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一、创设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1、问题性。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实验、制作、发明等),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主动探索、发现、获取信息,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转换和评价等加工策略,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总是给学生留下较大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具体表现为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现有教材和已有知识基础,它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3、主体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形式可以由个体转向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开展平等的讲座与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合作手段,取得集体成果,各成员学习结果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4、实践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也体验直接经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研究的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产实际,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研究而表现。注重体验、学会学习和提高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既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表现,又要适度、及时、巧妙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摆正位置,转换角色,改进方式。
2、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直接经验,选定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模式来逐渐展开。研究过程中,支持模仿,鼓励创新,让学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感觉进步的必然性和成功的科学性。
3、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中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为只要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本人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便是成功。再则,某个方案上的受挫,某种设想的受阻,带给学生情感体验、意志磨练以及自我认识的提升,都可归为成功的范畴。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或拿不出高水平的方案,或得不到预期的研究结果,很容易被误认为失败,其实严格讲是落后,针对落后而指导和帮助,也是一种很好的成功。
三、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学生研究的方式围绕某一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开展研究,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加工处理信息→交流评判成果。比如: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测定方案,遵循科学的实验操作程序,深刻的感受领悟实验信息,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交流评判实验结果。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题。(1)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这种选题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做好读书笔记。如白色氢化亚铁制取实验,学生很难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如何设计和改进原实验使白色沉淀现象更明显。(2)热点型选题。如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可结合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内容,选定具体的课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3)社会生活型选题。如桶装家用纯净水的卫生标准,包括对于所含矿物质和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
2、重视研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应将研究的过程看的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选定课题后,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定目标。其次让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小组探索讨论,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挫折,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指导学生把成果以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设计制作等形式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即使成果幼稚可笑,但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了除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积累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
一、创设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1、问题性。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实验、制作、发明等),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主动探索、发现、获取信息,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转换和评价等加工策略,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总是给学生留下较大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具体表现为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现有教材和已有知识基础,它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3、主体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形式可以由个体转向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开展平等的讲座与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合作手段,取得集体成果,各成员学习结果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4、实践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也体验直接经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研究的内容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产实际,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研究而表现。注重体验、学会学习和提高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既要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表现,又要适度、及时、巧妙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摆正位置,转换角色,改进方式。
2、模仿与创新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直接经验,选定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模式来逐渐展开。研究过程中,支持模仿,鼓励创新,让学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感觉进步的必然性和成功的科学性。
3、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中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为只要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本人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便是成功。再则,某个方案上的受挫,某种设想的受阻,带给学生情感体验、意志磨练以及自我认识的提升,都可归为成功的范畴。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或拿不出高水平的方案,或得不到预期的研究结果,很容易被误认为失败,其实严格讲是落后,针对落后而指导和帮助,也是一种很好的成功。
三、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
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学生研究的方式围绕某一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开展研究,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加工处理信息→交流评判成果。比如: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测定方案,遵循科学的实验操作程序,深刻的感受领悟实验信息,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交流评判实验结果。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题。(1)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这种选题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做好读书笔记。如白色氢化亚铁制取实验,学生很难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如何设计和改进原实验使白色沉淀现象更明显。(2)热点型选题。如化学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可结合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内容,选定具体的课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3)社会生活型选题。如桶装家用纯净水的卫生标准,包括对于所含矿物质和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
2、重视研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应将研究的过程看的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选定课题后,首先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定目标。其次让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小组探索讨论,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做好记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挫折,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指导学生把成果以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设计制作等形式进行总结,并组织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即使成果幼稚可笑,但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研究过程的亲身经历,可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了除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积累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