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以日本生活方式哲学闻名的近藤麻理惠入选《时代周刊》“2015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再次把收纳文化带入公众视野。她推出的《改变人生的整理魔法:日本归纳与整理艺术》一书获得了不少中西方媒体的关注,她的粉丝们也纷纷在网络平台上晒出根据她的建议整理后的“近藤式房间”。
其实,除了近藤麻理惠之外,为了解决局促的生活空间和不断增多的的生活用品之间的矛盾,日本还诞生了为数众多的其他收纳专家,以及介绍各式收纳技巧的书籍杂志。其中有指导“整理术”的佐藤可士和、列出应该丢掉的50样东西清单的四角大辅、采用了漫画形式的《麻利小姐》……丰富程度几乎可以成立一门“收纳学”。本期“智享生活”,小编即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位用“做家务”影响世界的日本姑娘,共同探讨下“整理收纳”这一接地气的居家生活美学。
每年,美国《时代》周刊都会循例选出“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入选者皆是政治、商业、艺术等领域的人中翘楚。2015年出炉的榜单,习近平、奥巴马、普京、蒂姆·库克……赫然在列。而清秀娇小的普通日本女孩,以一种让人脑洞大开的原因——“特别会整理家务”——与上述人物同时入选,只因其确有叫人称道褒奖的生活之“翼”。
有一位擅做家务的母亲的近藤麻理惠,从小的理想便是成为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家庭主妇,小学已经开始学习“新娘课程”,长大后果然也像妈妈般烹饪、缝纫、打扫、整理样样出色,还创造归纳出一套独立的“konmari整理法”,并出版成畅销书,即《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刮起“整理旋风”,帮助、启发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环境由堆满杂物的“垃圾屋”变为整洁清爽的“样板间”。
不过,如果你认为做“整理咨询顾问”已经10年的近藤麻理惠只会教给你如何把更多东西收进柜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konmari整理法”(也叫“怦然心动整理法”)的精髓,第一在于“停止犹豫和愧疚,把那些你不想要的、感到不合适的物品,果断舍弃,不要贪婪”;第二在于“你接触的每一件物品。拿在手中会让你怦然心动的,才把它留下来”。“通过‘整理’,才会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会渐渐对自己的判断、思考更有信心,纠结得更少,生活会更加轻松。”近藤麻理惠说。她向这个世界输出的,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对身边物理空间的清理,也可对应心理空间的清纳与整合。家敞亮了,身处其间的人也会舒爽豁达。就像近藤麻理惠的许多客人说的,做完整理后,脸上的痘痘消了,体重减轻了……如下几点便是“近藤式”整理哲学的核心要素。
不舍得丢是一种“病”
“对物品抱有深深的执念”、不舍得丢是一种“病”。这种“病”的确会给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由于物品的大量堆积,我们在寻找物品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次,缺乏整理的物品会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让人处于一个充满灰尘的环境中,这对健康也是一种重大的影响。但最大的负面影响应该是,由于物品过多的堆积,不知不觉中会令人的思维变得混乱不清。
“管理物品”也是一种能力
现在许多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这些人很迷茫,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不知道哪些物品对自己才是重要的。近藤麻理惠曾告诉美国Business Insider网站:“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收纳顺序:1.服装,2.书,3.文件,4.杂物,5.纪念品。”这种排序主要是根据选择心动物品时的难易度来制定的。先从最简单的(衣服)入手,而纪念品,如过往照片、相册等物品承载着人们的回忆,是最难抉择是否该丢弃的,放在最后处理比较合适。
整理和快乐 相生相惜
首先,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判断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决断能力,还能认清自己的走向,会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会渐渐对自己的判断、思考更有信心,纠结得更少。另外,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表达感谢、感恩,能使生活和内心变得更充实。
整理之益 如沐春风
周末,拖完地,清空所有的垃圾袋,整理好冰箱,跑完步,冲个澡,捧着一杯茶坐上阳台,刚洗的衣服在风中轻轻飘舞,楼下的金银花送来阵阵幽香。生活需要这样的时刻,房间干净整洁,阳光正好,胃里没有多余的食物,出了一身汗,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很多人大概也曾有这样的时刻,整理好房间和自己,暂别闲事,心情会明媚很多。
这是“轻”的力量。“整理”看起来是一件多么寻常的事情,竟然能让近藤麻理惠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人,确实不可思议。细看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故事,相信不少人会打心眼里生出无数个认同。
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核心,是让家展现出“只被喜爱事物围绕的幸福场景”。所以,要想进行一场彻底的“近藤式”整理,自然就意味着要扔掉很多东西。比如,将一些书送人,将不再穿的衣服收进垃圾袋里……
仔细想来,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很多已经很久没有打开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穿的旧衣服、堆得自己都忘记了的杂物。根据近藤麻理惠的统计,她的顾客们至今共运走了28 000个垃圾袋,估计丢掉了100万个以上的物品,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中。经过整理之后,原先杂乱不堪的房间变得整洁干净,颜色漂亮,甚至连光线都变得明亮起来。相信每一个看过近藤麻理惠整理前后对比图的人,都会有心情变好的感觉。
有一句话说,你的房间就是你的生命状态。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总是愿意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人,怎么也不会是一个拖拉懒撒、对生活不抱希望的人。人们的幸福感会因为居家环境干净整洁而提升;生活在凌乱肮脏中,连外人看一眼都会觉得心情不好,何况天天住在里面?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因为“这个可能还会用上”这样的心理而积攒下很多杂物。近藤麻理惠说,在扔东西时,选择物品的标准是“触碰时有‘心动感’吗?”而这个标准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整理房间之后,才能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因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的根源,即使时过境迁也不会改变。而且,整理绝对能帮助你发现这个根源。” 剁不掉的“手”
不知你有没有过进入超市之后心血来潮买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商品,却恰恰忘了买自己本来要买东西的经历?或者是在网店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商品推荐和“猜你喜欢”,然后不知不觉就又往购物车里添了许多?无处不在乃至侵犯隐私的大数据监控,让商家和广告商对我们的喜好和口味了如指掌,然后通过诉诸视觉冲击和心理弱点的营销手段,轻而易举便俘获了人们的大脑和钱包。事实上,这些商品是否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否切实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可能唯一确定的就是,下单的一瞬间确实有某种幸福感一闪而过。)许多一时冲动买下的东西占据了本来就有限的空间,一段时间过去,丢弃它们自然就成了不二选择,只是此时弃置的风险、利益的损失已经从商家头上转移给了消费者本人。
一门关于“放弃”的生活哲学
不管是房间、工作还是生活,“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都想要”。那些你以为你会用得上而搁置已久的东西,那些明明没那么重要的应酬,那些已经离去你却总是“舍不得”的人……扔掉他们,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物质的简单能让人变得轻盈,人际关系的简单能让人变得高效,生活的简单能让人变得快乐。
和近藤麻理惠一样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还有苹果CEO库克、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及很多鼎鼎大名的人。他们以科技影响人们的生活,近藤麻理惠则靠整理改变人们的生活,本质上是一样的,让生活更美好。
花一点时间去关照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整理好一切,轻装上阵。正如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的最后所说,“我觉得整理作业应该尽快结束,因为整理并非人生的目的。”
整理术之“断舍离”
近藤麻理惠之外,日本另一位整理导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看过的人也不少,但多数人只把它当作关于整理的兴趣读物。其实不然,很多人是靠囤积物品来获得一种安全感,而并没有认识到整理其实是用来满足控制欲的一大捷径。通过重新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特别适合生活得很迷茫的人。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状态,可以从整理自己所有的物品开始。这里说的整理不是说归置整齐,而是该扔掉的扔掉,该留下的留下。
“断舍离”不单是一门简单的整理术,它是一种教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理念,一种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哲学。而收纳的要义,丢弃之余,还得善于“剁手”。“断舍离”作为一种结合瑜伽思想和日本禅宗的的观点,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尽管“断”字处于开头的重要位置,但是要真正做到不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实在是需要巨大的决心和清醒的头脑。
延伸阅读:
日常整理小贴士
减少东西进入家门
打包赠送的礼品不要。在街上遇到送赠品的,或者超市里有打包卖然后赠送杯子之类的,不买。其实只是刺激消费罢了,本来想买一盒牛奶,因为一个赠品变成了买4盒。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现在的生活垃圾很多,没有实际用处的杂物自然属于丢弃之列。除此之外,囤积廉价物品会让人们产生自我贬低心理,囤积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纸箱等物品的,赶紧扔掉;将不适合自己但有实用价值的转赠别人。有时候,你能够确认你不喜欢一样东西,但并不是不喜欢就能够丢掉,毕竟这样会很败家。因此,务必给自己定下一条标准,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自己喜欢且实用的物件。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很多女生是通过购物来舒缓心情的,但也要学会自控,买哪些东西,不买哪些东西,给自己制定一些相应的原则。可以给自己一个仪式感的东西:比如喜欢一个味道的香水,每次心情不好闻一下就好。可以给自己培养一个收藏爱好,有人喜欢帽子,有人喜欢口红,有人喜欢胸针,有人喜欢香水,有人喜欢包,有人喜欢文具。择其一便好,千万不要来之不拒,全部收入囊中。
女孩子的衣橱是主战场
《断舍离》一书中有个观点是:利用身边的物品不断提升自己的定位。衣服这个东西,除了御寒遮羞之外,还有两大要务:一个是扬长避短,再一个就是气质提升。每件衣服适合不同的场合:工作的时候,要让你显得很干练或者很精神;约会的时候,又会成为彰显温柔可爱的必要神器。因此,在果断舍弃与适时收入之间那个需要精准把握的整理之“度”,姑娘们可要掂量好了。
其实,除了近藤麻理惠之外,为了解决局促的生活空间和不断增多的的生活用品之间的矛盾,日本还诞生了为数众多的其他收纳专家,以及介绍各式收纳技巧的书籍杂志。其中有指导“整理术”的佐藤可士和、列出应该丢掉的50样东西清单的四角大辅、采用了漫画形式的《麻利小姐》……丰富程度几乎可以成立一门“收纳学”。本期“智享生活”,小编即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位用“做家务”影响世界的日本姑娘,共同探讨下“整理收纳”这一接地气的居家生活美学。
每年,美国《时代》周刊都会循例选出“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入选者皆是政治、商业、艺术等领域的人中翘楚。2015年出炉的榜单,习近平、奥巴马、普京、蒂姆·库克……赫然在列。而清秀娇小的普通日本女孩,以一种让人脑洞大开的原因——“特别会整理家务”——与上述人物同时入选,只因其确有叫人称道褒奖的生活之“翼”。
有一位擅做家务的母亲的近藤麻理惠,从小的理想便是成为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家庭主妇,小学已经开始学习“新娘课程”,长大后果然也像妈妈般烹饪、缝纫、打扫、整理样样出色,还创造归纳出一套独立的“konmari整理法”,并出版成畅销书,即《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刮起“整理旋风”,帮助、启发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环境由堆满杂物的“垃圾屋”变为整洁清爽的“样板间”。
不过,如果你认为做“整理咨询顾问”已经10年的近藤麻理惠只会教给你如何把更多东西收进柜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konmari整理法”(也叫“怦然心动整理法”)的精髓,第一在于“停止犹豫和愧疚,把那些你不想要的、感到不合适的物品,果断舍弃,不要贪婪”;第二在于“你接触的每一件物品。拿在手中会让你怦然心动的,才把它留下来”。“通过‘整理’,才会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会渐渐对自己的判断、思考更有信心,纠结得更少,生活会更加轻松。”近藤麻理惠说。她向这个世界输出的,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对身边物理空间的清理,也可对应心理空间的清纳与整合。家敞亮了,身处其间的人也会舒爽豁达。就像近藤麻理惠的许多客人说的,做完整理后,脸上的痘痘消了,体重减轻了……如下几点便是“近藤式”整理哲学的核心要素。
不舍得丢是一种“病”
“对物品抱有深深的执念”、不舍得丢是一种“病”。这种“病”的确会给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由于物品的大量堆积,我们在寻找物品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次,缺乏整理的物品会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让人处于一个充满灰尘的环境中,这对健康也是一种重大的影响。但最大的负面影响应该是,由于物品过多的堆积,不知不觉中会令人的思维变得混乱不清。
“管理物品”也是一种能力
现在许多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这些人很迷茫,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不知道哪些物品对自己才是重要的。近藤麻理惠曾告诉美国Business Insider网站:“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收纳顺序:1.服装,2.书,3.文件,4.杂物,5.纪念品。”这种排序主要是根据选择心动物品时的难易度来制定的。先从最简单的(衣服)入手,而纪念品,如过往照片、相册等物品承载着人们的回忆,是最难抉择是否该丢弃的,放在最后处理比较合适。
整理和快乐 相生相惜
首先,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判断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决断能力,还能认清自己的走向,会清楚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也会渐渐对自己的判断、思考更有信心,纠结得更少。另外,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表达感谢、感恩,能使生活和内心变得更充实。
整理之益 如沐春风
周末,拖完地,清空所有的垃圾袋,整理好冰箱,跑完步,冲个澡,捧着一杯茶坐上阳台,刚洗的衣服在风中轻轻飘舞,楼下的金银花送来阵阵幽香。生活需要这样的时刻,房间干净整洁,阳光正好,胃里没有多余的食物,出了一身汗,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很多人大概也曾有这样的时刻,整理好房间和自己,暂别闲事,心情会明媚很多。
这是“轻”的力量。“整理”看起来是一件多么寻常的事情,竟然能让近藤麻理惠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人,确实不可思议。细看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故事,相信不少人会打心眼里生出无数个认同。
近藤麻理惠的收纳核心,是让家展现出“只被喜爱事物围绕的幸福场景”。所以,要想进行一场彻底的“近藤式”整理,自然就意味着要扔掉很多东西。比如,将一些书送人,将不再穿的衣服收进垃圾袋里……
仔细想来,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很多已经很久没有打开的书、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穿的旧衣服、堆得自己都忘记了的杂物。根据近藤麻理惠的统计,她的顾客们至今共运走了28 000个垃圾袋,估计丢掉了100万个以上的物品,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中。经过整理之后,原先杂乱不堪的房间变得整洁干净,颜色漂亮,甚至连光线都变得明亮起来。相信每一个看过近藤麻理惠整理前后对比图的人,都会有心情变好的感觉。
有一句话说,你的房间就是你的生命状态。这句话确实有几分道理,总是愿意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人,怎么也不会是一个拖拉懒撒、对生活不抱希望的人。人们的幸福感会因为居家环境干净整洁而提升;生活在凌乱肮脏中,连外人看一眼都会觉得心情不好,何况天天住在里面?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因为“这个可能还会用上”这样的心理而积攒下很多杂物。近藤麻理惠说,在扔东西时,选择物品的标准是“触碰时有‘心动感’吗?”而这个标准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整理房间之后,才能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因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的根源,即使时过境迁也不会改变。而且,整理绝对能帮助你发现这个根源。” 剁不掉的“手”
不知你有没有过进入超市之后心血来潮买了一堆杂七杂八的商品,却恰恰忘了买自己本来要买东西的经历?或者是在网店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商品推荐和“猜你喜欢”,然后不知不觉就又往购物车里添了许多?无处不在乃至侵犯隐私的大数据监控,让商家和广告商对我们的喜好和口味了如指掌,然后通过诉诸视觉冲击和心理弱点的营销手段,轻而易举便俘获了人们的大脑和钱包。事实上,这些商品是否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能否切实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可能唯一确定的就是,下单的一瞬间确实有某种幸福感一闪而过。)许多一时冲动买下的东西占据了本来就有限的空间,一段时间过去,丢弃它们自然就成了不二选择,只是此时弃置的风险、利益的损失已经从商家头上转移给了消费者本人。
一门关于“放弃”的生活哲学
不管是房间、工作还是生活,“乱”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都想要”。那些你以为你会用得上而搁置已久的东西,那些明明没那么重要的应酬,那些已经离去你却总是“舍不得”的人……扔掉他们,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物质的简单能让人变得轻盈,人际关系的简单能让人变得高效,生活的简单能让人变得快乐。
和近藤麻理惠一样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还有苹果CEO库克、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及很多鼎鼎大名的人。他们以科技影响人们的生活,近藤麻理惠则靠整理改变人们的生活,本质上是一样的,让生活更美好。
花一点时间去关照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整理好一切,轻装上阵。正如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的最后所说,“我觉得整理作业应该尽快结束,因为整理并非人生的目的。”
整理术之“断舍离”
近藤麻理惠之外,日本另一位整理导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看过的人也不少,但多数人只把它当作关于整理的兴趣读物。其实不然,很多人是靠囤积物品来获得一种安全感,而并没有认识到整理其实是用来满足控制欲的一大捷径。通过重新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特别适合生活得很迷茫的人。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状态,可以从整理自己所有的物品开始。这里说的整理不是说归置整齐,而是该扔掉的扔掉,该留下的留下。
“断舍离”不单是一门简单的整理术,它是一种教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理念,一种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哲学。而收纳的要义,丢弃之余,还得善于“剁手”。“断舍离”作为一种结合瑜伽思想和日本禅宗的的观点,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尽管“断”字处于开头的重要位置,但是要真正做到不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实在是需要巨大的决心和清醒的头脑。
延伸阅读:
日常整理小贴士
减少东西进入家门
打包赠送的礼品不要。在街上遇到送赠品的,或者超市里有打包卖然后赠送杯子之类的,不买。其实只是刺激消费罢了,本来想买一盒牛奶,因为一个赠品变成了买4盒。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现在的生活垃圾很多,没有实际用处的杂物自然属于丢弃之列。除此之外,囤积廉价物品会让人们产生自我贬低心理,囤积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纸箱等物品的,赶紧扔掉;将不适合自己但有实用价值的转赠别人。有时候,你能够确认你不喜欢一样东西,但并不是不喜欢就能够丢掉,毕竟这样会很败家。因此,务必给自己定下一条标准,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自己喜欢且实用的物件。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很多女生是通过购物来舒缓心情的,但也要学会自控,买哪些东西,不买哪些东西,给自己制定一些相应的原则。可以给自己一个仪式感的东西:比如喜欢一个味道的香水,每次心情不好闻一下就好。可以给自己培养一个收藏爱好,有人喜欢帽子,有人喜欢口红,有人喜欢胸针,有人喜欢香水,有人喜欢包,有人喜欢文具。择其一便好,千万不要来之不拒,全部收入囊中。
女孩子的衣橱是主战场
《断舍离》一书中有个观点是:利用身边的物品不断提升自己的定位。衣服这个东西,除了御寒遮羞之外,还有两大要务:一个是扬长避短,再一个就是气质提升。每件衣服适合不同的场合:工作的时候,要让你显得很干练或者很精神;约会的时候,又会成为彰显温柔可爱的必要神器。因此,在果断舍弃与适时收入之间那个需要精准把握的整理之“度”,姑娘们可要掂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