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大量留存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通过人民币外债的方式又流回境内。从跨境人民币外债发展进程着手,研究发展人民币外债存在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的异同,有利于提出发展人民币外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外债;外债本币化;人民币国际化
近三十年来,在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人民币结算不断得到发展,尤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越来越多国家接受人民币贸易结算,多年以来大量人民币滞留境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8 年 8 月约 2 000 亿元人民币滞留香港。2003 年 11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关于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自 2004 年1 月 1 日开始,香港银行可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 4 项个人人民币业务。这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标示着人民币合法回流渠道的建立,因此也被《金融时报》评为 2003 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一。之后,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扩展至资本项目,直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跨境人民币外债的历史
跨境人民币外债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产物。2009 年 4 月 8 日,国务院第 56 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先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之后,跨境人民币结算迅猛发展,截至 2009 年 9 月30 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 1 亿元人民币。2010 年 6 月 22 日中国人民银行又联合五部委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新增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区。自扩大试点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2011 年前三个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就达 15 409.8 亿元。2011 年 8 月 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全国范围贸易项下实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同年 10 月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开放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开展直接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借用人民币外债。人民币结算由经常项目扩展至资本项目。
为了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于 2011 年 4 月 7 日下发了《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关于人民币外债的业务操作要求。人民币外债的政策框架渐渐清晰。
二、从成本和收益视角看人民币外债
无需赘言,人民币外债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意义,但有必要进一步从成本收益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外债的成本分析
1.机会成本
其他币种外债的贷款利率、管理费用等相关利率和费用都构成借用人民币的机会成本。这是境外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除了汇兑损益之外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
2.发行成本
境外人民币来源于境内货币,因此,人民币外债要求中国央行在考虑货币需求时要考虑到境外的人民币需求量。这对央行的货币发行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调控和管理这些货币发行量、提升货币需求评估水平以满足境内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都要求付出货币发行成本。
3.时间成本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从几个城市试点到全国范围的铺开,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加上前期允许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结算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经过了七年左右。发展人民币外债,这仅仅是个开始。如何管理和运用好人民币外债,促进其规范合理发展,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发挥改革者的聪明智慧和努力,需要国家付出时间成本。
4.管理成本
人民币外债作为新型外债或者叫本币化的外债,又是利用外资的新形式,与外币外债不完全等同,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也不同于外币外债。但是人民币外债也是跨境资金,要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金,防止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
(二)人民币外债的收益
1.汇兑收益
偿还外币外债有个货币兑换的过程,归还借款往往在借款若干年后。如果还款时外币相对于本币大幅升值,那就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来买外币偿付。借用人民币外债,借的是人民币还的也是人民币,就避免了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对于债务人来说借人民币外债就是收益。
2.价格收益
资本项目的顺差,外汇资金流入我国增多,这些外汇资金要在境内使用必须通过结汇兑换成人民币,这就造成了“外汇占款”导致货币超发。人民币外债的流入,外债资金币种是人民币不用结汇可以在境内自由流通使用,减少外汇占款造成的货币超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价格方面的收益。
3.政策收益
外债本币化不仅构建了人民币回流新渠道,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要国际化不仅要人民币走出去,更要人民币能流进来,构建人民币合理进出机制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外债对于国外持有人民币的机构或个人就是人民币资产,只有允许境外的人民币再流进来并能获取收益,境外机构和个人才更愿意持有或保留人民币资产。发展人民币外债对人民币國际化有不小的政策收益。
4.社会收益
拉美的债务危机除了拉美一些国家过渡借入外债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借入的外债都是美元外债。单一的外债币种,导致危机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予以偿还。而同样问题,对于美国来说却不是问题。由于美国的外债都是美元计价,即使发生次贷危机的事件也没有导致美国发生债务危机。因此,发展人民币外债有助于化解债务危机,减少经济震荡,带来社会收益。 5.铸币税收益
众所周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很多国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美国可以用美元向世界各国购买货物与服务,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美元贬值,买更多的货物与服务,享受铸币税的收益。发展人民币外债,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还债,获取铸币税收益。
三、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管理上的比较分析
现行政策涉及到外币外债管理的主要是《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外债的规定,涉及人民币外债管理的主要是人民银行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管理宽严度不同
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管理上相对宽松。从最早的 1987 年颁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到目前,关于外币外债的管理规定有几十个。从外债的借用登记、提款登记、结汇、付汇等环节都要予以审批核准。而关于人民币外债管理的法规只有两个,而且规定的内容都相对简单。人民银行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在第十七条至二十条对人民币外债做了基本的规定,几乎无行政审批事项。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外债的规定内容也相对简单,仅在《通知》中第四部分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从相关规定及规定内容就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债是鼓励引导,限制较少。
(二)用途管理不同
境内机构借用外币外债资金,可直接或结汇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与货物、服务贸易相关的各类支出,或者不结汇用于偿还自身国内外汇贷款或自身另一笔外币外债,而不能结汇用于偿还自身境内人民币贷款或自身的人民币外债。除了投资性境内机构借用外币外债可以新设或收购境内、外企业外,外币外债资金用于股权或债权融资更是不允许。
而境内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除了可直接或购汇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与货物、服务贸易相关的各类支出外,还可用于偿还自身境内人民币贷款或另一笔人民币外债,也可以购汇偿还自身国内外汇贷款和外币外债。投资性境内机构还可以用借入的人民币外债资金新设或收购境内、外企业,或者购汇用于新设或收购境外企业。在人民币外债资金用途管理上,相对外币外债资金,较为宽松,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外债属新生事物,规模有限,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可适当考虑宽松;二是目前人民币外债不设立专户进行管理,用途管理较为困难,如限制过多,操作上也难以保证企业执行。
(三)管理机构不同
外币外债一般都是以外汇资金形式从境外汇入境内,外币外债是严格意义上的外汇资金。所以,按照《外汇管理条例》所有关于外币外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都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执行。而人民币外债进来的人民币资金,虽然来自境外,但不是《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外汇。人民币外债的管理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职责之一是防范跨境流动资金风险,而人民币外债属于跨境流动资金的范畴,所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职责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目前这种局面,人民币外债虽然两个部门都管,但管理得都比较松,外币外债只有一个部门管,但管理得比较严。
四、发展人民币外债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外债作为新生事物,应该本着保护的原则,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推动外债本币化的过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修订法律或相关文件的外汇定义
将外汇定义为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已不能适应当前涉外经济发展状况。建议将外汇的概念扩大,把跨境人民币资金也视作外汇资金进行管理,以防范跨境人民币资金异常流动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另外,目前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债的定义也是以币种来衡量是否是外债资金,这也不能满足现今的外债情况。建议对外债的相关规定和文件关于外债的定義全部予以修订,以便在管理人民币外债时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议明确一个部门管理人民币外债
要鼓励和引导人民币外债发展,需要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境内机构借人民币外债的行政审批成本。如果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企业在办理人民币外债相关手续时,往往要往返几个部门,同时要准备几份资料或者填写不同部门的审批单据,增加企业相关负担。另外,多个部门管理也造成人员和机构重设,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行政成本。明确一个部门管理人民币外债可以避免政出多门,达到减少企业负担,节约行政资源的效果。
(三)积极扩大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扩大,才能有更多的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没有人民币资金的“走出去”,就不可能有人民币资金的“请进来”。因此,如果不继续扩大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外债的流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外债本币化,在宏观上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微观上有利于企业避免外币结算的汇兑损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得更加牢固,才能在此之上发展人民币外债。
(四)加强人民币外债资金监测防范风险
人民币外债毕竟是境外资金,不论债权人是境内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还是债务人的境外母公司或关联公司,都要关注其大规模异常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为防止国际游资以人民币外债形式流入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必须通过新的方式方法,研发新的系统、采取新的手段监测这些资金的流向。目前,尚无人民币外债流入规模的精确统计,外债统计与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外债管理的需要,建议及时研发新的系统,扩大监测范围,全面监控人民币外债资金的流向,防范跨境流动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陶士贵.人民币跨境交易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初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1).
[2]施琍娅.析人民币跨境问题上的五大认识误区[J].上海金融,2010,(3):67 70.
【关键词】人民币外债;外债本币化;人民币国际化
近三十年来,在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人民币结算不断得到发展,尤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越来越多国家接受人民币贸易结算,多年以来大量人民币滞留境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8 年 8 月约 2 000 亿元人民币滞留香港。2003 年 11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关于允许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自 2004 年1 月 1 日开始,香港银行可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 4 项个人人民币业务。这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标示着人民币合法回流渠道的建立,因此也被《金融时报》评为 2003 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之一。之后,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扩展至资本项目,直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跨境人民币外债的历史
跨境人民币外债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产物。2009 年 4 月 8 日,国务院第 56 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先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之后,跨境人民币结算迅猛发展,截至 2009 年 9 月30 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 1 亿元人民币。2010 年 6 月 22 日中国人民银行又联合五部委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新增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区。自扩大试点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2011 年前三个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就达 15 409.8 亿元。2011 年 8 月 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全国范围贸易项下实现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同年 10 月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开放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开展直接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借用人民币外债。人民币结算由经常项目扩展至资本项目。
为了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于 2011 年 4 月 7 日下发了《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关于人民币外债的业务操作要求。人民币外债的政策框架渐渐清晰。
二、从成本和收益视角看人民币外债
无需赘言,人民币外债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重大意义,但有必要进一步从成本收益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外债的成本分析
1.机会成本
其他币种外债的贷款利率、管理费用等相关利率和费用都构成借用人民币的机会成本。这是境外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除了汇兑损益之外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
2.发行成本
境外人民币来源于境内货币,因此,人民币外债要求中国央行在考虑货币需求时要考虑到境外的人民币需求量。这对央行的货币发行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调控和管理这些货币发行量、提升货币需求评估水平以满足境内外对人民币的需求都要求付出货币发行成本。
3.时间成本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从几个城市试点到全国范围的铺开,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加上前期允许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结算从经常项目到资本项目经过了七年左右。发展人民币外债,这仅仅是个开始。如何管理和运用好人民币外债,促进其规范合理发展,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发挥改革者的聪明智慧和努力,需要国家付出时间成本。
4.管理成本
人民币外债作为新型外债或者叫本币化的外债,又是利用外资的新形式,与外币外债不完全等同,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也不同于外币外债。但是人民币外债也是跨境资金,要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金,防止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
(二)人民币外债的收益
1.汇兑收益
偿还外币外债有个货币兑换的过程,归还借款往往在借款若干年后。如果还款时外币相对于本币大幅升值,那就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来买外币偿付。借用人民币外债,借的是人民币还的也是人民币,就避免了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对于债务人来说借人民币外债就是收益。
2.价格收益
资本项目的顺差,外汇资金流入我国增多,这些外汇资金要在境内使用必须通过结汇兑换成人民币,这就造成了“外汇占款”导致货币超发。人民币外债的流入,外债资金币种是人民币不用结汇可以在境内自由流通使用,减少外汇占款造成的货币超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带来的是价格方面的收益。
3.政策收益
外债本币化不仅构建了人民币回流新渠道,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要国际化不仅要人民币走出去,更要人民币能流进来,构建人民币合理进出机制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外债对于国外持有人民币的机构或个人就是人民币资产,只有允许境外的人民币再流进来并能获取收益,境外机构和个人才更愿意持有或保留人民币资产。发展人民币外债对人民币國际化有不小的政策收益。
4.社会收益
拉美的债务危机除了拉美一些国家过渡借入外债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借入的外债都是美元外债。单一的外债币种,导致危机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予以偿还。而同样问题,对于美国来说却不是问题。由于美国的外债都是美元计价,即使发生次贷危机的事件也没有导致美国发生债务危机。因此,发展人民币外债有助于化解债务危机,减少经济震荡,带来社会收益。 5.铸币税收益
众所周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很多国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美国可以用美元向世界各国购买货物与服务,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美元贬值,买更多的货物与服务,享受铸币税的收益。发展人民币外债,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的方式还债,获取铸币税收益。
三、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管理上的比较分析
现行政策涉及到外币外债管理的主要是《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外债的规定,涉及人民币外债管理的主要是人民银行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管理宽严度不同
人民币外债与外币外债管理上相对宽松。从最早的 1987 年颁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到目前,关于外币外债的管理规定有几十个。从外债的借用登记、提款登记、结汇、付汇等环节都要予以审批核准。而关于人民币外债管理的法规只有两个,而且规定的内容都相对简单。人民银行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在第十七条至二十条对人民币外债做了基本的规定,几乎无行政审批事项。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外债的规定内容也相对简单,仅在《通知》中第四部分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从相关规定及规定内容就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债是鼓励引导,限制较少。
(二)用途管理不同
境内机构借用外币外债资金,可直接或结汇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与货物、服务贸易相关的各类支出,或者不结汇用于偿还自身国内外汇贷款或自身另一笔外币外债,而不能结汇用于偿还自身境内人民币贷款或自身的人民币外债。除了投资性境内机构借用外币外债可以新设或收购境内、外企业外,外币外债资金用于股权或债权融资更是不允许。
而境内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除了可直接或购汇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与货物、服务贸易相关的各类支出外,还可用于偿还自身境内人民币贷款或另一笔人民币外债,也可以购汇偿还自身国内外汇贷款和外币外债。投资性境内机构还可以用借入的人民币外债资金新设或收购境内、外企业,或者购汇用于新设或收购境外企业。在人民币外债资金用途管理上,相对外币外债资金,较为宽松,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外债属新生事物,规模有限,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可适当考虑宽松;二是目前人民币外债不设立专户进行管理,用途管理较为困难,如限制过多,操作上也难以保证企业执行。
(三)管理机构不同
外币外债一般都是以外汇资金形式从境外汇入境内,外币外债是严格意义上的外汇资金。所以,按照《外汇管理条例》所有关于外币外债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都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执行。而人民币外债进来的人民币资金,虽然来自境外,但不是《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外汇。人民币外债的管理目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职责之一是防范跨境流动资金风险,而人民币外债属于跨境流动资金的范畴,所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职责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目前这种局面,人民币外债虽然两个部门都管,但管理得都比较松,外币外债只有一个部门管,但管理得比较严。
四、发展人民币外债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外债作为新生事物,应该本着保护的原则,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推动外债本币化的过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修订法律或相关文件的外汇定义
将外汇定义为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已不能适应当前涉外经济发展状况。建议将外汇的概念扩大,把跨境人民币资金也视作外汇资金进行管理,以防范跨境人民币资金异常流动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另外,目前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债的定义也是以币种来衡量是否是外债资金,这也不能满足现今的外债情况。建议对外债的相关规定和文件关于外债的定義全部予以修订,以便在管理人民币外债时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议明确一个部门管理人民币外债
要鼓励和引导人民币外债发展,需要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境内机构借人民币外债的行政审批成本。如果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企业在办理人民币外债相关手续时,往往要往返几个部门,同时要准备几份资料或者填写不同部门的审批单据,增加企业相关负担。另外,多个部门管理也造成人员和机构重设,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行政成本。明确一个部门管理人民币外债可以避免政出多门,达到减少企业负担,节约行政资源的效果。
(三)积极扩大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扩大,才能有更多的人民币资金流向国外。没有人民币资金的“走出去”,就不可能有人民币资金的“请进来”。因此,如果不继续扩大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外债的流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外债本币化,在宏观上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微观上有利于企业避免外币结算的汇兑损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得更加牢固,才能在此之上发展人民币外债。
(四)加强人民币外债资金监测防范风险
人民币外债毕竟是境外资金,不论债权人是境内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还是债务人的境外母公司或关联公司,都要关注其大规模异常流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为防止国际游资以人民币外债形式流入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必须通过新的方式方法,研发新的系统、采取新的手段监测这些资金的流向。目前,尚无人民币外债流入规模的精确统计,外债统计与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外债管理的需要,建议及时研发新的系统,扩大监测范围,全面监控人民币外债资金的流向,防范跨境流动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陶士贵.人民币跨境交易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初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1).
[2]施琍娅.析人民币跨境问题上的五大认识误区[J].上海金融,2010,(3):67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