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意图、功能及任务等方面都不一样,这就使得二者内容上也有所不同。由于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要求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必须协调发展、整体建设,因此促使现代城市规划实现生态化的发展。是以,目前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怎样增强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间的协调统一性。鉴于此,文章在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的现状基础上,对怎样增强二者的协调性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建设生态化、科学化及可持续化的现代城市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协调发展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城市建设发展当中迎来了越发严重的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及交通拥挤等现象,对城市规划发展进程造成严重阻碍。然而现代城市大规模的扩建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重大污染,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继而又对城市规划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如今城市建设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强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的协调发展,这对高质量打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推进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一、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的现状
(一)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间的矛盾
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环境规划的重点在于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与保护。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倾向于政绩化和规模化,而正是如此,城市的大量土地都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反之生态用地面积则大幅度减少,导致环境规划目前位处被弱化忽视的状态,进而出现城市高楼林立但居住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
(二)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弱化环境规划
这种现象重点反映在城市总体整体当中,不同类型的用地比例不平衡。一种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以GDP增速作为主要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对于居民生活有关的绿地、人工湖及水生动植物等土地划拨比例相助低下。统计显示,我国的工业与建筑用地大约占比为66%,绿地面积仅占比7%,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工业与建筑用地占比率过大。最终导致出现“水泥森林”夹杂这污染的环境,并且因为城市规划各部分间效用混淆,使得环境治理更加困难。
(三)城市人口膨胀与环境容量的冲突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实际上是侧重于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迫成分,其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对于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住宅用地具有更严格的需求。基于此,城市的规划必须要对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做优先考虑。因城市人口的极速增加,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量则必然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城市规划处于两难境地:重视住宅和工业用地则必然会降低环境保护用地面积,而城市环境则势必会恶化;反之,若环境规划达到条件,那么住宅和工业用地面积则会减少,社会稳定则会受到影响。这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间的主要冲突点。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致使环境的可容纳性越发靠近其所可以承受的人口顶点,而环境恶化与环境自净能力的缺失二者之间的问题难以避免。因此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今后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协调妥善,必须高度重视。而问题的核心切入点在于如何有效协调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强化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的有效建议
(一)基于城市实际的环境状况
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应先组建调研小队对城市的基本生态状况与总体环境状况加以准确、全面和有效的考察,制定考察报告。工作人员应基于环境考察报告来编制和设计城市规划,同时要注重环境规划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与效用,要重视城市整体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共同发展,使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统一的可持续性良性发展。
(二)强化环境规划的法治化程度
国家应建立并健全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与政策,从而强化环境规划观察与实行的法治性与制度性。比如,可依据国内具体情况颁布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及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则,如能源代替政策、净化空气等,同时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强制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落实违法处置力度,增强处罚执行强度,由此不断提升环保意识,让城市居民自觉进行環保工作,从而真正保证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共存。其次,要注重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意义,强化二者间的协调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加强重视和关注现代城市全面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所以,相关部门在拟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与其各方面发展间的关联,明确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理论视为基础指导理论,从而增强城市规划方案的生态性、合理性及科学性,防止生态环境受到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的不良影响,真正促使城市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
(三)加强与改进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说,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二者的协调性需要通过区域规划体系的建设健全来实现,因建立规划体系需要立法与部门机构设置的调整,以及考虑体制改革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无法一举成功。由此,在当前规划体系有待优化的形势下,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极为紧迫和必要性。基于现今的体制下,不健全的环境规划制度难以保障环境规划的有效实施,相比而已,在立法运作与监管实施等方面城市规划都十分健全,因而“规划管理单元”的模式非常值得环境规划参考和借鉴。所以,基于当前实行的规划制度,必须加强完善与改进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制度之中的地位与意义,利用先进技术和法律制度等手段提高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协调性,并最终利用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与强制性规划的执行达到协同落实环境保护的目的。
结语:
环境规划同城市规划工作达到协同统一不断短期就能完成的,所以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由表及里,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要不断提升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规划同城市规划的全面协同统一,增强二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辅助关系,进而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实现和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侯亮.浅谈现代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不协调的主要原因[J].居舍,2019(06):13-14
[2]李倩.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砖瓦世界,2019,000(020):24-26.
[3]范露阳,包存宽.论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隔阂与合力[J].环境保护科学,2017,043(001):36-42.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规划;协调发展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城市建设发展当中迎来了越发严重的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及交通拥挤等现象,对城市规划发展进程造成严重阻碍。然而现代城市大规模的扩建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重大污染,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继而又对城市规划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如今城市建设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强城市规划同环境规划的协调发展,这对高质量打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推进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一、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的现状
(一)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间的矛盾
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建设,环境规划的重点在于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与保护。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倾向于政绩化和规模化,而正是如此,城市的大量土地都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反之生态用地面积则大幅度减少,导致环境规划目前位处被弱化忽视的状态,进而出现城市高楼林立但居住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
(二)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弱化环境规划
这种现象重点反映在城市总体整体当中,不同类型的用地比例不平衡。一种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以GDP增速作为主要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对于居民生活有关的绿地、人工湖及水生动植物等土地划拨比例相助低下。统计显示,我国的工业与建筑用地大约占比为66%,绿地面积仅占比7%,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工业与建筑用地占比率过大。最终导致出现“水泥森林”夹杂这污染的环境,并且因为城市规划各部分间效用混淆,使得环境治理更加困难。
(三)城市人口膨胀与环境容量的冲突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实际上是侧重于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迫成分,其主要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对于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住宅用地具有更严格的需求。基于此,城市的规划必须要对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做优先考虑。因城市人口的极速增加,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量则必然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城市规划处于两难境地:重视住宅和工业用地则必然会降低环境保护用地面积,而城市环境则势必会恶化;反之,若环境规划达到条件,那么住宅和工业用地面积则会减少,社会稳定则会受到影响。这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间的主要冲突点。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致使环境的可容纳性越发靠近其所可以承受的人口顶点,而环境恶化与环境自净能力的缺失二者之间的问题难以避免。因此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今后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协调妥善,必须高度重视。而问题的核心切入点在于如何有效协调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强化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性的有效建议
(一)基于城市实际的环境状况
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应先组建调研小队对城市的基本生态状况与总体环境状况加以准确、全面和有效的考察,制定考察报告。工作人员应基于环境考察报告来编制和设计城市规划,同时要注重环境规划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与效用,要重视城市整体建设与生态环境间的共同发展,使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统一的可持续性良性发展。
(二)强化环境规划的法治化程度
国家应建立并健全一系列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与政策,从而强化环境规划观察与实行的法治性与制度性。比如,可依据国内具体情况颁布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及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则,如能源代替政策、净化空气等,同时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强制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落实违法处置力度,增强处罚执行强度,由此不断提升环保意识,让城市居民自觉进行環保工作,从而真正保证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共存。其次,要注重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意义,强化二者间的协调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加强重视和关注现代城市全面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所以,相关部门在拟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与其各方面发展间的关联,明确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理论视为基础指导理论,从而增强城市规划方案的生态性、合理性及科学性,防止生态环境受到城市规划建设活动的不良影响,真正促使城市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
(三)加强与改进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说,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二者的协调性需要通过区域规划体系的建设健全来实现,因建立规划体系需要立法与部门机构设置的调整,以及考虑体制改革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无法一举成功。由此,在当前规划体系有待优化的形势下,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极为紧迫和必要性。基于现今的体制下,不健全的环境规划制度难以保障环境规划的有效实施,相比而已,在立法运作与监管实施等方面城市规划都十分健全,因而“规划管理单元”的模式非常值得环境规划参考和借鉴。所以,基于当前实行的规划制度,必须加强完善与改进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制度之中的地位与意义,利用先进技术和法律制度等手段提高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协调性,并最终利用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与强制性规划的执行达到协同落实环境保护的目的。
结语:
环境规划同城市规划工作达到协同统一不断短期就能完成的,所以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由表及里,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要不断提升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规划同城市规划的全面协同统一,增强二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辅助关系,进而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实现和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侯亮.浅谈现代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不协调的主要原因[J].居舍,2019(06):13-14
[2]李倩.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砖瓦世界,2019,000(020):24-26.
[3]范露阳,包存宽.论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隔阂与合力[J].环境保护科学,2017,043(00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