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由此可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各高校应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德育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深度
1.德育首位观念。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塑造人、培养人的高校,应该遵循德育规律,把德育工作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位置。
2.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形势的需要,树立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不断拓宽德育内容,利用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健康心理意识。
3.德育全员观念。我们要树立大德育观,要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并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要努力构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格局。
4.现代信息化观念。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研究其特点,采用有力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使青年学生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要学会分析和筛选,学会鉴别和抑制,学会吸收和应用。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接受先进思想理念、新的道德观的教育。
5.理想与现实并重观念。我们必须树立理想与现实并重的观念,在进行远大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的同时,要针对时代的现状,社会现状,德育对象的现状,深入了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法律和道德观念的现状,把握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性质、层次及形成的特点,是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
6.德育者与德育对象平等观念。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主体,同处于平等地位。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增强学习自律能力。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提高高校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
德育干部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的问题往往会波及校园,这就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时期要求,跟上时代步伐,学校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
1.建设一支有正确政治方向、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岗位培训,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等,着力提高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
2.建设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向教职工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切实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自觉担当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
3.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胜利的班主任队伍。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在岗指导与培训,选择努力、进取、优秀的班主任,在实践中进行“传、帮、带”,以他们的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和丰富的经验来感染和指导新班主任,以提高新班主任的素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学校德育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对应措施,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感。
三、知行统一,潜移默化,将德育工作生活化日常化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并且要常抓不懈,我们培养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会做人。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丰富课堂内容,寓思想教育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2.以班团活动和主题班会为主阵地。主题班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每次主题班会的机会,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主题班会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
3.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基础。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发动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从学生进校开始,着手抓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如把好课堂教学纪律,严格出勤管理,抓好仪表仪容等工作的评比,严格宿舍管理等等。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教育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监督的功能,规范和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提高文明素质。
4.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独立自主是大学生的基本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诱导但不包办,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能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以文化生活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根据党和国家教委的教育方针,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德育工作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的空白地带,就要靠德育工作者去占领、去捕捉。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天赋,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强化创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指导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相统一的过程。德育工作把学校灌输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在实践锻炼中,通过人、事、物的接触,可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的现实,可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这样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并把美好的愿望与情感化为高尚的行为。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深度
1.德育首位观念。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塑造人、培养人的高校,应该遵循德育规律,把德育工作放在其他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统帅”位置。
2.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我们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形势的需要,树立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不断拓宽德育内容,利用学生发挥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健康心理意识。
3.德育全员观念。我们要树立大德育观,要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并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要努力构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格局。
4.现代信息化观念。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研究其特点,采用有力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使青年学生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要学会分析和筛选,学会鉴别和抑制,学会吸收和应用。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接受先进思想理念、新的道德观的教育。
5.理想与现实并重观念。我们必须树立理想与现实并重的观念,在进行远大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的同时,要针对时代的现状,社会现状,德育对象的现状,深入了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法律和道德观念的现状,把握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性质、层次及形成的特点,是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
6.德育者与德育对象平等观念。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主体,同处于平等地位。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增强学习自律能力。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提高高校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
德育干部队伍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的问题往往会波及校园,这就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时期要求,跟上时代步伐,学校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
1.建设一支有正确政治方向、稳定的党务干部队伍。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岗位培训,深入基层,实践锻炼等,着力提高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
2.建设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向教职工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切实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自觉担当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
3.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胜利的班主任队伍。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在岗指导与培训,选择努力、进取、优秀的班主任,在实践中进行“传、帮、带”,以他们的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和丰富的经验来感染和指导新班主任,以提高新班主任的素质。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学校德育教育规律,认真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和对应措施,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感。
三、知行统一,潜移默化,将德育工作生活化日常化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养成的。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到伦理道德,再到政治思想,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并且要常抓不懈,我们培养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会做人。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丰富课堂内容,寓思想教育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2.以班团活动和主题班会为主阵地。主题班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每次主题班会的机会,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主题班会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
3.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基础。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发动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从学生进校开始,着手抓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如把好课堂教学纪律,严格出勤管理,抓好仪表仪容等工作的评比,严格宿舍管理等等。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教育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监督的功能,规范和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提高文明素质。
4.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独立自主是大学生的基本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社会活动中教师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诱导但不包办,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能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以文化生活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根据党和国家教委的教育方针,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德育工作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的空白地带,就要靠德育工作者去占领、去捕捉。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天赋,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强化创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指导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相统一的过程。德育工作把学校灌输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在实践锻炼中,通过人、事、物的接触,可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的现实,可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这样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并把美好的愿望与情感化为高尚的行为。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