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这种综合性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容包含自然、社会、历史、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的整合,包含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沟通,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整合学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的确,只有有效整合、熔铸各学科的内容,才能使综合性学习成为一道学生喜闻乐见的大餐。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
教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亲身体验,不断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综合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受益者。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种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在平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着力渗透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呵护好孩子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美术、手工课中的相关技能与活动作品的制作要求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果。一位名师说:“当您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在搞小动作或者在打瞌睡时,亲爱的老师,千万不要忙着发脾气。一定要好好的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你的课太索然无味了,是不是你的课太让孩子们听不下去了。记住,他们还只是孩子。”可见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多么重要。看着孩子们在汇报课上或害羞或专注的说着听着,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甚至下课时何清同学还轻轻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又再上综合性学习课呀?”
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其过程理应是听、说、读、写、思、问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句子意思表达完整,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之散发出一股“语文味”。
四、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教学中,我一般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发现作品不足,大家商量修改完善作品,作品更趋于完美。
五、平等对话,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所以,在评价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关注学生的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经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学会,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诗文的王国,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问话的洗礼。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注重整合学科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的确,只有有效整合、熔铸各学科的内容,才能使综合性学习成为一道学生喜闻乐见的大餐。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使用,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现成的教材,那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
教师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观,要改变“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行为,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学生的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亲身体验,不断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综合学习资源的直接开发者和受益者。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尝试运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或组织、策划、协调和实施各种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在平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着力渗透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呵护好孩子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美术、手工课中的相关技能与活动作品的制作要求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习效果。一位名师说:“当您上课时,孩子们没有认真听讲或者在搞小动作或者在打瞌睡时,亲爱的老师,千万不要忙着发脾气。一定要好好的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你的课太索然无味了,是不是你的课太让孩子们听不下去了。记住,他们还只是孩子。”可见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多么重要。看着孩子们在汇报课上或害羞或专注的说着听着,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甚至下课时何清同学还轻轻地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又再上综合性学习课呀?”
三、立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其过程理应是听、说、读、写、思、问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将句子意思表达完整,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之散发出一股“语文味”。
四、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自然、社会的广泛空间,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性。教学中,我一般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发现作品不足,大家商量修改完善作品,作品更趋于完美。
五、平等对话,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所以,在评价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关注学生的现在,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经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其评价手段不是量化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要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的是学会,而非一定要学会。如开展“探寻月球的奥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解开多少月球之谜,而是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徜徉于月球文化的殿堂,漫游于古诗文的王国,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问话的洗礼。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侧重于是否主动的发现问题,是否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是否根据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如何,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如何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