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目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方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以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从内在的质疑、反思,到达成新的见解,这个过程应该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外来的强迫是不能始终维持这个过程的。“努力一下,你就会成功的”“你能行!”“你真行”这样的话要成为教师的常用语,给学生以督促,期待和肯定。例如学习《背影》时,第6段朗读,我指名3位同学朗读。结果这几位同学读的都不够理想,但是为了鼓励,我这样评价:第一位同学读的非常深情,读出了内涵;第二位同学,读的非常流利,但再放慢些节奏,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了;第三位声音很洪亮,再多读几遍会更熟练。然后示范朗读。在后来的课堂朗读中,发现这几位同学很努力,朗读也越来越好,可见激励的力量。
其实很多看似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是很有学习的潜力的,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立足他们的优秀点来表扬激励,我想,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以贴近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引领学生的参与
一堂有效的课应该具有生动的美感,能够塑造接近学生现实的和可能的生活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富有美感和诗意的情境,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的世界里,获得美的形象,美的感受,达到心灵的震颤。例如在上《阿里山记行》时,我先播放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欢快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在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我讲了发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一位母亲咬断了自己的食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的动人故事。在上《荷》专题时,我选择了一段荷花的视频,配上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曲,使学生欣赏到了荷花的美丽,高洁。还有在上《春》这样的美文时,播放美丽的画面,创设美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欣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感人的故事,学生浸润在美的意境里,触动了他们稚嫩的心灵,接下来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得到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美的情境里,快乐的学习,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以简单手工绘图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思维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语文课如果利用简单的绘画和线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狼》时,学生对“一狼洞其中”这一句不能理解,我就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草垛和一条在草垛后打洞的狼,草垛前面是拿着刀的屠夫,学生一看到这个画面就理解了句子,而且学生对“洞”这个词作为动词用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上《七律·长征》时,对“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词,我只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和一颗小点代表泥丸,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在红军眼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不过像小小的泥丸在滚动,他们感受到了红军蔑视困难,乐观的大无畏精神。
在学习小说的三要素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干是小说,树上结着三个并列的果实,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这棵“小说树”,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我的同事在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在分析课文结构环节中让学生以画小太阳的形式,围绕奶糖画图进行结构的展示,形象生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黑板简单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跟着画笔活动的,实际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一个动态演示的过程,而且绘画也不仅是老师在画,还有学生上黑板来画,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在这个简单绘画的过程中,无论是视觉的冲击,还是画面揭示的意向,都是非常鲜明的,它能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使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以“时尚”来对接学生的生活
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多的逼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认为,在上语文课时,要从课文中生出新意,把文本和现实紧紧的联系起来,把时代的鲜活特征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可以给学生现实的体验,能使他们不觉得课文离自己很远。
在上《柳叶儿》一课时,因为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学生未必能理解课文作者那种对柳叶儿的独特感情,我直接去河边采了些柳叶,洗干净后带到了课堂上,让每个同学都品尝了柳叶儿的味道,感受在没有东西吃,挨饿的情况下这个能活命的柳叶儿是多么的重要,这样直观的感受,带给学生的感触是很深的,对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感情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在上《送你一朵转基因花》一文时,我搜索了现在所有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信息,把已经商品化种植的土豆,甜椒这些转基因蔬菜带到课堂给学生展示,也让学生讨论一些当下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议,使得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效率很高。
使课堂变得“时尚”,在于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本身的挖掘,而应该更去关注时代发展,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从而把握好时代潮流,找到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使课堂成为鲜活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力争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
一、以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从内在的质疑、反思,到达成新的见解,这个过程应该是自觉自愿和自由的,外来的强迫是不能始终维持这个过程的。“努力一下,你就会成功的”“你能行!”“你真行”这样的话要成为教师的常用语,给学生以督促,期待和肯定。例如学习《背影》时,第6段朗读,我指名3位同学朗读。结果这几位同学读的都不够理想,但是为了鼓励,我这样评价:第一位同学读的非常深情,读出了内涵;第二位同学,读的非常流利,但再放慢些节奏,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了;第三位声音很洪亮,再多读几遍会更熟练。然后示范朗读。在后来的课堂朗读中,发现这几位同学很努力,朗读也越来越好,可见激励的力量。
其实很多看似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是很有学习的潜力的,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立足他们的优秀点来表扬激励,我想,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以贴近实际的情境创设来引领学生的参与
一堂有效的课应该具有生动的美感,能够塑造接近学生现实的和可能的生活境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富有美感和诗意的情境,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的世界里,获得美的形象,美的感受,达到心灵的震颤。例如在上《阿里山记行》时,我先播放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欢快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在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我讲了发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一位母亲咬断了自己的食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的动人故事。在上《荷》专题时,我选择了一段荷花的视频,配上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曲,使学生欣赏到了荷花的美丽,高洁。还有在上《春》这样的美文时,播放美丽的画面,创设美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欣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感人的故事,学生浸润在美的意境里,触动了他们稚嫩的心灵,接下来课文的学习水到渠成。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得到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美的情境里,快乐的学习,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以简单手工绘图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思维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语文课如果利用简单的绘画和线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狼》时,学生对“一狼洞其中”这一句不能理解,我就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草垛和一条在草垛后打洞的狼,草垛前面是拿着刀的屠夫,学生一看到这个画面就理解了句子,而且学生对“洞”这个词作为动词用的印象特别深刻。
在上《七律·长征》时,对“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词,我只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和一颗小点代表泥丸,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在红军眼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不过像小小的泥丸在滚动,他们感受到了红军蔑视困难,乐观的大无畏精神。
在学习小说的三要素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干是小说,树上结着三个并列的果实,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这棵“小说树”,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我的同事在上《甜甜的泥土》一课时,在分析课文结构环节中让学生以画小太阳的形式,围绕奶糖画图进行结构的展示,形象生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黑板简单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跟着画笔活动的,实际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一个动态演示的过程,而且绘画也不仅是老师在画,还有学生上黑板来画,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在这个简单绘画的过程中,无论是视觉的冲击,还是画面揭示的意向,都是非常鲜明的,它能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使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以“时尚”来对接学生的生活
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多的逼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认为,在上语文课时,要从课文中生出新意,把文本和现实紧紧的联系起来,把时代的鲜活特征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可以给学生现实的体验,能使他们不觉得课文离自己很远。
在上《柳叶儿》一课时,因为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学生未必能理解课文作者那种对柳叶儿的独特感情,我直接去河边采了些柳叶,洗干净后带到了课堂上,让每个同学都品尝了柳叶儿的味道,感受在没有东西吃,挨饿的情况下这个能活命的柳叶儿是多么的重要,这样直观的感受,带给学生的感触是很深的,对理解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感情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在上《送你一朵转基因花》一文时,我搜索了现在所有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信息,把已经商品化种植的土豆,甜椒这些转基因蔬菜带到课堂给学生展示,也让学生讨论一些当下关于转基因产品的争议,使得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效率很高。
使课堂变得“时尚”,在于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本身的挖掘,而应该更去关注时代发展,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从而把握好时代潮流,找到文本与生活的连接点,使课堂成为鲜活的课堂,生活化的课堂,力争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