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河南省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大堤顶上,耸立着一座松柏苍翠的墓园。
自1966年落成以来,前来墓园瞻仰的人群就络绎不绝。
墓园里,长眠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从1962年冬天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14日去世,焦裕禄在当地工作尚不到两年,却为何能被人们长久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回答是:焦裕禄做到了“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心中有党
在《入党申请书》上,焦裕禄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946年1月,他入了党。
从此,《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成为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1950年冬天,河南省尉氏县,一位带着二胡的团县委副书记上任了。
这位新书记就是焦裕禄。
对焦裕禄来说,共青团工作是一个全新挑战。
从此,他口袋里多了一个小本子,将党团工作事项事无巨细地记录到本子上,時常温习。
他收集了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以及共青团的各类文件。在无数个夜晚,焦裕禄匍匐在昏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
每次下乡,焦裕禄总会背着一把二胡,在乡村文艺活动上给年轻人伴奏。慢慢地,年轻人就把他当成了知心人,有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叨叨。
…………
很快,焦裕禄成了团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自己做好了还不满足——他还要带领其他干部一起干好。
1952年春天,焦裕禄调任陈留团地委宣传部长。
一次,他加入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
“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当地有团干部向他抱怨。
焦裕禄却笑着说:“年轻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正是抱着“为党多做点事”的念头,焦裕禄无论是到党团部门、厂矿企业还是基层党委,都任劳任怨、踏实勤勉,并很快成为个中模范,影响一片、带动一片。
心中有民
1963年冬天,河南省兰考县,大雪飘飞。
县委办公室里,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望着漫漫飞雪,心绪难平。
阵阵剧痛,从焦裕禄肝部传来;而他的心,却飘进了群众家里——
“群众们住得怎样?”
“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
“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了?”
…………
想到这些,他再也无法入睡——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把县委干部们召集起来。
他对干部们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言毕,焦裕禄就率领干部们巡查灾情去了。
来到一栋破旧的农舍前,焦裕禄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农舍里,梁大爷卧病在床,他双目失明的妻子坐在床头。
“你是谁啊——大雪天,你来干什么?”大爷问。
焦裕禄走上前,拉着大爷的手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闻言,大爷鼻子一酸,眼泪喷涌而出。
那天,焦裕禄忍着来自肝部的剧痛,带领干部走访了九个村子。
心中有责
1962年冬天,焦裕禄履新兰考县委书记时,那时的兰考正饱受着风沙、干旱、盐碱等“三害”蹂躏——黄河故道上,黄沙满目;内涝洼窝里,片片冰凌;盐碱地上,枯草随风抖动。
满目惨象,彷佛一副担子,压在焦裕禄心里。
这位新任县委书记当即立誓:“不改变兰考面貌,绝不离开这里!”
1963年2月,在焦裕禄推动下,县委成立了除“三害”办公室,声势浩大的治沙、治水、治碱斗争全面展开。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中,焦裕禄一直冲锋在前。
除“三害”斗争展开之初,焦裕禄决定摸透全县1080平方公里土地,弄清“三害”产生的原因和找到治理措施。
为此,他组织了120人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全面调查。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跟着调查队一起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
当时,焦裕禄正遭受肝病折磨——但他丝毫没有叫苦,而是日以继夜地奔波。
“焦书记,‘三害’调研放心交给我们——你歇歇吧!”有同志劝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却摆摆手。
120多天里,焦裕禄跑了120多个大队,逐渐摸清了当地“三害”的底细。
随即,焦裕禄率领党员干部群众针对“三害”的分布和产生原因,制订了详细的治理措施。
三年后,“三害”被初步遏制。
心中有戒
焦裕禄当县委书记时,他的被子破了补、补了破……一共打了42个补丁。
妻子徐俊雅让焦裕禄换条新的,他摇头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
闻言,妻子生气了,不帮他补被子了——他就笑着接过来,自己动手补。
1963年,焦裕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中考落榜。
其时,见她没再复读,很多单位送来了招工表,有打字员、老师、话务员……
焦守凤拿着这些表走到爸爸面前,问:“您觉得哪一个好?”
焦裕禄接过表,先是一愣。
片刻后,他问道:“你的同学都有这些好工作吗?”
“没有——这是沾了爸爸的光才有的。”焦守凤撒娇道。
“这些单位你都不能去!”焦裕禄脸色一沉。
焦守凤满腹委屈,悄悄抹泪。
后来有一天,焦裕禄对女儿说:“走,我带你上班去。”
焦守凤蹦跳着跟在爸爸后面,一直来到了兰考县食品加工厂——原来,焦裕禄为女儿找的工作是做咸菜的小工。
为此,焦守凤心生不满,一个多月没回家。
另一次,焦裕禄的大儿子想看戏,就埋头往剧场里走。
“戏票在哪?”剧场工作人员问。
“我爸是焦裕禄。”孩子挺机灵。
“进去吧。”工作人员手一挥。
很快,这事被焦裕禄知道了。他当即召集全家“开会”——
一是“勒令”儿子将票钱如数送到剧场。
二是“勒令”全家人不能搞特殊化。
随后,他又针对全县干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文件,规定任何干部都不能搞特殊化。
自1966年落成以来,前来墓园瞻仰的人群就络绎不绝。
墓园里,长眠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从1962年冬天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14日去世,焦裕禄在当地工作尚不到两年,却为何能被人们长久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回答是:焦裕禄做到了“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心中有党
在《入党申请书》上,焦裕禄写道:“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946年1月,他入了党。
从此,《入党申请书》上的誓言,成为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1950年冬天,河南省尉氏县,一位带着二胡的团县委副书记上任了。
这位新书记就是焦裕禄。
对焦裕禄来说,共青团工作是一个全新挑战。
从此,他口袋里多了一个小本子,将党团工作事项事无巨细地记录到本子上,時常温习。
他收集了党的建团决议、党关于青年运动的指示以及共青团的各类文件。在无数个夜晚,焦裕禄匍匐在昏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
每次下乡,焦裕禄总会背着一把二胡,在乡村文艺活动上给年轻人伴奏。慢慢地,年轻人就把他当成了知心人,有困难和想法总要和他一起叨叨。
…………
很快,焦裕禄成了团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自己做好了还不满足——他还要带领其他干部一起干好。
1952年春天,焦裕禄调任陈留团地委宣传部长。
一次,他加入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查。
“团的工作就比人家事多,熬眼多。”当地有团干部向他抱怨。
焦裕禄却笑着说:“年轻力壮的时候不为党多做点事,将来老了,只怕想干也干不成了!”
正是抱着“为党多做点事”的念头,焦裕禄无论是到党团部门、厂矿企业还是基层党委,都任劳任怨、踏实勤勉,并很快成为个中模范,影响一片、带动一片。
心中有民
1963年冬天,河南省兰考县,大雪飘飞。
县委办公室里,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望着漫漫飞雪,心绪难平。
阵阵剧痛,从焦裕禄肝部传来;而他的心,却飘进了群众家里——
“群众们住得怎样?”
“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
“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了?”
…………
想到这些,他再也无法入睡——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把县委干部们召集起来。
他对干部们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言毕,焦裕禄就率领干部们巡查灾情去了。
来到一栋破旧的农舍前,焦裕禄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农舍里,梁大爷卧病在床,他双目失明的妻子坐在床头。
“你是谁啊——大雪天,你来干什么?”大爷问。
焦裕禄走上前,拉着大爷的手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闻言,大爷鼻子一酸,眼泪喷涌而出。
那天,焦裕禄忍着来自肝部的剧痛,带领干部走访了九个村子。
心中有责
1962年冬天,焦裕禄履新兰考县委书记时,那时的兰考正饱受着风沙、干旱、盐碱等“三害”蹂躏——黄河故道上,黄沙满目;内涝洼窝里,片片冰凌;盐碱地上,枯草随风抖动。
满目惨象,彷佛一副担子,压在焦裕禄心里。
这位新任县委书记当即立誓:“不改变兰考面貌,绝不离开这里!”
1963年2月,在焦裕禄推动下,县委成立了除“三害”办公室,声势浩大的治沙、治水、治碱斗争全面展开。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中,焦裕禄一直冲锋在前。
除“三害”斗争展开之初,焦裕禄决定摸透全县1080平方公里土地,弄清“三害”产生的原因和找到治理措施。
为此,他组织了120人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全面调查。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跟着调查队一起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
当时,焦裕禄正遭受肝病折磨——但他丝毫没有叫苦,而是日以继夜地奔波。
“焦书记,‘三害’调研放心交给我们——你歇歇吧!”有同志劝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却摆摆手。
120多天里,焦裕禄跑了120多个大队,逐渐摸清了当地“三害”的底细。
随即,焦裕禄率领党员干部群众针对“三害”的分布和产生原因,制订了详细的治理措施。
三年后,“三害”被初步遏制。
心中有戒
焦裕禄当县委书记时,他的被子破了补、补了破……一共打了42个补丁。
妻子徐俊雅让焦裕禄换条新的,他摇头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
闻言,妻子生气了,不帮他补被子了——他就笑着接过来,自己动手补。
1963年,焦裕禄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中考落榜。
其时,见她没再复读,很多单位送来了招工表,有打字员、老师、话务员……
焦守凤拿着这些表走到爸爸面前,问:“您觉得哪一个好?”
焦裕禄接过表,先是一愣。
片刻后,他问道:“你的同学都有这些好工作吗?”
“没有——这是沾了爸爸的光才有的。”焦守凤撒娇道。
“这些单位你都不能去!”焦裕禄脸色一沉。
焦守凤满腹委屈,悄悄抹泪。
后来有一天,焦裕禄对女儿说:“走,我带你上班去。”
焦守凤蹦跳着跟在爸爸后面,一直来到了兰考县食品加工厂——原来,焦裕禄为女儿找的工作是做咸菜的小工。
为此,焦守凤心生不满,一个多月没回家。
另一次,焦裕禄的大儿子想看戏,就埋头往剧场里走。
“戏票在哪?”剧场工作人员问。
“我爸是焦裕禄。”孩子挺机灵。
“进去吧。”工作人员手一挥。
很快,这事被焦裕禄知道了。他当即召集全家“开会”——
一是“勒令”儿子将票钱如数送到剧场。
二是“勒令”全家人不能搞特殊化。
随后,他又针对全县干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文件,规定任何干部都不能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