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推进,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愈发明显,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制造提升了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并且对经济全球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推进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以及积极坚持“一带一路”政策的相关建议,期望能够对中国制造与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制造;国际经济;影响
一、引言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495亿美元,2018年这一数值增至13万亿美元。40年来,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大量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功赶上世界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国制造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必将对国际经济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制造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表现。如中国制造改变南北力量的对比、拉动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经济治理格局等,这些影响可以证明中国的对外经贸政策也并不是“马歇尔计划2.0”版本,中国依旧是现有国际体系的维护者,这有助于反驳当前部分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猜疑并消除相关国家的恐慌。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经济重心将由G7转移到E7,新兴经济体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中,中国制造的大量出口带动了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图1展示了从2002年至2018年E11经济体出口总额占世纪出口总额的占比。2002年E11出口占比为16. 05%,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为12.16%,也就是说2002年中国出口对这十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度为4%。其后,中国对十大经济体的贡献度不断增加,2018年,E11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为27. 37%,如果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下降为13. 86%。不难发现,剔除中国因素的影响后,这十个经济体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一直稳定在11%-16%的区间上下波动,对世界经济影响相对稳定,但纳入中国因素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
(二)极大的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与实体经济相比,中国金融国际化的速度却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全球化速度,这一滞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的国内资本市场受到的打击相对可控,中国不至于同时遭受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的双重打压,加之强有力的政府在第一时间推出4万亿救市政策,及时给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在国际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经济复苏。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全球化进程推动者——美国,与90年代的国力相比,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受多方面威胁,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无力也无意承担起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任,自由经济秩序发展受挫,原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失灵。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饱受逆全球化威肋、的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动力。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美国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朝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多极化。
(三)中国制造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制造的走出去并非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利益。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低收入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在于工业产能建设,特别是通过工业化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与现代化。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而来自中国的资金、产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希望。尽管早期中国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对原材料及初级制成品的获取,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质的飞跃以后加速改变原来那种不可持续、不环保的贸易模式和投资模式,转而以一种内生动力更强的新手段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后的“反哺”。
其次,中國有能力向世界经济注入新鲜动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危机后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逐渐由传统的以资源获取为目的转型成为互惠互利的包容性合作,利己的同时力求做到利他。如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构成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总出口比为23.88%,2016年这一比例己经上升到46. 92%。同年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新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60. 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9. 7亿美元,其参与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多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2015-2030年间,“一带一路”的年均总福利收益约占全球GDP的0.8%,其成员国的收益约占其GDP的2%。作为非参与国的美国、日本和欧盟也能获得占其GDP约0.1-0.2%的年均福利收益。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推动区域一体化,也能有利于全球经济。测算表明,“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全球贸易扩大5%,参与国家的进出口将增长11%。“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世界带来重大收益,不仅给东道国带来受益,其正影响还会外溢惠及其它地区。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制造向世界以多种形式普及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三、相关建议
(一)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第一,支持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劳动力流向服务业。应当把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支柱型产业,建立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心,与高技术劳动力相结合的创造型经济。同时,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落,适当引导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二,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能。具体来说,优化中国制造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能,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丧失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在产品中植入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效率驱动中国制造发展。其次完善教育体制、科研体制,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技术类人才的培育,通过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培育新的经济创新点,实现中国制造由效率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
(二)推进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第一,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立足亚太、放眼全球、塑造有益于中国国际规则构建的区域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提出“中国方案”,创新国际经济机制,在国际规则的构建中传播“中国智慧”。
第二,审慎对待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体系,妥善处理好与世界最大发达国家美国的关系。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是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改革的主要障碍;但缺少美国的参与,任何重大事情都无法顺利展开;在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中,中国责无旁贷。因此,中国既不能“夜郎自大”,忽视美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固步自封”,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中无所作为。
(三)积极坚持“一带一路”政策
第一,打造“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周边国家发展与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制造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时会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是国际价值链分工细化的表现,中国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强大生产力有助于帮助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破经济发展瓶颈。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挖掘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优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把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国发展空间相结合。从中长期看对外开放仍是基本国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第三,把中国复兴和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全球治理只需相结合。一方面,中国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受惠于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义务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经济危机后,随着西方经济深陷泥淖,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也愈发明显,这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中国制造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比改革开放之前更大,受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正不断增强。最近的中美贸易冲突显示,短期內中美双方仍然避免不了贸易摩擦。中国制造作为中国经济实力的一部分,其发展既象征经济实力的壮大也代表综合国力的增长,如何避免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更大的智慧。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必修课,对于世界来说,这也许是创新课。
参考文献
[1]薛安伟.分化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9(01):24-25.
[2]董超.“中国制造”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对策[J].国际贸易,2018(04):36-38。
[3]杨继军.“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大稳健”的影响[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8(07):43-45.
作者简介:黄旭 (1991.11.9)女 汉族 浙江温州瑞安人 本科学历 职称: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作者单位:财通证券瑞安营业部)
关键词:中国制造;国际经济;影响
一、引言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495亿美元,2018年这一数值增至13万亿美元。40年来,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大量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功赶上世界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国制造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必将对国际经济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制造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表现。如中国制造改变南北力量的对比、拉动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经济治理格局等,这些影响可以证明中国的对外经贸政策也并不是“马歇尔计划2.0”版本,中国依旧是现有国际体系的维护者,这有助于反驳当前部分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猜疑并消除相关国家的恐慌。因此,本文对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一)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实力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经济重心将由G7转移到E7,新兴经济体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中,中国制造的大量出口带动了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图1展示了从2002年至2018年E11经济体出口总额占世纪出口总额的占比。2002年E11出口占比为16. 05%,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为12.16%,也就是说2002年中国出口对这十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度为4%。其后,中国对十大经济体的贡献度不断增加,2018年,E11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为27. 37%,如果剔除中国的出口额,这一数据下降为13. 86%。不难发现,剔除中国因素的影响后,这十个经济体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一直稳定在11%-16%的区间上下波动,对世界经济影响相对稳定,但纳入中国因素后,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
(二)极大的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与实体经济相比,中国金融国际化的速度却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全球化速度,这一滞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的国内资本市场受到的打击相对可控,中国不至于同时遭受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的双重打压,加之强有力的政府在第一时间推出4万亿救市政策,及时给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在国际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经济复苏。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全球化进程推动者——美国,与90年代的国力相比,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受多方面威胁,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无力也无意承担起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任,自由经济秩序发展受挫,原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失灵。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饱受逆全球化威肋、的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动力。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美国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朝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多极化。
(三)中国制造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制造的走出去并非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利益。首先,从世界范围看,低收入国家面临的一个普遍挑战在于工业产能建设,特别是通过工业化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与现代化。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而来自中国的资金、产能、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解决方案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希望。尽管早期中国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对原材料及初级制成品的获取,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质的飞跃以后加速改变原来那种不可持续、不环保的贸易模式和投资模式,转而以一种内生动力更强的新手段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后的“反哺”。
其次,中國有能力向世界经济注入新鲜动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危机后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逐渐由传统的以资源获取为目的转型成为互惠互利的包容性合作,利己的同时力求做到利他。如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构成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总出口比为23.88%,2016年这一比例己经上升到46. 92%。同年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企业新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260. 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59. 7亿美元,其参与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多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2015-2030年间,“一带一路”的年均总福利收益约占全球GDP的0.8%,其成员国的收益约占其GDP的2%。作为非参与国的美国、日本和欧盟也能获得占其GDP约0.1-0.2%的年均福利收益。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计划不仅推动区域一体化,也能有利于全球经济。测算表明,“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全球贸易扩大5%,参与国家的进出口将增长11%。“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世界带来重大收益,不仅给东道国带来受益,其正影响还会外溢惠及其它地区。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制造向世界以多种形式普及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三、相关建议
(一)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第一,支持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劳动力流向服务业。应当把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支柱型产业,建立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心,与高技术劳动力相结合的创造型经济。同时,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落,适当引导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二,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能。具体来说,优化中国制造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能,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丧失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在产品中植入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用效率驱动中国制造发展。其次完善教育体制、科研体制,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技术类人才的培育,通过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培育新的经济创新点,实现中国制造由效率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
(二)推进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第一,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立足亚太、放眼全球、塑造有益于中国国际规则构建的区域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在现有国际制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提出“中国方案”,创新国际经济机制,在国际规则的构建中传播“中国智慧”。
第二,审慎对待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体系,妥善处理好与世界最大发达国家美国的关系。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是对现行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改革的主要障碍;但缺少美国的参与,任何重大事情都无法顺利展开;在推动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中,中国责无旁贷。因此,中国既不能“夜郎自大”,忽视美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固步自封”,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中无所作为。
(三)积极坚持“一带一路”政策
第一,打造“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周边国家发展与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制造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时会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是国际价值链分工细化的表现,中国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强大生产力有助于帮助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破经济发展瓶颈。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挖掘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优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把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国发展空间相结合。从中长期看对外开放仍是基本国策。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第三,把中国复兴和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全球治理只需相结合。一方面,中国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受惠于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义务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经济危机后,随着西方经济深陷泥淖,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也愈发明显,这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中国制造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比改革开放之前更大,受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正不断增强。最近的中美贸易冲突显示,短期內中美双方仍然避免不了贸易摩擦。中国制造作为中国经济实力的一部分,其发展既象征经济实力的壮大也代表综合国力的增长,如何避免中美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更大的智慧。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必修课,对于世界来说,这也许是创新课。
参考文献
[1]薛安伟.分化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J].世界经济研究,2019(01):24-25.
[2]董超.“中国制造”面临的国际挑战和对策[J].国际贸易,2018(04):36-38。
[3]杨继军.“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大稳健”的影响[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8(07):43-45.
作者简介:黄旭 (1991.11.9)女 汉族 浙江温州瑞安人 本科学历 职称: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作者单位:财通证券瑞安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