄声,而“行”和“声”“明”“生”“兵”同时押下平声[八庚]韵。(3)平起入韵,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胡”为平声,“名”“成”“轻”“生”“行”押下平声[八庚]韵。(4)平起不入韵,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为平声,“草”不入韵,而“荣”“生”“城”“情”押下平声[八庚]韵。
七律的四种基本格式有:(1)仄起入韵,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为仄声,“弦”和“年”“鹃”“烟”“然”同时押下平声[一先]韵。(2)平起入韵,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为平声,并且“西”和“低”“泥”“蹄”“堤”押上平声[八齐]韵。(3)平起不入韵,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昔”为平声,“去”不入韵,而“楼”“悠”“洲”“愁”押下平声[十一尤]韵。(4)仄起不入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为仄声,“北”不入韵,而“裳”“狂”“乡”“阳”押下平声[七阳]韵。
从上面的举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律绝和律诗也有与相应的体式的变化。这里边存在一种“拗句”和“失粘”的现象。所谓“拗句”王力先生说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并且律诗中有三种方式进行拗救:(1)该用‘平平仄仄平’为了避免犯孤平就变成‘仄平平仄平’叫自救;(2)该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用了仄声,在对句就用平声补回来,叫相救;(3)该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却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句内平仄总数是平衡的。这就叫半拗,可救可不救。拗救其实是为了保证近体诗该句或对句平仄总数不变,保持平衡。如前面列举的七律中平起不入韵的《黄鹤楼》前四句是古风的格调,后四句是律诗的格律,古人把这种诗叫拗体。关于“粘对”和“失粘”举例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做分析。
可知,近体诗的“形”,既灵活又严格,大体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但是在王力先生的五律和七律的基本格式中发现仄起式的第二、六句和平起式第四、八句必须遵守“平平仄仄平”的格式。而且在律诗中的首、颔、颈、尾四联中,颈联必须是对仗。近体诗,双句句要押韵,单双讲究平仄协和,首句字头可平可仄,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颈联要对仗。
二、近体诗的革新
虽然王力先生对近体诗的“形”有很多放宽。但是我认为,近体诗要得到发展、繁荣,还应该进行一定的革新。
从诗歌的发展历程看,我们自然发现诗歌从宽泛不断走向严格,最后走向了成熟,定“形”为近体诗。这都是文人墨客精益求精、发展、创新的结果。
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只停留在背诵老祖宗的东西。近体诗是诗歌中的精粹,押韵、平仄是它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继承它,更应该发展它。不再把绝句分古绝和律绝,一律为绝句,四句不变,二四句押韵,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即可。近体诗只包括律诗,应该这样变化。
第一,保持句数不变,仍然是八句,或者八句以上,而且是双数句,保证对称性。
第二,字数可以有所革新,只要是单数即可,可以是五言、七言,也可以是九言、十一言。
第三,押韵不再以《佩文诗韵》为标准,以普通话为标准,更能适应社会。
第四,以普通话为标准划分平仄。
第五,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即可。
第六,不再要求颈联一定是对仗。
因此,要读懂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特别是关于它的“形”,还必须清楚古人的创作规则,方可知道其中的存在道理。但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它,了解它,甚至研究它,关键是要传承它,发展它、繁荣它。
参考文献:
[1] 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3] 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 盖国梁.中华韵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 孙昊婧.浅谈古入声字的判定[D].鲁东大学文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