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治疗和喂养关系到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和未来生活质量,本文将从体重管理、呼吸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和喂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 :早产低重儿 治疗 喂养
早产低体重儿指的是体重低于2.5千克、胎龄在28周至37周的胎儿。这些胎儿的死亡率会随着胎龄和体重的降低而升高,体重大于一千克小于一点五千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为80%至100%,体重大于一点五千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33%~75%。特别是近年来,早产低体重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后遗症发生率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地经济负担,所以提升早产低重儿的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 体重管理
1.1 环境恒温
早产低重儿还不具备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体表面积较大且皮下脂肪较薄,同时又具有较少的棕色脂肪,这样胎儿的散热量就会大于产热量,所以需要将胎儿置于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通常应当在24摄氏度至26摄氏度之间,湿度则应当保持在60%~76%氛围内。
1.2 暖箱保暖
应当以早产低重儿体重、胎龄、日龄为依据,对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通常来说箱内温度和湿度随着胎儿体重和胎龄的减小而增加,处于出生第一周的早产低重儿的暖箱湿度应当在70%~80%,第二周湿度应当在55%~65%之间,体重在2千克到2.5千克之间的早产低重儿的暖箱温度为30摄氏度~32摄氏度之间,体重在1千克到1.5千克胎儿的暖箱温度应当在32摄氏度~34摄氏度,患儿体温应当保持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
1.3 辐射台保暖
为了方便治疗和护理并且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复苏的患儿,应当采用辐射台保暖的方法。具体操作中仍需根据体重进行辐射台温度的设定,并在患儿体表覆盖塑料薄膜,进而有效预防不显性失水和热量散失的产生。
2 呼吸管理
2.1 呼吸监测
早产低重儿还不具备成熟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中枢,胎龄在32周以下的胎儿表现更为明显,同时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且吞咽和咳嗽反射不强,这种情况下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此时,应当采用弹足底、托背、触摸等方法刺激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的胎儿,或者应用呼吸自救仪。若不见效则应当清理胎儿呼吸道,并且给予呼吸囊正压给氧。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对胎儿的呼吸活动、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呼吸性呻吟进行仔细观察。
2.2 合理给氧
氧疗指征为PaO2<60mmHg,选择氧疗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胎儿的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实际当中常用的方式包括头罩给氧、和箱内给氧等。根据相关研究发展新生儿吸入60%的氧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肺就会受到损伤同时引发视网膜病变、肺发育不良等问题。所以,在为早产低重儿供氧的过程中,应当对SPO2和FiO2进行常规监测,对于病情好转的患儿则应当及时将流量降低,氧浓度控制在30%~40%之间[1]。
3 合理喂养
3.1 母乳喂养
对于吸吮力强、呼吸功能好的早产低重儿应当在出生后四到六个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如果胎儿出生体重大于1.5千克或者胎龄大于三十二周,并且具有较好的吞咽能力和吸吮力,那么母乳喂养在出生后即可进行,没有母乳则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应当注意的是喂养完毕后,应当将患儿轻轻抱起并在其背部轻拍几下,这样能够将其吸入的空气排出。
3.2 微量喂养
对于吞咽功能好、吸吮能力差、体重小于1.5千克的胎儿应当采用滴管喂养的方式;对于吸吮吞咽功能差、吞咽反射不良的早产低重儿应当采用鼻饲管喂养的方式。在对胎儿进行微量喂养前,应当先向其连续喂两次糖水,每次喂2~5ml/kg·d。初始奶量为10~20ml/kg·d,婴儿体重增加量应当控制在10克~30克/天,并在回抽胃残余量后再进行鼻饲管喂养,并对其颜色进行仔细观察,为残余量如果超过25%,那么就说明胎儿胃排空不良,鼻饲应当减量[2]。
4 预防感染
4.1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医护人员应当强化消毒隔离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准则,有效的保护性隔离早产低重儿,为他们的健康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早产低重儿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及时消毒,并且每个患儿都有自己专属的用品。同时还应当用5ooml/L含氯消毒液进行暖箱的终末消毒和每日擦拭地板,并且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细菌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4.2 夯实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强化对而婴儿的皮肤清洁护理工作,其中皮肤褶皱部位是清洁护理的重点。在婴儿便后,医护人员应当用湿纸巾对其阴部进行擦拭,防止产生红臀问题。应当对于眼部和脐部的卫生也应充分重视,并为患者进行每日的口腔护理以达到预防鹅口疮的目的[3]。
5 发育照顾护理
5.1 强化环境管理
早产儿在突然受到大于85分贝噪声冲击的情况下,出现听力障碍的概率大幅提升;如果噪声大于60分贝,那么胎儿的睡眠和体重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造成的控制,夜晚应当在40分贝左右、白天应当在48左右。同时还应当充分关注光线对胎儿的影响,所以在夜间应当尽量用布罩遮盖暖箱,让婴儿能够感受到昼夜变化。
5.2 提供舒适体位
由于早产儿的肌张力不强,所以要想自助维持体位则较为困难,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并且按照左右、俯卧位、侧卧位的顺序进行,通过患儿合理体位的摆设促进其身体伸展和屈曲平衡。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早产儿保持俯卧十五度体位时,其动脉氧合能够得到改善,并且胃食管反流及呼吸暂停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
5.3 非营养性吸吮
医护人员应当先让早产儿吸吮无孔奶嘴然后在进行喂奶,这样能够通过改善早产儿胃功能避免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这样做还能够缩短建立胃肠营养和母乳喂养过度的时间,更快的增加早产儿体重。
5.4 抚触
抚触应当在早产儿每次沐浴后进行,通常每次抚触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一刻钟左右,医护人员动作应当轻柔并用温柔的语言和早产儿进行交流,这样早产儿就能够在抚触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周围的爱。
6 结语:
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和喂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娴熟业务技能的医护人员来实现。医疗机构应当给予早产低重儿现存及预后护理问题充分的重视,通过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实现早产低重儿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改善,进而在增加早产低重儿存活率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华.不同营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6):1-2.
[2]尚红.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05):87-88+97.
[3]刘静,李月梅,李淑平.基层医院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死亡率降低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09):3481-3482.
【关键词】 :早产低重儿 治疗 喂养
早产低体重儿指的是体重低于2.5千克、胎龄在28周至37周的胎儿。这些胎儿的死亡率会随着胎龄和体重的降低而升高,体重大于一千克小于一点五千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为80%至100%,体重大于一点五千克的早产儿的病死率33%~75%。特别是近年来,早产低体重儿的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后遗症发生率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地经济负担,所以提升早产低重儿的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1 体重管理
1.1 环境恒温
早产低重儿还不具备成熟的体温调节中枢,其体表面积较大且皮下脂肪较薄,同时又具有较少的棕色脂肪,这样胎儿的散热量就会大于产热量,所以需要将胎儿置于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通常应当在24摄氏度至26摄氏度之间,湿度则应当保持在60%~76%氛围内。
1.2 暖箱保暖
应当以早产低重儿体重、胎龄、日龄为依据,对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通常来说箱内温度和湿度随着胎儿体重和胎龄的减小而增加,处于出生第一周的早产低重儿的暖箱湿度应当在70%~80%,第二周湿度应当在55%~65%之间,体重在2千克到2.5千克之间的早产低重儿的暖箱温度为30摄氏度~32摄氏度之间,体重在1千克到1.5千克胎儿的暖箱温度应当在32摄氏度~34摄氏度,患儿体温应当保持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
1.3 辐射台保暖
为了方便治疗和护理并且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复苏的患儿,应当采用辐射台保暖的方法。具体操作中仍需根据体重进行辐射台温度的设定,并在患儿体表覆盖塑料薄膜,进而有效预防不显性失水和热量散失的产生。
2 呼吸管理
2.1 呼吸监测
早产低重儿还不具备成熟的呼吸器官和呼吸中枢,胎龄在32周以下的胎儿表现更为明显,同时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且吞咽和咳嗽反射不强,这种情况下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此时,应当采用弹足底、托背、触摸等方法刺激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的胎儿,或者应用呼吸自救仪。若不见效则应当清理胎儿呼吸道,并且给予呼吸囊正压给氧。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对胎儿的呼吸活动、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呼吸性呻吟进行仔细观察。
2.2 合理给氧
氧疗指征为PaO2<60mmHg,选择氧疗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胎儿的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实际当中常用的方式包括头罩给氧、和箱内给氧等。根据相关研究发展新生儿吸入60%的氧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肺就会受到损伤同时引发视网膜病变、肺发育不良等问题。所以,在为早产低重儿供氧的过程中,应当对SPO2和FiO2进行常规监测,对于病情好转的患儿则应当及时将流量降低,氧浓度控制在30%~40%之间[1]。
3 合理喂养
3.1 母乳喂养
对于吸吮力强、呼吸功能好的早产低重儿应当在出生后四到六个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如果胎儿出生体重大于1.5千克或者胎龄大于三十二周,并且具有较好的吞咽能力和吸吮力,那么母乳喂养在出生后即可进行,没有母乳则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应当注意的是喂养完毕后,应当将患儿轻轻抱起并在其背部轻拍几下,这样能够将其吸入的空气排出。
3.2 微量喂养
对于吞咽功能好、吸吮能力差、体重小于1.5千克的胎儿应当采用滴管喂养的方式;对于吸吮吞咽功能差、吞咽反射不良的早产低重儿应当采用鼻饲管喂养的方式。在对胎儿进行微量喂养前,应当先向其连续喂两次糖水,每次喂2~5ml/kg·d。初始奶量为10~20ml/kg·d,婴儿体重增加量应当控制在10克~30克/天,并在回抽胃残余量后再进行鼻饲管喂养,并对其颜色进行仔细观察,为残余量如果超过25%,那么就说明胎儿胃排空不良,鼻饲应当减量[2]。
4 预防感染
4.1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医护人员应当强化消毒隔离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准则,有效的保护性隔离早产低重儿,为他们的健康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早产低重儿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及时消毒,并且每个患儿都有自己专属的用品。同时还应当用5ooml/L含氯消毒液进行暖箱的终末消毒和每日擦拭地板,并且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细菌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4.2 夯实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强化对而婴儿的皮肤清洁护理工作,其中皮肤褶皱部位是清洁护理的重点。在婴儿便后,医护人员应当用湿纸巾对其阴部进行擦拭,防止产生红臀问题。应当对于眼部和脐部的卫生也应充分重视,并为患者进行每日的口腔护理以达到预防鹅口疮的目的[3]。
5 发育照顾护理
5.1 强化环境管理
早产儿在突然受到大于85分贝噪声冲击的情况下,出现听力障碍的概率大幅提升;如果噪声大于60分贝,那么胎儿的睡眠和体重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造成的控制,夜晚应当在40分贝左右、白天应当在48左右。同时还应当充分关注光线对胎儿的影响,所以在夜间应当尽量用布罩遮盖暖箱,让婴儿能够感受到昼夜变化。
5.2 提供舒适体位
由于早产儿的肌张力不强,所以要想自助维持体位则较为困难,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并且按照左右、俯卧位、侧卧位的顺序进行,通过患儿合理体位的摆设促进其身体伸展和屈曲平衡。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早产儿保持俯卧十五度体位时,其动脉氧合能够得到改善,并且胃食管反流及呼吸暂停发生率能够明显降低。
5.3 非营养性吸吮
医护人员应当先让早产儿吸吮无孔奶嘴然后在进行喂奶,这样能够通过改善早产儿胃功能避免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这样做还能够缩短建立胃肠营养和母乳喂养过度的时间,更快的增加早产儿体重。
5.4 抚触
抚触应当在早产儿每次沐浴后进行,通常每次抚触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一刻钟左右,医护人员动作应当轻柔并用温柔的语言和早产儿进行交流,这样早产儿就能够在抚触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周围的爱。
6 结语:
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和喂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娴熟业务技能的医护人员来实现。医疗机构应当给予早产低重儿现存及预后护理问题充分的重视,通过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实现早产低重儿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改善,进而在增加早产低重儿存活率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华.不同营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6):1-2.
[2]尚红.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05):87-88+97.
[3]刘静,李月梅,李淑平.基层医院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死亡率降低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09):3481-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