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位置对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需防治腋窝引流管.此管移动度大,易靠近腋静脉及神经引发疼痛.我们仿效文献[1]中的方法,固定引流管末端在锁骨下胸大肌前.患者疼痛明显减少.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6-2010年220例胸大肌较薄(肌间沟处肌肉厚度<1cm)行改良根治手术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 ~73岁,平均50.3岁.两组无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均为单侧.均未侵犯肌肉,无手术的禁忌证.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

其他文献
众多研究报道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毒性低,不存在交叉耐药,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等优势[1].本研究为了阐明青蒿琥酯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胀亡并且探讨其机制,为临床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调控靶点.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由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青蒿琥酯购自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5,批号LA100703;Pri
期刊
患者女,10岁,因“误食两块磁铁后未从大便中排出22 d”于2013年4月2日入我院.患者入院22 d前误吞食两块椭圆形磁铁,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但始终未能从大便中排出两块磁铁.腹部立位X线平片和腹部CT均显示两块磁铁粘合在一起,位于右上腹,每块磁铁约3.0 cm ×0.7 cm大小(图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磁铁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内(图2).查体:腹平坦,未扪及肿物,全腹无压
期刊
目的 探讨胃窦癌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作用.方法 本组32例胃窦癌患者术中经胃网膜右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1000 mg/m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药后2、5、10、20、30、60 min门静脉血、周围静脉血、腹腔渗液及切除癌组织中5-Fu的浓度.结果 于注药后2 min门静脉血及腹腔渗液即出现峰浓度,分别为(48.8±6.8)μg/ml及(75.3±30.7)μg/ml,于注药后
目的 评估分析MRI增强序列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均经CT增强检查和MRI T1-VIBE增强序列扫描,分析2种检查方法中的各种影像学征象,分别记录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强化程度、胆管扩张程度,观察邻近动脉、门静脉受侵、门静脉内瘤栓情况,重点观察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显示效果. 结果 MRI TlVIBE图像的肿瘤与无肿瘤肝脏组织的对比明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补救治疗的原因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干预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二次治疗距离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60个月,平均(14±11)个月.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支架近端持续Ⅰ型内漏和夹层逆行撕裂继发A型夹层形成.8例选择了杂交手术治疗,4例患者为单纯腔内治疗.结果 二次处理30 d内死亡率5.
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预后差.在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基础上辅以放化疗,特别是随着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NRT)的引入,直肠癌治疗在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本研究通过对比对腹腔镜联合NRT与传统手术联合NRT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探讨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期刊
患者男性,6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明显消瘦,可进流食.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75 cm,,体重70 kg,皮肤黏膜苍白,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末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未触及结节、肿块,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93 x 109/L,RBC 3.58×1012/L,HGB 71g/L
期刊
患者,女,49岁,诊断"宫颈癌(Ⅱa2)"明确后行"依立替康240 mg"静脉滴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疗程结束后第4天开始腹泻,黄水样便,3~9次/d,并伴有腹痛、腹胀,呈阵发性绞痛,自服蒙脱石散10余天不缓解,考虑为依立替康化疗后出现的迟发性腹泻.既往有哮喘病史.全腹CT检查示部分空肠、回肠及结肠肠管积气,其内见较大液气平且呈阶梯状排列,高位肠梗阻,梗阻部位位于小肠.予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
期刊
患者男,49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2年5月21日住院.2006年查体发现肝脏囊性占位(图1),无不适,未予处理.2007年因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膨隆,可见纵形长约15 cm手术瘢痕,并可触及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轻触疼,不活动.实验室检查:AFP、CA199、CA125均正常,肝功能,ALT 69 U/L、AST 43 U/L、GGT 550 U
期刊
患者男,63岁,因“左腰部疼痛1d”于2011年6月15日入院.查体提示左中上腹包块.CT平扫:左侧腹腔可见巨大不规则块影,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匀.CT值平均:15~33 HU,其内可见点灶高密度影及散在稍高密度影,病灶上缘与胃底部胃壁分界不清(图1A),其周围肠管受压移位.增强:左侧腹腔内巨大肿块,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并可见胃动脉小分支进入,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范围扩大,强化程度增高,病灶范围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