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引发学生思考、增进师生互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檢验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下中学历史提问存在问题的类型单一、设置的问题过多、难易程度的把握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解决方法
周兴先生认为:“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教与学双方的设疑置问和排难解疑,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1]有效的提问,对于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课堂提问存在以下不足:
1、设置的问题类型太单一。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的类型多集中在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对于运用型、分析型和评价型的问题较少,未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中教师所设的重难点和易混点。但是,更多时候是学生直接翻开课本找答案,将答案直接念出来,也就起不到检查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提问也是无效的。
2、问题的设置太多,提问目的不明确。在课堂上提问题,可以帮助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有的教师会过度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过多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突出文章重难点,不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另外,也反映出教师对待问题的设置没有精心准备,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让学生无法清晰地对重难点有很好的把握,实现教育目标。
3、问题的难易度把握不够,提问低效。过易、过难的问题对于学生都是无益的,学生需要的是“跳一跳,就能够的到的桃子”。过易的问题,比如“对不对?”“行不行?”的问题,就没有思考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意义?过难的问题,打击自信心,没有继续思考的积极性。这些无疑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4、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现在的中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利于教学知识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短,学生还没有思考完,就在多媒体上呈现出完整的答案。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就会丧失,也不利于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5、回答问题的主体太单一。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是采取自愿的原则,因而教师就给予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程度比较高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而对于学习程度有些差或者内向的学生来说,就失去许多回答问题的机会,没有带动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不利于激发学习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
二、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重视课堂提问艺术,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1、设置多种类型的问题。问题有多种类型,主要是: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运用型问题、分析型和评价型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前两种居多,所以教师需要多设置后三种问题。假如设置运用型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如果.......怎么做?”的疑问句展开,比如“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通过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评价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看待人或者事物,客观地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师备课要充分。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思考性,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设置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题,并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为学生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作用。
3、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想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对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解,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技巧,具备有效组织问题教学的能力。随着科技知识的发展,学科间不断地交叉融合,课堂的教育内容与科技、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教师要博古通今,知识面越宽越好。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工作之余,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尽可能涉猎社会各个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多角度启发学生,还有助于学生潜意识下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2]。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所以,问题也是对全班提出来的,不只是让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以便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符合大多数的知识水平。教师还需要使用一种合适的叫答方式,比如可以采取轮换或者抓阄的方式。
5、设置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设计问题。假如难度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过大,失去自信心,认为思考和不思考的结果都一样;反之,也不利于学生进步。这两类难易程度的问题,不仅严重降低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历史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逐渐使学生的状态由不懂转变为懂,感知新知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使得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努力回答出来,而且得到提高。这样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有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渴望和兴趣,学的轻松、有效而愉快。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完成教学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如何更好、有效地提问,充分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仍需要我们多多摸索。
参考文献
[1] 周兴.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J].北京:教育教学论文集,2010(2):46-51.
[2] 刘志军.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2-107.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解决方法
周兴先生认为:“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教与学双方的设疑置问和排难解疑,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1]有效的提问,对于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历史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课堂提问存在以下不足:
1、设置的问题类型太单一。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的类型多集中在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对于运用型、分析型和评价型的问题较少,未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中教师所设的重难点和易混点。但是,更多时候是学生直接翻开课本找答案,将答案直接念出来,也就起不到检查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提问也是无效的。
2、问题的设置太多,提问目的不明确。在课堂上提问题,可以帮助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来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有的教师会过度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提问,过多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突出文章重难点,不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另外,也反映出教师对待问题的设置没有精心准备,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让学生无法清晰地对重难点有很好的把握,实现教育目标。
3、问题的难易度把握不够,提问低效。过易、过难的问题对于学生都是无益的,学生需要的是“跳一跳,就能够的到的桃子”。过易的问题,比如“对不对?”“行不行?”的问题,就没有思考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意义?过难的问题,打击自信心,没有继续思考的积极性。这些无疑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4、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现在的中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利于教学知识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短,学生还没有思考完,就在多媒体上呈现出完整的答案。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就会丧失,也不利于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5、回答问题的主体太单一。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是采取自愿的原则,因而教师就给予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程度比较高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而对于学习程度有些差或者内向的学生来说,就失去许多回答问题的机会,没有带动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不利于激发学习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性。
二、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
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该重视课堂提问艺术,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1、设置多种类型的问题。问题有多种类型,主要是: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运用型问题、分析型和评价型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前两种居多,所以教师需要多设置后三种问题。假如设置运用型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如果.......怎么做?”的疑问句展开,比如“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通过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评价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看待人或者事物,客观地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师备课要充分。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思考性,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设置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题,并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为学生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作用。
3、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想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对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解,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技巧,具备有效组织问题教学的能力。随着科技知识的发展,学科间不断地交叉融合,课堂的教育内容与科技、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教师要博古通今,知识面越宽越好。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工作之余,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尽可能涉猎社会各个领域,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多角度启发学生,还有助于学生潜意识下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2]。
4、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所以,问题也是对全班提出来的,不只是让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以便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符合大多数的知识水平。教师还需要使用一种合适的叫答方式,比如可以采取轮换或者抓阄的方式。
5、设置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设计问题。假如难度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过大,失去自信心,认为思考和不思考的结果都一样;反之,也不利于学生进步。这两类难易程度的问题,不仅严重降低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历史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和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逐渐使学生的状态由不懂转变为懂,感知新知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使得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努力回答出来,而且得到提高。这样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有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渴望和兴趣,学的轻松、有效而愉快。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完成教学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如何更好、有效地提问,充分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仍需要我们多多摸索。
参考文献
[1] 周兴.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J].北京:教育教学论文集,2010(2):46-51.
[2] 刘志军.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