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戏曲更可亲可感可触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神赛罷赛都神,演出河台戏曲新”。《竹枝词》(清 童谦孟)中对戏曲场景的描绘,道出了戏曲曾经的辉煌。星移斗转,时移世变,从妇孺皆知到少有人追捧,戏曲艺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低谷。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不应该让它就此湮灭,戏曲进校园活动应该更加全面地开展。”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原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郑传寅说。古稀之年的他对中国戏曲有着终生不渝的情怀。
  四月的武大,樱花盛开,小雨霏霏,郑传寅家中暖意盎然。虽已年逾古稀,却依旧精神矍铄,郑老让我想起戏曲中的“老生”形象——“公忠者雕以正貌”,儒雅、刚毅,在平和中透着对毕生追求的坚定。
  初遇
  20世纪80年代,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备受青睐,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中文系的老师们更愿意选择古典诗词、现代小说等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本就“稀缺”的戏剧研究者也大多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时髦的话剧。机缘巧合,郑传寅却在戏曲艺术遭遇“窘境”时选择了中国古典戏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出乎郑传寅意料的是,这个冷门的艺术品类,居然受到了许多青年学生的喜爱。“我当时在武汉大学首开《中国戏曲文化》课程,研究生、本科生对这种所谓的‘夕阳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因为教室爆满而几次更换授课地点,最后搬进能够容纳三百多人的教室,但同学们依然还是需要提前去占座位。”
  郑传寅惊喜地发现:虽很不景气,戏曲文化对年轻的学子们依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如果说爆棚的教学场景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进入戏曲研究则让他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学术天地。
  “戏曲舞台的颜色运用有什么讲究?为什么会有红脸和白脸之分?唱戏的官员为什么要戴着乌纱帽……”这些问题,让郑传寅觉得十分有趣,激起了他强烈的探究欲望。他把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结晶为他的第一部著作《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出版后广受好评。
  “尝到甜头”的郑传寅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的学术生涯中,他先后写出了《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典戏曲与东方文化》等专著。这些用力颇深的著作,对戏曲文化作了独到而深刻的阐释。
  与其他戏曲专著的不同点在于,郑传寅的著作都是“从文化角度切入戏曲研究,从文化视角来审视戏曲的”。
  在《中国戏曲文化概论》等专著和相关论文中,郑传寅一再强调,戏曲集诗、乐、舞、绘画、工艺、雕塑、杂技于一身,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都有深刻关联,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其内涵博大精深,多层次多侧面地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
  “如果把戏曲艺术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整体观照,我们就会发现戏曲独特的艺术个性、审美特征、丰富的精神蕴涵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在郑传寅看来,戏曲应该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
  “拯救”
  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法、俄等国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
  在中国,有昆曲。
  昆曲是高雅的,也是寂寥的,和中国很多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昆曲仿佛是博物馆里活化石般的存在,价值珍贵,却显得久远不接地气。直到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一扫昆曲界的寂寥,让它重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古雅的艺术变成了时尚,但就整体而言,戏曲仍然面临危机,戏曲观众越来越少,尤其是青年观众少,戏曲的前景堪忧。
  “救救戏曲。”郑传寅等一批学界和戏曲界的同仁们,在内心深处发出呼喊。但这需要学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郑传寅撰写、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一书是这种努力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针对当代青年对戏曲艺术知识的了解严重不足的现状,郑传寅表示:“这的确是一个严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戏曲素养,营造校园戏曲氛围,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正是着力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路径。从学生抓起,培养他们对中国戏曲的兴趣,增强他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对于传统戏曲在现代的传承中有着重大意义。”
  郑传寅说:戏曲的魅力在于它是生动形象的,独一无二的,而且是与普通民众声息相通的。
  “比如《铡美案》中的包公形象,他其实代表着老百姓心目中关于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景,这也是戏曲吸引人的独特之处。”
  正如郑传寅所言,一个戏曲演员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只满足于对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的表演技艺称作手段的话,那么在舞台上塑造独特性格、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借助这种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传达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给人以艺术享受,才是目的。
  传承
  自2016年起,湖北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已有17个市州、103个县级行政单位推动近百家专业院团、民营院团走进83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受戏曲魅力。
  从九省通衢的武汉到鄂西北边陲小镇,30多个剧种弦鼓声声,戏曲,唱火了孩子们的校园。
  郑传寅于2017年出版的《戏曲进校园中小学生普及读本》(湖北教育出版社),正是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积极响应,该书是一本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传统戏曲文化通识读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向中小学生介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优秀的传统剧目、杰出的戏剧家和演员、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以及魅力四射的戏曲舞台艺术,以便中小学生对我国戏曲的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谈到“戏曲进校园”,郑传寅十分欣慰地说:“这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中小学生抓起。
  郑传寅坦言,“戏曲进校园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历代先人为我们积累下来的财富,深深扎根于劳动人民之中。这个曾经的主流文化表现形式,凝聚着中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学生们在欣赏戏曲之美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智慧的洗礼。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他们培根固元,坚定其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今日教育的应尽职责与使命。
  “让现代人触摸戏曲国粹的筋骨与温度”郑老在新书《中国戏曲》中表示:“既要瞩目戏曲辉煌的过往,也要审视戏曲保护振兴的当下”。发掘中国戏曲文化底蕴,解析戏曲传神写意,郑传寅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中国戏曲艺术更加可亲、可感、可触。
  责任编辑/鄢志勇
其他文献
4月1日,黄冈市首家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蕲春县满天星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在蕲春县实验小学举行授牌启动仪式。据了解,这是黄冈市首家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由“湖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少先队总辅导员胡胜林担任。蕲春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县少工委主任王瞻和团县委副书记、县少工委主任李响向胡胜林授發工作室匾牌。胡胜林介绍,工作室承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和少先队小骨干培养、少先队学科建设、
丙戌年元宵节,首都北京迎来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及专场表演。  这次活动一改过去完全以实物见证展览主题的做法,而请出当代活态的传统文化扮演主角,并让观众透过图片、图表、文物、实景、演示等的“物质性”感受体验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中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表现形式、审美习惯、民俗礼仪等“非物质性”的文化含量。展览以宏大的规模、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容十分集中地展示了
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结果揭晓  本刊讯2007年6月10日,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结果在安徽省黄山市揭晓。评奖结果于6月13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宣布,并予以两周的公示。  本次评奖活动收集到来自海内外的各类稿件共计100篇。为了办好首次评奖活动,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组织了由11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委会主席:王次炤。评委会成员:王次炤、王安国、伍国栋、张
4月的北京,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由音乐家邓诗绵先生领队、邱少彬先生指挥的香港新声国乐团一行120余人,于4月18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情归祖国”音乐会。这是一台洋溢着民族音乐美和时代精神的演出,为首都百花缤纷的音乐舞台增添了熠熠光彩,展示了香港广大音乐工作者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爱国、爱港的赤子情怀。    新声国乐团是香港音乐界的一支劲旅。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的20年
2007年6月7、8、9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出品的大型舞剧《白鹿原》在北京保利剧院公演。  6月8日,在首都师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包括主创代表在内近30人参加的“大型舞剧《白鹿原》创作研讨会”。《人民音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负责同志主持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舞剧《白鹿原》的创作和演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舞剧《白鹿原》创作的缘起    舞剧《白鹿原》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相当一段时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西方各类所谓“先锋派”音乐对我国音乐界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曾几何时,现代音乐在我国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当我国实施开放政策以后,包括无调性音乐在内的西方现代音乐迅速传入我国,在八十年代曾经兴起了一个小高潮。但是,应当承认八十年代我国现代音乐中有一些作品在盲目追求新技法的同时影响了大多数普通听众和部分专业听众的审美接受。虽然,中国在二三十
后疫情时代带来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更新和变革,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更新。学校德育可以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认识生活世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培养他们面对未来发展的生活素养。  课程育人:认识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罗万象,成长的过程是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后疫情时代,学校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希望、多彩以及梦想、诗意和远方。  生
当乐团奏出《生日快乐》的旋律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会响起,从后台推出生日蛋糕,但见仍然是“带着谦虚却又自然流露着理所当然的自豪”*的银髯寿星公林乐培在热烈的掌声下主持了切蛋糕的仪式,台下的新知旧友便蜂涌上台向他道贺,拍照留念......为2006年香港艺术节中最具香港色彩和最有香港意义的一场音乐会写下完满的记号!亦成就了2006年香港乐坛的一项大事!(*香港艺坛著名编剧家陈钧润形容林乐培丰采语)   
12月8日,由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湖北教育宣传通讯工作会议在黄冈市隆重举行。会议总结了2019年湖北教育宣传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和部署,围绕如何让教育宣传通讯发行等服务教育的工作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教育宣传通讯发行工作信心、如何为教育和师生服好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昌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发秋,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南漳县从2014年起,每年投资1200万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截至2020年春,全县所有中小学均实现网络覆盖率、计算机教室达标率、教师备课电脑拥有率、班班通设备普及率、电子图书建设率5个指标达到100%,为山区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南漳县依托襄阳教育云平台,借助优教班班通客户端,大力推进电子备授课,着力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