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江
200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建筑学硕士,2014年师从尉志坚学习岩彩画,2015年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第28届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结业。四川尚瀚岩彩重彩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美协岩彩画壁画专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2014年10月,参加“澄色澄心澄观——四川重彩岩彩画会甲午秋季展”;
2017年5月,参加“岩彩的从容与担当——四川省首届岩彩画·壁画展暨省美协岩彩画·壁画专委会成立展”。9月,参加“丝路岩彩——中国岩彩画作品展”。12月,参加“本色敦煌丝路华章——佛教壁画艺术展”;
2018年5月,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12月参加“源生初羽——2018岩彩画·壁画精品展”;
2019年12月,参加“岩彩.大地的辉煌:第二届四川省岩彩画·壁画展”
岩彩画作为一个既延续了传统绘画本源,同时又具备当代表现语言的画种,它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不同的岩彩画家会依据自己的艺术取向选择适当的表达。万江的岩彩画作品目前按她自己的话来说,还处于“岩彩语言的无限探索阶段”,其绘画题材不拘一種,艺术语言也没有定式,她的作品中以描绘石刻造像见长,但也不排除静物、风景、动物,和抽象作品。总览其所有的岩彩画作品,看似描摹着不同的对象,而它们之间都有着一种相似的氛围,弱对比的基调、迷蒙的形体、纯粹的场景……不论画面中表达的是什么,它们都默默地传达着一种情绪,那就是平静,过眼云烟、波澜不惊、消解了冲突。
就如同她自己所述,因2012年跟随我学习古琴而缘起,2014年继续追随我开始学习岩彩画,她想寻找的就是内心的平静,也许没有刻意为之,但不知觉中古琴和岩彩画都为她呈现了一个可以放下一切喧哗和浮躁的世界。岩彩画绘制过程有着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材料采集、研磨、筛分粗细颗粒,到绘制前的裱板、制作基底,包括绘制过程中层层叠加,反复遮提,不沉下心来,难入其门。也许就是岩彩画的慢让她找到了一个出口,在这个一切崇尚快速和效率的时代,反而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做一件事。
她的岩彩画作品里有不少佛像,主要为石刻,因为她党得用岩彩画的材料来表现同样材质的石刻佛像,应该是最接近石刻的质感。她描绘的石刻佛像都很安静,通过矿物颗粒的厚薄处理体现了石刻的光影变化和形体轮廓,因此即使描绘厚重的石刻,她的笔法却是朦胧的,除了强调刻画的五官突出部分,其余的都是轻扫带过,有些甚至跟背景融为一体,让这些石刻佛像既有质感又不显生硬,既有庄严又不失轻盈。
她的静物和花鸟题材作品,色调淡雅,主题单纯,尤其《暖冬》一幅,一只圆润富足的斑鸠,落在冬天的光枝杈上,缩着脖子享受着冬日的暖阳。画面暖灰色为基调,珊瑚的粉堆出了胖胖的小鸟,而枝干则用粉蓝勾勒。单纯的语言将一个安静的、温暖的、有着阳光的冬天的午后描摹得恰到好处,一切都刚刚好,正是心可以平静的理由。
作品《幻》系列是她尝试的一组抽象题材表达,
有一段时间她非常痴迷高倍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她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抽象的图像跟我们真实的生活离得很远,但其实抽象的图像正是组成我们真实的结构。因此《幻》系列她尝试用神经元的图像去延伸,比如与城市幻影的叠加,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人类的物质世界,看似实在,却免不了浮华一场,而真实的内在,谁又能真正看清呢。画面真实和虚幻交织,光影与建筑相融,她利用不断的叠加与水洗,达成了朦胧虚幻的画面。所以虽然表达的是光鲜的现代生活内容,画面却因其朦胧而显得安静,引人思考。
《等待》是万江少有的现实题材,描绘了几个三轮车夫在等待生意的场景,这幅作品体现了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的一些变化。这幅作品更加强调明确的图形关系和色彩对比,并重新解构了画面,呈现出新的意味。人物面部和细节被弱化,整个画面被几个大的色块所分割,粉与蓝的色彩对比,都让本来显得“传统”的题材有了当代的气息。据作者介绍,这幅作品的色块处理都是叠加了很多遍矿物颜料才形成的现有效果。矿物颜料最大的特点是颗粒性,因此那些微妙的色彩变化都是通过不同色彩颗粒叠加穿插之后形成的,作品远看具有整体的控制力,近观则可以感受矿物颗粒粗细不同在画面上的协调和搭配。这幅作品虽然在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但在手法处理上依然延续了作者固有的朦胧意识,对比是微弱的,变化是细腻的,强烈的被弱化,尖锐的被抹平,剩下的只有平静,就像画面中的几位人物,等待得不急不躁。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岩彩画,万江这样说:“第一次看到岩彩画作品,一下子就被矿物颗粒呈现出的时空感所吸引。我从小生长在兰州,那里的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一个沙砾,在跟岩彩的矿物颗粒对话时,我感觉就是在寻找属于我的生命本源……”从这句话里似乎可以找到万江岩彩画作品中平静的来源了。绘画,不是仅仅表达某个瞬间或者片段的激情,而是在探寻生命的缘由,岩彩画对于万江来说,是她成长过程中来自于本,土的参与者,是其生命可能性的源头,大爱无言,唯平静使然。
200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建筑学硕士,2014年师从尉志坚学习岩彩画,2015年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第28届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结业。四川尚瀚岩彩重彩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美协岩彩画壁画专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2014年10月,参加“澄色澄心澄观——四川重彩岩彩画会甲午秋季展”;
2017年5月,参加“岩彩的从容与担当——四川省首届岩彩画·壁画展暨省美协岩彩画·壁画专委会成立展”。9月,参加“丝路岩彩——中国岩彩画作品展”。12月,参加“本色敦煌丝路华章——佛教壁画艺术展”;
2018年5月,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12月参加“源生初羽——2018岩彩画·壁画精品展”;
2019年12月,参加“岩彩.大地的辉煌:第二届四川省岩彩画·壁画展”
岩彩画作为一个既延续了传统绘画本源,同时又具备当代表现语言的画种,它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不同的岩彩画家会依据自己的艺术取向选择适当的表达。万江的岩彩画作品目前按她自己的话来说,还处于“岩彩语言的无限探索阶段”,其绘画题材不拘一種,艺术语言也没有定式,她的作品中以描绘石刻造像见长,但也不排除静物、风景、动物,和抽象作品。总览其所有的岩彩画作品,看似描摹着不同的对象,而它们之间都有着一种相似的氛围,弱对比的基调、迷蒙的形体、纯粹的场景……不论画面中表达的是什么,它们都默默地传达着一种情绪,那就是平静,过眼云烟、波澜不惊、消解了冲突。
就如同她自己所述,因2012年跟随我学习古琴而缘起,2014年继续追随我开始学习岩彩画,她想寻找的就是内心的平静,也许没有刻意为之,但不知觉中古琴和岩彩画都为她呈现了一个可以放下一切喧哗和浮躁的世界。岩彩画绘制过程有着非常复杂的程序,从材料采集、研磨、筛分粗细颗粒,到绘制前的裱板、制作基底,包括绘制过程中层层叠加,反复遮提,不沉下心来,难入其门。也许就是岩彩画的慢让她找到了一个出口,在这个一切崇尚快速和效率的时代,反而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做一件事。
她的岩彩画作品里有不少佛像,主要为石刻,因为她党得用岩彩画的材料来表现同样材质的石刻佛像,应该是最接近石刻的质感。她描绘的石刻佛像都很安静,通过矿物颗粒的厚薄处理体现了石刻的光影变化和形体轮廓,因此即使描绘厚重的石刻,她的笔法却是朦胧的,除了强调刻画的五官突出部分,其余的都是轻扫带过,有些甚至跟背景融为一体,让这些石刻佛像既有质感又不显生硬,既有庄严又不失轻盈。
她的静物和花鸟题材作品,色调淡雅,主题单纯,尤其《暖冬》一幅,一只圆润富足的斑鸠,落在冬天的光枝杈上,缩着脖子享受着冬日的暖阳。画面暖灰色为基调,珊瑚的粉堆出了胖胖的小鸟,而枝干则用粉蓝勾勒。单纯的语言将一个安静的、温暖的、有着阳光的冬天的午后描摹得恰到好处,一切都刚刚好,正是心可以平静的理由。
作品《幻》系列是她尝试的一组抽象题材表达,
有一段时间她非常痴迷高倍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她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抽象的图像跟我们真实的生活离得很远,但其实抽象的图像正是组成我们真实的结构。因此《幻》系列她尝试用神经元的图像去延伸,比如与城市幻影的叠加,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人类的物质世界,看似实在,却免不了浮华一场,而真实的内在,谁又能真正看清呢。画面真实和虚幻交织,光影与建筑相融,她利用不断的叠加与水洗,达成了朦胧虚幻的画面。所以虽然表达的是光鲜的现代生活内容,画面却因其朦胧而显得安静,引人思考。
《等待》是万江少有的现实题材,描绘了几个三轮车夫在等待生意的场景,这幅作品体现了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的一些变化。这幅作品更加强调明确的图形关系和色彩对比,并重新解构了画面,呈现出新的意味。人物面部和细节被弱化,整个画面被几个大的色块所分割,粉与蓝的色彩对比,都让本来显得“传统”的题材有了当代的气息。据作者介绍,这幅作品的色块处理都是叠加了很多遍矿物颜料才形成的现有效果。矿物颜料最大的特点是颗粒性,因此那些微妙的色彩变化都是通过不同色彩颗粒叠加穿插之后形成的,作品远看具有整体的控制力,近观则可以感受矿物颗粒粗细不同在画面上的协调和搭配。这幅作品虽然在观念上有了很大变化,但在手法处理上依然延续了作者固有的朦胧意识,对比是微弱的,变化是细腻的,强烈的被弱化,尖锐的被抹平,剩下的只有平静,就像画面中的几位人物,等待得不急不躁。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岩彩画,万江这样说:“第一次看到岩彩画作品,一下子就被矿物颗粒呈现出的时空感所吸引。我从小生长在兰州,那里的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一个沙砾,在跟岩彩的矿物颗粒对话时,我感觉就是在寻找属于我的生命本源……”从这句话里似乎可以找到万江岩彩画作品中平静的来源了。绘画,不是仅仅表达某个瞬间或者片段的激情,而是在探寻生命的缘由,岩彩画对于万江来说,是她成长过程中来自于本,土的参与者,是其生命可能性的源头,大爱无言,唯平静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