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咏柳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WD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
  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回首苍茫几树烟。
  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下,历代咏柳或借“柳”寓“惜别”之情的作品,并不算少。但周志蕙这首七律,咏柳而不着一“柳”字,可谓才思敏捷、想象丰富,出人意表,不落俗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志蕙,字解苏,钱塘(杭州)人,周澍女,陈仲衡妻,室号浴碧轩,有《浴碧轩吟稿二卷,《诗馀》一卷,也有部分诗稿被其孙陈景福汇集,收入《陈氏家集》。父周澎(1684—?),雍正八年(1730)状元,任职翰林院修撰,曾参与《康熙字典》的校勘、编纂工作。童年时期,周志蕙又曾受教于从父补云居士周雷,从小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工吟咏。婚后,周志蕙与丈夫陈仲衡“琴瑟静好”,常与亲友往来酬唱,一生颇为优裕,诗词风格也趋闲雅。
  首联“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以拟人手法叙写春柳的情态。“三起又三眠”典出《三辅故事》中的“人柳”:“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关于“柳眠”的典故,宋无名氏《漫叟诗话》曾云:
  尝见曲中使“柳三眠”事,不知所出。后读玉溪生《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止闻一过;不比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注云:“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一日三起三倒。”
  柳可以“起”,可以“倒”,还可以“眠”,实难理解,有以为汉文帝为了赏柳而三起三眠,但从《漫叟诗话》所载看,还是一种拟人化的寓指,盖形容“弱柳”随风婀娜之态,这也就很容易与女子的婀娜多姿、妩媚多情相联。我们仔细品这句,诗人似以早春弱柳的拟人化口吻叹道“岁岁逢春春可怜,争禁三起又三眠”。“争禁”一词用得极妙,弱柳本不想“三起三眠”,但春风拂面,暖意绵绵,春困难耐,所以云“争禁”。
  颔联“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进一步描摹春柳的风姿。飘摇的柳条就像“丝丝愁绪”随风而起,明亮美好的细柳,新雨过后更加妩媚动人。用“濯濯”一词形容春天的柳树并不鲜见,如《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唐乔知之《折杨柳》诗:“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这里需注意的是,“濯濯”做“明亮”解,从事理上看,当为明媚春光下的柳树显得“濯濯”,而非柳树本身如何“明亮”。
  颈联“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仍以拟人化手法,描述古渡岸边,妩媚多情的春柳恋恋不舍,“欲牵”住游子的船桨,但还是温婉而敦厚的,绝没有死缠烂打,更也没有声嘶力竭,最后还是“离亭留赠旅人鞭”。“离亭”也即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也是古典诗词表达送别的常用意象,如南朝阴铿《江津送刘光录不及》“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宋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等等。“旅人鞭”这里指春柳用自己的柳枝编成的“杨柳鞭”。折柳作鞭本是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这里留赠“旅人鞭”不仅写出了人格化春柳的深情厚意,还彰显了深明大义的性格。
  尾联“一声长笛河槁晚,回首苍茫几树烟”是对整个送别场景的结束之语,描写对象也转换到送别的游子身上。这里需注意,“槁”非枯槁意,“河槁”当即“河篙”,游子撑船远行,“一声长笛”是远行游子奏出的,“回首”即游子回首遥望岸边。可见,这里诗人把笔墨都给了游子,而“柳”只是远行游子眼中“几树烟”的渺茫和模糊。这种转换自如、韵味无穷的结尾,可谓妙笔。
  整首诗以拟人手法展开,人格化的“柳”近似“动画片”里的片段:春风中的弱柳“争禁”“欲牵”“留赠”,这些动作和形象都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在历代咏柳作品中,可谓生动活泼而富有韵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其他文献
Q_《小说界》杂志  A_米亚·科托  Q:您最近在创作什么新的作品吗?  A:是的,有一部长篇小说正在收尾。这本书讲述的是我出生的城市,围绕着我的少年时代,当时正处于抗争葡萄牙殖民的全国解放战争末期。我亲身经历了那个高度对立的时代,个人故事与社会矛盾一样丰富。  Q:与最近一部作品《帝王之沙》(三部曲)相比,新书有什么不同?与更早期的《梦游之地》《耶稣撒冷》又有何异同?  A:的确有不同。如果没
“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魂随月下丹青引,人在风前叹息声。”此诗为汤显祖在《牡丹亭》第二十八出“幽媾”中为杜丽娘游魂所写的上场诗。这首诗涵括了理解《牡丹亭》至关重要的“梦”“魂”“人”三个字,也彰显了《牡丹亭》所展现的梦中情、人鬼情、人世情的三个阶段。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称“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说“火可画,风不可描”,却称赏汤显祖的传奇创作“笔笔风来,层
西瓜是人们夏季必备的水果,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提高,对西瓜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出风味独特、受消费者欢迎的西瓜,水分和肥料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一、水分管理  浇水必须抓住几个关键需水临界期,才能保证西瓜健康生长。幼苗期需水量较少,一般采取控水蹲苗的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和健壮。伸蔓期应掌握促控结合的原则,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西瓜进入开花结瓜期后对水分
第一次夜跑是2005年夏天的Mountbatten Road,不是为了减肥,也并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没有时差,凌晨两点,没有困意。比起上次跟一堆文艺青少年半夜跑去海边侃大山,自己一人在安静的路上,感觉更自由。没有对生命安全的恐惧,担心的一直都是没有同伴,找不到可以信赖的灵魂。赤道夜晚的天空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对色彩的分辨,需要让内心拥有更大的包容和力量。我总觉得色彩是游离的,多元的,抓不住的,敏感的
洪峥出看守所的时候天刚擦黑,月亮已经大着脸挂出来了,他进去那天也是十五。  当兵后他才意识到,除了能放假的日子城里人不记农历。久了,他嘴上也不说了。  也怪了,别人走都是上午办手续,轮到他捱到这会才放行,约好来接他的人一时不见人影。他找到台柜员机查了卡里余额,转进小卖部买了瓶风油精,拧开倒在指头上,往鼻子眼儿里匀匀实实抹了两下子,这才舒坦。京郊沙喇喇的风再次钻进鼻腔,像加了滤镜一样,没什么实质改变
明王世贞《曲藻》说北曲“当以《西厢》压卷”。王实甫《西厢记》在元曲中的地位类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的地位,体制宏伟,情韵俱佳,孤篇横绝。“王西厢”之美,不仅在于“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红楼梦》第23回),更在于写情细腻入微,叙事针线绵密。《西厢记》整本都好,第一本第一折《惊艳》叙张生游殿,巧遇莺莺,虽然是古典爱情里常见的一见钟情,但王实甫写来不落俗套,把男女之情的发生写得真实可感。 
连着十八天高温,一天大雨,搬家的日子偏偏选在这一天。  工人一早打电话来,问是不是一切照原计划,他狐疑地对着电话讲,当然照原计划,你们十点过来,还差四十分钟。那边很快挂了线,他放下听筒,用脚尖把摆在地上的电话机往墙角推了推。抬脚的瞬间忽然一道闪光,白墙蹿上一条黑影,接着是几声炸雷,背后轰轰轰腾起水声,一回头,窗外的天空像夜里七八点那么黑,这才发现下雨了。  刚才一直蹲在厕所整理文件,两只矮柜塞在马
在雨中我钻出地铁站回到办公室。我们这家老人照护机构的实际办公地点和登记地点不同,不在市中心第一长老会教堂对面、YMCA隔壁,而在城西,植物园角落一座废弃的房子里。  以前这里是植物园的爬行动物馆。去年雪灾停电,蜥蜴冻死,我们搬过来,在这里创造我们以个性化和数字科技为卖点的照护服务。  我原以为自己34岁时会在比较文学系讨论苏门答腊、苏轼、王朝云,现在我在城里各个地方探望老人。臭公寓,拥挤的公寓,由
一  到饭店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与安静的饭店大厅相比,窗外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人、车、尘、鸟,天上地下,纷纷扰扰向四面八方散去;才下班的人们,脸深埋在夜色中,宛如寒潮过后枝上冻僵的果实;公交车轻悄地滑过苏州河畔,周遭的办公楼亮起了炽白的光;远处亭台孤零零地被抛在了河中央,几只归鸟掠过天空,在亭尖时忽地煞住;满天的梧桐叶片,如一只只干枯的手掌,铺天盖地地扇过来……顾云也许会喜欢这样的景色。我用手
吴媛因她个人的困惑而非课业的疑难敲开我办公室的门,这还是第一次。相信她在决定选择我作为咨询(或说倾诉)对象之前,必然已经历过大量的挣扎和心理建设,然而企图保持平淡镇定叙说的努力在不到十分钟内即宣告失败,她体内狂暴旋转的飓风也将我掳入其中,我不得不通过双手抓紧旋转座椅的把手来牢固自己的身体,尽力保持坐着的姿态。有那么三五分钟的时间,我得承认自己被怨怼的情绪紧紧攥住,无法理解这个两个学年都未曾跟我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