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科学实验课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科学实验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科学思维
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它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课程改革走到今天,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很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实际的科学教学总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多思考,总结既有经验,改进不足,引领小学课程改革走上新的台阶。
一、上好实验课,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机会。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每一项实验。那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课上需要的材料,来源广泛,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学生能准备的材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准备。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什么,为什么用这些材料。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是保证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教师要检查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说明实验要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验过程中要适当引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顺序,观察产生的现象,记录产生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控实验进程。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同学,要及时指导。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挫折和失误会挫伤他们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科学教育变成科学知识的教育。
1.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
科学是讲究理性的,科学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理性态度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而非一刀切,揠苗助长。
2.和谐的班级氛围的营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允许学生大胆地猜想和验证,营造活跃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态度。
3.回归自然与生活
教师对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大自然是活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背景、实实在在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充满趣味性、生活性和活动性,但在教学操作上还不是非常成熟,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有序地进行。
1.教学目标的优化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没有控制好,则教学组织将陷入无序状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既要有可操作性,又有全面性,既包括知识性目标,又包括非知识共有目标。
2.教学流程的优化
科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生活性,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实物教具等进行展示。例如,“月相变化”一课中,可以找一些关于月相变化的图片、3D动画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课堂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情境,开展科学探究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动手。
3.作业与评价优化
科学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科学课的作业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深化课堂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个性化的作业。如“月相变化”课后可布置举办“月相信息交流会”的作业,让学生集体交流研究成果,教师评价时要以肯定为主。
四、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能力的最有力证据,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课堂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布置好课下作业,作业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点,不一定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回家自己设计某个实验。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毛镜林.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2).
[2]李莹.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
[3]袁家红.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J].魅力中国,2010(14):246.
[4]胡博.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引领要到位:《电铃响叮当》教学实录片断及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6):63-64.
[5]卢雅珍.理性挖掘灵性捕捉: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教研版,2010(3).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科学思维
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它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课程改革走到今天,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很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实际的科学教学总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多思考,总结既有经验,改进不足,引领小学课程改革走上新的台阶。
一、上好实验课,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机会。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每一项实验。那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课上需要的材料,来源广泛,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学生能准备的材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准备。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什么,为什么用这些材料。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是保证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教师要检查好学生的预习情况,说明实验要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验过程中要适当引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顺序,观察产生的现象,记录产生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控实验进程。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同学,要及时指导。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某一问题都感到困难,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而这些挫折和失误会挫伤他们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科学教育变成科学知识的教育。
1.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
科学是讲究理性的,科学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理性态度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而非一刀切,揠苗助长。
2.和谐的班级氛围的营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允许学生大胆地猜想和验证,营造活跃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态度。
3.回归自然与生活
教师对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大自然是活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背景、实实在在的事物,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充满趣味性、生活性和活动性,但在教学操作上还不是非常成熟,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保证小学科学课堂有序地进行。
1.教学目标的优化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课堂没有控制好,则教学组织将陷入无序状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既要有可操作性,又有全面性,既包括知识性目标,又包括非知识共有目标。
2.教学流程的优化
科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生活性,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实物教具等进行展示。例如,“月相变化”一课中,可以找一些关于月相变化的图片、3D动画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课堂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情境,开展科学探究时更要注意指导学生动手。
3.作业与评价优化
科学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科学课的作业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深化课堂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个性化的作业。如“月相变化”课后可布置举办“月相信息交流会”的作业,让学生集体交流研究成果,教师评价时要以肯定为主。
四、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能力的最有力证据,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课堂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心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布置好课下作业,作业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点,不一定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回家自己设计某个实验。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毛镜林.小学科学教育之我见[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2).
[2]李莹.小学科学教育“做中学”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
[3]袁家红.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J].魅力中国,2010(14):246.
[4]胡博.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引领要到位:《电铃响叮当》教学实录片断及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6):63-64.
[5]卢雅珍.理性挖掘灵性捕捉: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教研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