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人当产生了要搞清楚“为什么?”、“怎么办?”的意念时,他的思维才真正发动,这种意念越强烈,思维越深入。可见探究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探究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还反映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它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素质。
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发育正处于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形成的阶段,是探究意识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各学科教学都必须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这一成才必备的素质。我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角度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丰富“疑源”
中学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欢怀疑和争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双基”和能力相对低下的学生无奇可生、无疑可问或不知从何发问,怎么问;问题踊跃,问得准,问得巧者往往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这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奇”、“疑”产生之基础,想象之本源,是探究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识水平,丰富“疑源”。
生物学中,宏观和微观、个体与群体、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发育、变异与进化、生命体与环境等辨证统一的关系,往往是学生探究质疑的热点,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的基本思维,以把握探究意识培养和发展的正确导向。
观察能力是探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基础。教学中,对生物标本、模型、图表、实验现象、仪器装置的观察,应在规范上严要求,方法上善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学中特有的直观现象,调动形象思维,让学生学而生疑,疑而生问,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巧设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挖掘潜在的知识生长点,展现相关的知识背景,或引导发散思维,去努力创设诱发探究的情境,把学生推入探究思维的状态。如学习鸟类的运动时,设计一组问题:鸟为什么会飞?人缚上一双翅膀就能飞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联想与飞有关的因素(动力、阻力、重量……)?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其次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往往对知识缺乏深层次研究的特点,教师尤其要注意用问题来引导。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在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焦距调好后,低倍镜下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多少?当要观察的标本不在视野中时,如何判定焦距已初步调好?视野中看到一些黑点,如何判定它的位置是在镜头还是玻片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研究后,对显微镜的使用就掌握得比较好。再如“观察叶的结构”,学生往往以为观察完就算完成任务了,此时应适时提出问题:叶的结构有哪些特点适于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寻根究底,利于增强探究意识。
悬而无答的问题对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学生有更大的诱惑力。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悬念,更有激发探究意识的效果。“生命起源”一课结束,我问:现今地球上还有原始生命在形成吗?课后“有”与“无”的论战非常激烈。“生物进化的证据”一课,我又以“问号”断课,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没有比课文中介绍的“化石、形态学、解剖学”上的证据更为深入,更能揭示本质的证据呢?从而推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
三、以趣激趣,乐于探究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本身就趣味横生,教师如果能注意挖掘潜趣,组织教学时注意引趣,把生物趣味性知识变成学生探究思维的强大“磁场”,吸引他们去探究。如讲鱼的外形时,因为学生对鱼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鱼的各种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认识各种鳍,然后将其中一条剪掉背鳍和臀鳍,另一条剪掉胸鳍和腹鳍,第三条剪掉尾鳍,让学生观察这三条鱼在水中运动的状况。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结合探究问题,得出结论:鱼的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并帮助运动;尾鳍结合肌肉活动可以稳定身体,有船舵的作用,能控制运动方向,同时,尾鳍和鱼尾摆动犹如推进器,推动鱼体前进;胸鳍和腹鳍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总之,通过激趣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潜在的知识、结论本身,还能领悟和学会创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创设氛围,鼓励探索
平时课余,我们的学生敢于怀疑一切,直抒胸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在课堂上,多数学生沉默寡言,不愿发问。由此可知,学生探究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近、可敬,敢于畅叙己见,披露灵性,展现个性;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尊重他们探索热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荒诞提问和错误回答,不能任意训斥学生“钻牛角尖”,人为地设置禁区而压抑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欢迎质疑,并认真解答所问;要多研究中学生心理,多钻研教法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思维,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和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方法灵活多样,一切能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思维得以维持和继续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创新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发育正处于思维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形成的阶段,是探究意识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各学科教学都必须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这一成才必备的素质。我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角度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丰富“疑源”
中学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欢怀疑和争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双基”和能力相对低下的学生无奇可生、无疑可问或不知从何发问,怎么问;问题踊跃,问得准,问得巧者往往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这就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奇”、“疑”产生之基础,想象之本源,是探究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要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识水平,丰富“疑源”。
生物学中,宏观和微观、个体与群体、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发育、变异与进化、生命体与环境等辨证统一的关系,往往是学生探究质疑的热点,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使学生建立生物学的基本思维,以把握探究意识培养和发展的正确导向。
观察能力是探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基础。教学中,对生物标本、模型、图表、实验现象、仪器装置的观察,应在规范上严要求,方法上善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学中特有的直观现象,调动形象思维,让学生学而生疑,疑而生问,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巧设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挖掘潜在的知识生长点,展现相关的知识背景,或引导发散思维,去努力创设诱发探究的情境,把学生推入探究思维的状态。如学习鸟类的运动时,设计一组问题:鸟为什么会飞?人缚上一双翅膀就能飞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联想与飞有关的因素(动力、阻力、重量……)?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其次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往往对知识缺乏深层次研究的特点,教师尤其要注意用问题来引导。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在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焦距调好后,低倍镜下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多少?当要观察的标本不在视野中时,如何判定焦距已初步调好?视野中看到一些黑点,如何判定它的位置是在镜头还是玻片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研究后,对显微镜的使用就掌握得比较好。再如“观察叶的结构”,学生往往以为观察完就算完成任务了,此时应适时提出问题:叶的结构有哪些特点适于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寻根究底,利于增强探究意识。
悬而无答的问题对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学生有更大的诱惑力。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悬念,更有激发探究意识的效果。“生命起源”一课结束,我问:现今地球上还有原始生命在形成吗?课后“有”与“无”的论战非常激烈。“生物进化的证据”一课,我又以“问号”断课,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没有比课文中介绍的“化石、形态学、解剖学”上的证据更为深入,更能揭示本质的证据呢?从而推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
三、以趣激趣,乐于探究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本身就趣味横生,教师如果能注意挖掘潜趣,组织教学时注意引趣,把生物趣味性知识变成学生探究思维的强大“磁场”,吸引他们去探究。如讲鱼的外形时,因为学生对鱼很感兴趣,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鱼的各种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认识各种鳍,然后将其中一条剪掉背鳍和臀鳍,另一条剪掉胸鳍和腹鳍,第三条剪掉尾鳍,让学生观察这三条鱼在水中运动的状况。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结合探究问题,得出结论:鱼的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并帮助运动;尾鳍结合肌肉活动可以稳定身体,有船舵的作用,能控制运动方向,同时,尾鳍和鱼尾摆动犹如推进器,推动鱼体前进;胸鳍和腹鳍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总之,通过激趣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潜在的知识、结论本身,还能领悟和学会创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创设氛围,鼓励探索
平时课余,我们的学生敢于怀疑一切,直抒胸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现象随处可见。然而,在课堂上,多数学生沉默寡言,不愿发问。由此可知,学生探究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近、可敬,敢于畅叙己见,披露灵性,展现个性;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尊重他们探索热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荒诞提问和错误回答,不能任意训斥学生“钻牛角尖”,人为地设置禁区而压抑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欢迎质疑,并认真解答所问;要多研究中学生心理,多钻研教法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思维,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和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方法灵活多样,一切能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思维得以维持和继续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创新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