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版块,阅读教学效果对语文学习的基础巩固和深度思维都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进入初中学习阶段,语文教学的资源广度和内涵深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在阅读教学方面也应当对应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让阅读训练从传统中延伸,从创新中完善,给予学生丰富、个性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8-02
初中语文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可想而知,因此对阅读教学的需求也更加趋于科学、具体。传统中的阅读教学单一、千篇一律,针对性不高,难免使教学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以此为戒,从多个角度切入,全面整合阅读信息,带给学生由内而外的积极参与感。
一、创设情境,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在传统观念里,不少学生将其当作必须的任务,怀着被动的情绪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要想提升阅读效果,首要改善的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设置情境导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深刻的印象,能够迅速掌握材料背景,进入阅读角色,让学生在充实的心理感知中建立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向导,阅读教学才会真正发散出引导感知,启发思维的重要作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语言,生动影音资料等作为媒介。例如,在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中,笔者用图片展示的形式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旧时代儿童学习生活的情境。首先是漫画形式展示了儿童的学习生活日常,如日常衣着,私塾学习细节,以及常见的学习内容四书五经等;还有儿童们在课余斗蛐蛐、捉迷藏等游戏消遣。学生们都怀着新奇的心理认真了解。最后,教师还展示了课文中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实物照片,让学生们将图片与课文描述联系起来。带着立体印象投入阅读,学生们积极性提高很多,内心感知也丰满起来。
二、问题引导,强化阅读思维
阅读的表象在于“读”,而其深度探究则在于“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理解力已经开始大幅度提升,而独立思维的概念也正在逐渐形成,因而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力量,让学生们进入深层次的阅读,获得深度的感受。在这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进行牵引,一方面让问题线索抓住学生的思维中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问题的变化、层递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为学生打通思路屏障,让学生读与思相承,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八年级语文《家书》时,笔者让学生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从信中可见傅雷对儿子有着怎样的期望?(2)从信中可以体现出父子间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傅雷家书》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成功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与阅读兴趣。循着问题线索,学生们找到并着重剖析了重点句:“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与这种幸福相比的呢?”等,对课文昭示出的宽容理解、从艺术到生活、从思想到亲情事無巨细的父子之情,发自深省,深刻领悟。
三、感官结合,开启阅读情感
阅读是感官互通的过程,尤其是阅读中的朗读,用声音、情绪等元素让感官感知扩散加深,从而令阅读的感染力更加深刻。由此可知,感官和阅读是不可缺一的联合体,在阅读的同时加强多方面的感官结合,能够令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阅读思想,强化阅读情感。情感是阅读的升华内涵,获得情感感悟才能够真正透彻课文的深度意义,而单纯的“读”是无法达到最佳感悟效果的,教师可以通过感官刺激来完成实施,也就是在阅读中通过配乐来促进阅读情感,提升艺术效果,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官牵引下爆发出外在情绪与内在情感。例如,在进行长春版七年级语文《诗曲五首:虞美人》的教学中,在诗人背景、诗词意义的讲解后,笔者用著名的琵琶名曲《琵琶词》作为配乐,带领学生们深情并茂地朗读诗词。乐曲哀婉、柔情、空灵的基调配合着诗词凄美、愁绪、伤恨元素,碰撞出一股浓厚的追忆感怀之情。学生们一边品鉴音乐一边朗诵抒发情感,在“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重点语句也准确地做出强弱区分。此时,“强化分析”成了多余,“以感激情”让学习效果更加深入内心。
四、鼓励想象,丰富阅读灵感
在讲求个性化的教育时代,学习不是同化,而是挖掘,让学生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潜力。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应当注重阅读中的灵感,灵感可以视作个性感知、个性运用,在灵感爆发的阅读中,学生们能够从更多角度,更贴近自我感知的方向理解、体会文章。阅读灵感是无法同化和代替的,因此需要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在实施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句,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空间,融入生活感知,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灵感元素,以更好地为阅读理解、应用服务。例如,在学习长春版九年级语文《致大海》时,围绕作者向往自由,反对专制的情感抒发,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大海的奔放壮美之景为比照,建立自己的想象思维。在教师“用你们亲眼见到的大海,在电视、书籍中了解到的大海,还有自己想象中的大海来进行想象”的提示下,学生们开启了灵感碰撞。有人想到了旭日初升中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想到了暴风雨中惊涛骇浪的大海;还有人想到了瞬息万变的深海。在大胆联想中,学生做到了情景交融,让阅读跳出约束,开辟出个性的灵感空间。
阅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阅读教学需要有形有神,更需要新颖人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切合实际,效用普遍的发展眼光来看待阅读教学。此外,教师还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中心,跳出固定传统,焕发出灵活机变,在创新中收获高效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经验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 王明珍. 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8-02
初中语文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可想而知,因此对阅读教学的需求也更加趋于科学、具体。传统中的阅读教学单一、千篇一律,针对性不高,难免使教学陷入被动局面。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以此为戒,从多个角度切入,全面整合阅读信息,带给学生由内而外的积极参与感。
一、创设情境,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在传统观念里,不少学生将其当作必须的任务,怀着被动的情绪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要想提升阅读效果,首要改善的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设置情境导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深刻的印象,能够迅速掌握材料背景,进入阅读角色,让学生在充实的心理感知中建立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向导,阅读教学才会真正发散出引导感知,启发思维的重要作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语言,生动影音资料等作为媒介。例如,在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中,笔者用图片展示的形式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旧时代儿童学习生活的情境。首先是漫画形式展示了儿童的学习生活日常,如日常衣着,私塾学习细节,以及常见的学习内容四书五经等;还有儿童们在课余斗蛐蛐、捉迷藏等游戏消遣。学生们都怀着新奇的心理认真了解。最后,教师还展示了课文中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实物照片,让学生们将图片与课文描述联系起来。带着立体印象投入阅读,学生们积极性提高很多,内心感知也丰满起来。
二、问题引导,强化阅读思维
阅读的表象在于“读”,而其深度探究则在于“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理解力已经开始大幅度提升,而独立思维的概念也正在逐渐形成,因而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力量,让学生们进入深层次的阅读,获得深度的感受。在这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进行牵引,一方面让问题线索抓住学生的思维中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问题的变化、层递性,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为学生打通思路屏障,让学生读与思相承,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八年级语文《家书》时,笔者让学生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1)从信中可见傅雷对儿子有着怎样的期望?(2)从信中可以体现出父子间怎样的关系?(3)为什么说《傅雷家书》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成功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与阅读兴趣。循着问题线索,学生们找到并着重剖析了重点句:“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与这种幸福相比的呢?”等,对课文昭示出的宽容理解、从艺术到生活、从思想到亲情事無巨细的父子之情,发自深省,深刻领悟。
三、感官结合,开启阅读情感
阅读是感官互通的过程,尤其是阅读中的朗读,用声音、情绪等元素让感官感知扩散加深,从而令阅读的感染力更加深刻。由此可知,感官和阅读是不可缺一的联合体,在阅读的同时加强多方面的感官结合,能够令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阅读思想,强化阅读情感。情感是阅读的升华内涵,获得情感感悟才能够真正透彻课文的深度意义,而单纯的“读”是无法达到最佳感悟效果的,教师可以通过感官刺激来完成实施,也就是在阅读中通过配乐来促进阅读情感,提升艺术效果,让学生在丰富的感官牵引下爆发出外在情绪与内在情感。例如,在进行长春版七年级语文《诗曲五首:虞美人》的教学中,在诗人背景、诗词意义的讲解后,笔者用著名的琵琶名曲《琵琶词》作为配乐,带领学生们深情并茂地朗读诗词。乐曲哀婉、柔情、空灵的基调配合着诗词凄美、愁绪、伤恨元素,碰撞出一股浓厚的追忆感怀之情。学生们一边品鉴音乐一边朗诵抒发情感,在“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重点语句也准确地做出强弱区分。此时,“强化分析”成了多余,“以感激情”让学习效果更加深入内心。
四、鼓励想象,丰富阅读灵感
在讲求个性化的教育时代,学习不是同化,而是挖掘,让学生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潜力。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应当注重阅读中的灵感,灵感可以视作个性感知、个性运用,在灵感爆发的阅读中,学生们能够从更多角度,更贴近自我感知的方向理解、体会文章。阅读灵感是无法同化和代替的,因此需要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在实施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句,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空间,融入生活感知,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灵感元素,以更好地为阅读理解、应用服务。例如,在学习长春版九年级语文《致大海》时,围绕作者向往自由,反对专制的情感抒发,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大海的奔放壮美之景为比照,建立自己的想象思维。在教师“用你们亲眼见到的大海,在电视、书籍中了解到的大海,还有自己想象中的大海来进行想象”的提示下,学生们开启了灵感碰撞。有人想到了旭日初升中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想到了暴风雨中惊涛骇浪的大海;还有人想到了瞬息万变的深海。在大胆联想中,学生做到了情景交融,让阅读跳出约束,开辟出个性的灵感空间。
阅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阅读教学需要有形有神,更需要新颖人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切合实际,效用普遍的发展眼光来看待阅读教学。此外,教师还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中心,跳出固定传统,焕发出灵活机变,在创新中收获高效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经验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 王明珍. 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