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导语;设计途径;解题式;悬念式;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75—01
一、 解题式导入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的第一步,很大一部分文章,可以透过标题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解题式导入法就是帮助学生透过对标题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要旨,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才能较顺利地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猜测内容,然后归纳说:“同学们从题目的示意中已经看出三点‘可能’:(1)这个题目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一个园,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样的。(2)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这个地方是怎样的,鲁迅先生在那里的学习情况如何。(3)也可能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怎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内容是否如我们猜想的那样呢?下面我们翻开课文一起学习。”这个导语一是可以透过题目,分析猜测课文的结构和大致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及文章结构的密切关系。二是这个导语仅仅是猜想,就使得学生急于翻开课文以印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从而为进一步探求课文的细节内容和解决“我”为什么不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的问题打下基础。三是容易触及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悬念式导入法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了解的和你说的可不一样啊,我觉得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了。
四、应用多媒体导入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75—01
一、 解题式导入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的第一步,很大一部分文章,可以透过标题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解题式导入法就是帮助学生透过对标题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要旨,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才能较顺利地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猜测内容,然后归纳说:“同学们从题目的示意中已经看出三点‘可能’:(1)这个题目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一个园,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样的。(2)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这个地方是怎样的,鲁迅先生在那里的学习情况如何。(3)也可能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怎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内容是否如我们猜想的那样呢?下面我们翻开课文一起学习。”这个导语一是可以透过题目,分析猜测课文的结构和大致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及文章结构的密切关系。二是这个导语仅仅是猜想,就使得学生急于翻开课文以印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从而为进一步探求课文的细节内容和解决“我”为什么不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的问题打下基础。三是容易触及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悬念式导入法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了解的和你说的可不一样啊,我觉得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了。
四、应用多媒体导入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