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庄,安顿一颗草木之心(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处流淌着诗意
  到处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阳光垂下青睐的目光
  苍穹袒露湛蓝的本真
  溪水随山势汩汩跃下
  猫儿狗儿趴在农舍门前做梦
  山坡上,野草微黄
  蓼子花、波斯菊和不知名的野花相交辉映
  红彤彤的柿子勾画出天宇的澄碧
  咧开大嘴的石榴,被馋嘴的雀儿啄食大半
  还挂在母体的枝头
  ——金秋的代庄,因这小小的细节
  变得柔软而博大
  在代庄,我庆幸有这样的相遇
  就像他乡遇故知
  就像在这首诗里
  安顿下一颗草木之心
  在虎洞,遇见一潭净水
  
  还是那么幽静。记忆中的你
  就是这个样子。有多少年了?
  我穿过稠密的人群,拨开繁杂的尘事
  把我,暂时交付给你
  还是那么清澈。记忆中的你
  透明的呼吸,摩挲透明的光与影
  掬你入口,我血管里奔涌的
  会不会羞愧我的浑浊和粗砺?
  一叶无人的小舟,随风逐浪
  时远。时近
  ——这何尝不像我?
  从莫名的过去奔向未知的将来
  就像雨水汇溪,落叶归尘,倦鸟返林
  最终,安然接受你的洗礼——
  一潭净水
  黑夜里的眼神(外二首)
  大可
  就是把眼睛闭上,也能
  感觉她在显示屏上的余温
  没有声音
  黑暗就像一池清水
  荡漾着一夜的不眠
  一张白色的面孔,棱角分明
  漂浮在夜色的膝盖上
  一上一下
  探寻一个背影的远行
  抱膝而卧
  眼神里散发着一段旧时光
  孤独
  一波一波的浪,涌过来
  黑暗在波谷里隐藏
  在波峰上接近天空,黑压压
  一片一片地靠近,遮挡
  最后一丝的光亮
  你不在身边,它来的
  常常是这样的汹涌
  伸出的手臂,孤独
  已靠近堤岸
  趴伏在潮湿的掌心。我
  已无法回首,只能
  站在夜的边沿
  看眼前一片辽阔的伤口
  那场雪
  飘飘洒洒的雪,披落在树上
  布满树的枝杈
  像多只冰冷的手
  相拥在一起。取暖
  就像灾难中的人类
  雪下下停停
  道路上沒有存下我的脚印
  大地像是虚掩的门
  把时光拉进生命里,紧一些
  再紧一些
其他文献
途中  这个冬夜,梦已疲惫了。  大自然有四季,人生何尝不是?  童年不识愁滋味,青年谋划前途和婚姻,  中年体会到酸甜苦辣,老年连回忆都困难了……  植物从冬回到春,都要经历一次枯萎成泥的轮回。  你我都是意志坚定的人,就像这趟21:20的列车。  穿越寒冷,从南部出发,只为追求  北方的黎明。  你的执着淹没了我苦苦的等待  先生,我来看你了  你有什么需要嘱咐的?  这个夏日,街上的苇叶可以
我们都在这片土地上  活着的我们,车窗外的  墓地,油菜花和  高压线。在高铁上  穿过一段段逝去的路程  穿过一座座有故事的城  从7:32分的我们  到10:05分的我们  如在小时候手里滚动的铁环  上面的某个点,它一直  在滚动,变化不定的起点  与终点,被覆盖的  我们和江水  致乌托邦的一天  在连续性的日子内,水面的曙光  如期而至。站在高楼阴影里的我和  立交桥上的我。在我写这一首
春天更爱我。我们跟随时间  站立枝头,不会一再消瘦了  桃花送我高贵的面纱  她的眼睛,卷走褐色的湖水  采摘谚语的手指,轻弹  弹出粉红色少女的发  虔诚的风来,被允许进入青瓷的奇迹  四月,桃花雪  有水晶般的别离  我们赞美,我们陶制  我们捏塑尘埃的幸福  我们,在一首诗里歌唱  花冠明亮着  太阳遥远,我们将自己燃烧  挤入禅门  天籁便在莲瓣的宝座下  躲风避雨了。  庙外的风真大,来
清华岁月  我是一名西北女孩儿,2008年考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自那时起和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选择这个行业的女生是真的少,班里37个同学只有4个女生。虽说是女生,撸起袖子照样干活,金工实习磨榔头、码代码调单片机、插包版焊电路、手抓放射源做实验,一样也不比男生差。四年的本科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也烙实了清华核物理的印记。  本科毕业,我又是这四个女生中唯一一个选择直接去读博士的。家里人
收割机隆隆作响  大片大片的麦子  成排倒下  一群老人拖着蛇皮袋  奔走在麦田里  父亲在世时常说  哪怕捡半天也好  够养一只鸡呢  站在楼顶我寻找  我的老母亲  我在替她担心  辽阔的麦田伸向  天边  一群雀子飞起  又落下  挖水凼  桃樹旁有个水凼子  每年十月  父亲和母亲都要戽干它  赤着脚把里面的淤泥  搭到桃树根上  让清清的泉水蓄满水凼  父亲去世后  母亲再也没有力气  
听起来是海潮波  望起来是眩晕界  得来石谷之问  闭目,顿觉飘飘欲仙  碣石之焦  空缀叹响  絕壁风化太多伤情恨  高坡不再眷恋文字的躯身  只是心中总有一股莫名状  远眺大海与天的吻  那么多松叶  显然不忍飘去  因此落得常青的四季衣  尽管鹤唳得有甚凄凄  崖间也不见有逝飞的痕迹  那弯弯曲曲的松影  竟是倩姿  在这独特的舞台  唱着日月星辰的歌  摇一枚岁月桨  松涛逐着,追着……
主持人语  本期评论在文体上作了一点小小的扩展,收入一篇访谈文章。这看起来略显“越轨”,但事实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体最早即源于对话体,柏拉图的文艺论述基本上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孔子、庄子的文艺论述也往往以对话形式出现。在今天看来,对话体或许显得过于随意、感性,缺少现代学术规范所要求的严谨性,但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即在两个人的相互交流与辩难中,往往更容易展开论题的复杂肌理,同时也更具戏剧性、现场感和可读
听说《诗歌报》创刊三十五周年,我有当头一棒感觉,原来我的三十五年也就这么擦着《诗歌报》过去,无声无息。  我是看着《诗歌报》创刊的,那年,我二十岁;那时,《诗歌报》真的是一张报纸,《新华日报》大小,《文汇报》大小。  记得我正在南京开会,严迪昌老师时任南京大学教授,或者副教授,刚从合肥出差回来,说:“刘祖慈要我代他向江苏诗友约稿,他准备办《诗歌报》。”  严迪昌老师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业余时间大力推
第一门是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张晓文老师主讲的“婚恋-职场-人格”,迄今为止已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开课八次,是一门地地道道的“网红”课。  初次看到“婚恋-职场-人格”这门课,我心中充满了疑惑:这门课到底是讲“婚恋”、“职场”,还是“人格”呢?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吗?  直到看到课件上被高亮显示的这句话我才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不懂经营感情的人,老
聆听时光  踩着昨天的脚印  看经年潮水涨满心湖  逢春的古木兀自虬曲  如前辈的胡须  新芽托起花魂  于千年腐殖质上舞蹈  随手叩击两片顽石  聆听远古的声音  阅读  你在字里行间艰难游历  或者愉快栖息  你必须变换千百种姿势  才能穿透稠密如原始森林的纸页  有时需要瘦身  有时需要增肥  有时需要削足适履  把心灵和大脑清空  让新鲜血液一次次冲刷毛细血管  饥饿和饱胀轮流挤压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