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批评有损团队绩效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读者,假设你现在正在主持每周的团队例会,与直接下属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项目延误的问题,以免影响季度目标的完成。其中一名叫特德(Ted)的下属没能赶上两个关键期限,他应该对此负责。你甚至也知道,特德之前就已经犯过此类错误,团队其他成员都对他很失望。但是,你仍然决定,不在会上对特德提出批评,而是在会后私下进行。你想让他知道,自己和团队成员有多失望。
  与大多数领导者一样,你相信“表扬必公开、批评宜私下”这句格言。因此,当员工做了对团队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时,你通常会私下与他谈话。然而,践行这句格言可能带来危险,因为它大大减损了团队成员责任归属的清晰度、团队决策的质量以及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为什么说私下批评有损团队绩效呢?如何才能创建更高效的团队呢?
  你的领导力团队是否名副其实,团队成员之间是否需要彼此协作才能完成团队目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合作中,也应该为彼此负责,这包括:相互信赖、亲密合作、共同决策。然而,对于公开出现在团队会议上的负面行为,或者对整个团队有影响的行为,你却私下批评,这就消减了团队成员彼此间的责任。这相当于,你在向团队成员传递这样的信息,大家只须对你负责,而不是对整个团队负责。此外,你还在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大家也不必对彼此负责,因为你会对他们负责。总之,你把团队成员的责任转嫁到了自己身上。
  此外,你还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如果你告诉特德,他没赶上期限,导致团队未能实现目标,你和特德可能会达成共识,他要怎样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可能不经意间又会给其他团队成员带来新问题。因为,特德也许会告诉你,是其他团队成员让他很难赶上期限,因此这并不是他的过错。这时,你可能会像个乒乓球一样,在泰德和其他团队成员之间跳来跳去,永远弄不清责任到底在哪一方。因此,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大家必须坐下来一起对话。
  为什么领导者会不知不觉把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呢?
  首先,他们受到的正统教育是,领导者要为团队负最终责任。但是,他们误解了这所谓的最终责任,习惯把自己当成“一家之主”。他们认为,对团队工作,自己即使不负全部责任,也要负主要责任,其中包括对直接下属提出负面反馈。
  其次,研究者克瑞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和唐·舍恩(Don Schn)的研究,以及我30年来与领导力团队的合作经历都表明,在面临困难局面的时候,几乎所有领导者都会尽力减少对负面情绪的表达:如果你觉得难以表达负面反馈,你就会更愿意私下而不是当众这样做。
  领导力关乎效率,而非个人感受:即使做某事让你感觉不舒服,也要保证行事有效。如果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低于标准,或者影响整个团队运行,明智的领导者会公开处理此事。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信息、解决方案和职责都要公之于众。
  对于特德的行为,你可以这样来开始公开谈话:“我注意到咱们会议中的两大模式。其一,特德,这个月你似乎已经是第三次没能赶上团队期限了。我没说错吧?(假如特德这时候点头同意,你就继续下文。)其二,每次特德说他没赶上期限,我注意到你们其他人,包括弗兰(Fran)、亚历克斯(Alex)和谢丽尔(Sheryl),都在摇头叹息但却一言不发。我说到点子上了吗?(假如这些人点头同意,你又继续下去。)我们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特德不能赶上期限,团队就不能完成目标。既然这样,那么我就很想知道,你们究竟为什么在会议上对特德的行为保持沉默呢?”
  如果你想创建更高效的团队,那么你和直接下属必须改变对团队职责的处理方式。具体方式如下,你可以从今天就尝试实施:
  1、告诉团队成员,一直以来,你无意中都在把团队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向他们解释,你认为这种行为如何影响了团队的业绩和人际关系。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并询问大家的看法。
  2、告诉大家,你希望团队成员开诚布公、有建设性地相互反馈意见。向大家解释,这样做如何有助于整个团队,并征求大家的反馈意见。
  3、询问团队成员,为了确保团队有效合作,应如何明确彼此的职责。他们可能需要更多地分享各自的业务内容,需要学会在团队里有效地探讨各自的行为,同时又不至于有攻击性;他们可能需要转换心态,从而让自己对团队负责,而不是仅仅对你负责;他们可能想从其他团队成员或你这里得到一些保证。
  4、在每次会议结束前,大家应该花上几分钟,讨论一下团队成员如何为彼此负责,以及如何改善这一点。做出这一转变并不容易。但是,花上几分钟讨论一下,哪些行为效果不错,下一次团队如何改善,这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责任感,从而节省时间,更好地做出团队决策。
其他文献
时不时的,身边总是会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们不完全免费呢?那样你们就可以快速放大客户规模,然后你们可以通过后续的增值服务赚钱。”  今天我来谈谈对于“免费”的理解。  思考一:免费就能快速放大客户规模?  请大家看这样一个假设的例子:有一家牙科诊所,它为了进行市场推广,决定在12月17日推出“免费拔牙日”活动,你会因此去拔牙吗?毫无疑问,一个牙齿没有问题的人是不会去拔牙的,所以这个免费活动不可能快
期刊
华夏基石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首先,企业文化一定是功利性的,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和保持高绩效的源泉。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文化管理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既高于企业战略又服务于企业战略这个本质不会变。  在互联网时代,更要强调回归到“文化的使命是什么”这个基点来思考文化如何为客户、为员工创造价值。  其次,文化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从文化的功利性来讲,企业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个是提高企
期刊
传统的企业领导者不苟言笑、难以亲近,仿佛也只有这样才能突显他在公司中的崇高地位。放在过去,可能还说得过去。但如今时代不同了,员工都与时俱进了,作为老板还守着一套旧观念怎么行?化身为办公室吉祥物尽情娱乐吧!你不会后悔的!  现如今企业领导人的对话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仪表堂堂的腔调越来越不受欢迎,新一代的CEO风格逐渐深入人心,虽然这种随意又“粗鲁”的腔调很上不了台面,但却能显得平易近人。  典型的
期刊
如果你错过了在新进入者推出产品的初期消灭他们的机会,你就只能专注于阻止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此时,新进入者已获得分销渠道、品牌知名度和试用体验。一旦人们意识到产品的存在,你就再无法予以制止了,因为一切都太晚了。同样,当人们已经开始试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你就再无法阻止他们的试用。这时候,现有市场参与者的唯一机会就是降低新进入者的重复购买率。  时机使得重复购买阶段的防御变得尤其困难。重复购买往往是一个更
期刊
在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魔漫相机”是一款值得关注的产品。虽然没有腾讯、百度或阿里巴巴等大资源的支持,但是这款应用一上线就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日下载量超过80万次,最高一日达300万次。  类似的成绩在另一款轻量级应用“脸萌”身上再次上演:2014年4月产品上线;5月掀起了用户下载的热潮;6月的某一天,激活下载的用户数达到500万,刷新了“魔漫相机”创下的纪录。  以这两款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代
期刊
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互联网+”的概念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人力资源管理是否也能够被“互联网+”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首先我
期刊
身为一个老板,你对自己手下的员工好吗?你会像对待自己的客户那样对待你的员工吗?还有,你会对自己的员工都一视同仁吗?你对待某些员工是不是会比其他人要好?  当员工获得了老板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一定会给予回报。他们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同事,当然还有他们的客户。不仅如此,他们会更好的服务客户,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彼此也会友好协作。  如果你的员工感到自己得不到信任,觉得在你手下干活很丢脸,
期刊
最近我不断收到来自50、60多岁失业的人们的求助邮件与电话。每个求助的人都是这样开场:“请允许我先说说我的情况……”,然后以“过去找工作从来都没有觉得这么艰难”作为结束语。  为他们感到难过之余,你会发现其实这些人的情况都十分相似。  每个故事几乎都是这样的  1)早期阶段,我一直处于职业上升期,但我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正在做的工作。  2)达到一定高度后,我觉得自己再怎么做下去都是在戴着脚铐跳
期刊
到2015年,在移动设备上索取与发送给消费者的媒体数量需要花费超过15个小时来阅读或收听;普通人每天所接触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200份报纸——较互联网出现之前增长了五倍多。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会认为电视的力量日渐式微。但是实际证据却反驳了这一点:电视并未消亡,相反,在电视上所产生的支出仍在继续增长,其在宣传活动中的作用也已经拓宽。电视不断与线上和社交媒体协作(比如,作为瞬间放大的第二个屏幕,
期刊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发展新客户的好渠道,但是如何才能将随机的社交媒体粉丝转换成货真价实的客户呢?具体的策略因品牌而异,不同品牌在客户获取上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如果你认为密切关注社交媒体动向、数据以及客户关系,就意味着你比从前更加了解你的客户,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那些社交媒体数据不但不能帮助你了解客户,反而可能会误导你,因为它仅仅向你展示了你的社交媒体用户及客户群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