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刻意求佳境,自有奇峰报晓春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讨论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之一,然而, 这种数学思想对于考生来说,一直是他们的“软肋”,具体表现在: 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不知道分类讨论的标准,不能合理地分类,有时重复,有时遗漏;有时分类太多,或者太繁,最后求解不完整;或者消耗时间过多,导致效率很低.以上的种种表现,都是由于考生没有认清含参问题分类讨论实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想. 事实上, 并非所有含参数的问题一定要分类讨论, 如果我们能够优化解题思路, 选择更好的解题策略, 消除引起讨论的因素, 就能够有效优化、避免分类讨论, 从而达到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使学生摆脱大量而繁琐的讨论, 从而减少出错机会. 下面笔者结合最近的一道模拟试题来窥探有效避免分类讨论的一些策略.
  题目:已知f(x)=mx3-3x+1(x∈R),若对于任意的x∈[-1,1]都有f(x)≥0,求实数m的值.
  【分析】这是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题,能很好检测考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它蕴含着我们解题的常用策略,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得到一些有效避免分类讨论的策略.
  一、常规解法 难分难舍
  大部分同学拿到这道题目后,对m进行分类讨论,将问题转化为求f(x)在x∈[-1,1]上的最小值,但真正做下去时看似有头绪,实乃无法下手,颇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一直都是我们广东考生的“软肋”,让他们觉得最为困难的是求导之后不知道如何分类讨论,以什么作为分类讨论的标准.对该题存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况.实际上,该常规解法包含两级分类讨论,其一是导函数零点是否存在,其二是导函数零点是否落在定义域中,这些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我们要在解题中要弄清分类原因,找准分类讨论标准,明确分类层次,优化分类顺序,这样分类才可以不重不漏,才可以做到融会贯通.
  常规解法:求导后得f ′(x)=3mx2-3,
  (1)当m=0时,f(x)=-3x+1, [f(x)]min=-2<0,不满足题意.
  (2)当m<0时,f ′(x)<0,f(x)在[-1,1]上单调递减,∴ [f(x)]min=f(1)=m-2,由题意可得m-2≥0,∴m≥2,这与m<0矛盾,不符合题意.
  (3)当m>0时,由f ′(x)=0?圯x=±,
  ①当≥1时,即0  ②当<1时,即m>1,f(x)在 [-1,-]和 [,1]上单调递增,在 (-,) 上单调递减,所以 [f(x)]min=min{ f(-1), f()}≥0?圯
  f(-1)=-m+4≥0,f()=m()3-3+1≥0,解得m=4.综上所述,m=4.
  二、参变分离,化繁为简
  从上面的解法可知:直接对m进行分类讨论过于繁琐,这时需要寻找其它途径,看能否找到优化分类讨论的策略,在这里,解决含参恒成立问题其实采用参变分离也是一种策略,经过探究可得另外一种策略——参变分离.
  解法2:①当x=0时,无论m取任何值,f(x)≥0显然成立;
  ②当x>0时,即x∈(0,1]时,f(x)=mx3-3x+1≥0可化为m≥-,设g(x)=-,则g ′(x)=,所以g(x)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所以g(x)max=g()=4,从而m≥4;
  ③当x<0,即x∈[-1,0)时,f(x)=mx3-3x+1≥0可化为m≤-,g(x)在[-1,0)上单调递增,因此g(x)max=g(-1)=4,从而m≤4.综上所述,得m=4.
  【点评】解法2虽然也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题,但是相对常规解法来说,解法2只要按一个分类标准(x的范围)分类就行了,并且分类的标准十分明显.该解法明显优于常规解法,事实上,用分离参数可以使分类讨论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有时甚至能够优化、避免分类讨论,如本题的条件改成“x∈(0,1]”的话,则更能体现分离参数的优势,避免了分类讨论.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分离并且可以转化为另一边所表示函数的问题,且该函数比较容易求出最值时,一般采取分离参数的方法.
  三、数形结合,直观形象
  数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以数论形、以形辅数,数形结合往往能迅速而简捷找到解题途径.同样在本题中如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也可以很巧妙地避免分类讨论或优化分类讨论.通过探窥可获得另一种解法:
  解法3:由函数f(x)=mx3-3x+1对于任意的x∈[-1,1]都有f(x)≥0可得:mx3≥3x-1对于任意的x∈[-1,1]恒成立,设g(x)=mx3,
  h(x)=3x-1,要保证其成立即g(x)的图像在h(x)图像的上方或相切,由它们的图像(如右图),设g(x)图像上的一点(x0,y0)处的切线斜率为3,再由g ′(x0)=3可知x0=,
  通过观察图像可得g ′(-1)≥h(-1),g (x0)≥h(x0),解得m=4.
  【点评】解法3巧妙地将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图像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本题,这样有效避免了繁杂的分类讨论,从而快速解题.那何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呢?一般如某些含参恒成立问题,既不能分离参数,又不能转化为某个变量的一次或二次函数时,且如果可以转化为函数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有效避免分类讨论,如解法3,不过在这个解法过程中要转化为图象且能够画出图形,并且要抓住函数图象的特殊情况(直线与曲线相切),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解题.
  四、特值入手,知微见著
  特殊化是我们解决含参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解决一些客观题,具有高效、准确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解题中有时可以使用特殊化思想缩小参数范围,从而优化、避免分类讨论.   解法4:由x∈[-1,1]都有f(x)≥0,考虑特殊值
  x=-1,0,1,可得f(-1)≥0,f(0)≥0,f(1)≥0,即m≤4,m≥2.这样就可以将m的取值范围缩小为m∈[2,4],当m∈[2,4]时,令f ′(x)=0,即3mx2-3=0,解得x1=≤<1,x2=-≥->-1,由此可知f(x)在(-1,-),(,1)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f(x)]min=min{ f(-1), f()}≥0?圯
  f(-1)=-m+4≥0,f()=m()3-3+1≥0,所以m=4.
  【点评】解法4通过取一些特殊值,逐步缩小参数的范围,缩短了思维的流程,对比常规解法,m∈[2,4]不仅仅使导函数的零点存在,且可以确定导函数的零点一定在定义域内,这样就可以直接求出函数的最小值,从而达到避免分类讨论的目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本题的结果是一个值,我们还可以使用更特殊的值直接解题,取x=-1,,1,由f(-1)≥0,f(1)≥0,得2≤m≤4,再根据f()≥0得m≥4,综合可得m=4.由此可见,从特殊值入手对于避免分类讨论、优化解题思路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
  【小结】由以上的解法分析可知:分离参数、数形结合、特殊化思想是我们有效优化、避免分类的三个策略,我们在解题中优化、避免分类讨论的策略除了这三种策略之外,还会有反客为主(也叫转换变量的方法,即在分离参数会遇到比较繁杂的讨论或者即使容易分离出参数与变量时,但函数的最值却难以求出来,这时可以变换思维角度,把变元和参数换个位置,在结合其它知识,往往可以优化或避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即有时候正面考察问题,需要分多种情况考虑,而如果考察对面,可能情况会显得更简单,这就是正难则反的思想)等策略,采取不同的策略产生的途径和效果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含参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时,要针对题目,抓住问题本质,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灵活优化解题过程,可以达到简捷解题,提高解题速度.下面笔者再提供几个对应的练习,以供大家更好掌握对应知识.
  五、牛刀小试,优劣凸显
  (1)已知函数f(x)=lnx-ax+-1(a∈R),设g(x)=x2-2bx+4,当a=时,若对任意x1∈(0,2),存在x2∈[1,2],使f(x1)≥g(x2),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提示:分离参数策略、数形结合策略、特殊值策略,分析:本题可以直接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来解,但过程会比较繁琐;也可以用分离参数的方法,较常规解法简捷;还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更为直观;还可以用特殊值1和2来缩小参数b的范围,直接可以得到答案.参考答案:b≥.)
  (2)解不等式>2x+a(a>0,且为常数).
  (提示:数形结合策略,分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最简捷,将左边看作函数y=,它表示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a的圆的上半部分;右边可以看作函数y=2x+a,它表示斜率2、在y轴截距为a的直线,再结合图像可得x∈[-a,0).)
  (3)函数f(x)=x2-2ax-4a在[-1,1]上恒大于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提示:分离参数策略,分析:若直接利用二次函数来解答,过程繁琐,若是将参数a分离出来,则可以有效避免分类讨论, f(x)=x2-2ax-4a在[-1,1]上恒成立等价于>a在[-1,1]上恒成立,通过求解可得a<0.)
  (4)若不等式x2+3mx-4<0对任意m∈[0,1]都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提示:反客为主的策略,分析:若是按照常规思路,将x看作主元,则需要分很多种情况来讨论m,无形中增加了解题的负担.而实际上不等式x2+3mx-4<0对任意m∈[0,1]恒成立,因此可以将m看作变量来避免分类讨论.简解:设f(m)=(3x)m+x2-4,由一次函数图像特征可知只要f(0)<0,f(1)<0成立即可,解得-2  (5)已知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提示:正难则反策略,分析:至少存在一个实数,使f(c)>0的情况很多,那我们考虑反面的话,即对于区间[-1,1]上任意的数c都有f(c)≤0.因此只需要满足f(-1)≤0,f(1)≤0,解得p∈(-∞,-3)∪[,+∞),再取其补集可得p∈(-3,).)
  (6)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1] C. (0,1) D. (0,1]
  (提示:特殊值策略,分析:当b=0时,此函数f(x)=lg2x,它在x∈[1,+∞)上单调递增,排除C和D;当时,此函数f(x)=lg(2x-1),它在x∈[1,+∞)上单调递增,排除A,得参考答案C.)
  总之,我们在解题中涉及到分类讨论的类型很多,方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重视分类讨论思想的训练,不断渗透注重优化、避免分类讨论的策略,解题中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一举切中要害,解题过程中要善于从以上所提的几种策略来思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优化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也不能刻意去追求策略的,要靠平时的不断积累运用,要在练习实践中多总结,在解题中恰当地运用,那自然有奇峰报晓春——对分类讨论的优化策略运用自如.
  (作者单位:信宜市信宜中学)
  责任编校 徐国坚
其他文献
小说探究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历来都是高考语文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师生该如何有效备考此类题型?《道德经》说得好,“大道至简”。考生如能学会循层追问,研“文”联“储”,高考小说探究题便会化难为易,甚至迎刃而解。  一、考纲考点解“密”  关于“小说探究题”,最新考纲指出: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期刊
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基础写作  (一)  上周你校就电子版代替纸板教材进行了讨论,请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进行报道。  【写作内容】  【写作要求】  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 信息内容完整, 篇章结构连贯。  (二)  最近,不少高校由学霸领衔的“早起队伍”正
期刊
摘 要:作为潮汕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特点。在国家软实力作用日渐突出的时代,提升区域文化实力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研究表明,当前“潮剧”的发展存在资源整合度低、营销方式粗放、剧目内容守旧、人才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下,潮剧的永续发展要实现由“小农意识”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强国意识”转换,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对接素质教育、创新内容形式与升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留守经历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症状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对956名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一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症状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心理健康良好型、心理困扰型和心理问题风险型,所占总人数比例分别为61%、29%和10%;且三种分类结果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症状影响不显著,而家庭冲突或暴力对心理
期刊
高考政治科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综合训练,最后时间是回归基础。也可按两轮进行,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穿插进行。  政治科第二轮复习时间,由于各校计划不一样,可能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从广州一模结束后,至四月底或五月初;有的学校是从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进入第二轮复习。目标都是一样:巩固基础、整合知识、提升能力、灵活运用、准确作答、规范书写。  为增强第二轮复习的实效
期刊
常言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汇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可以理解其意义,掌握其用法,记忆得牢固。以下是笔者把人教版必修二各单元的重点词汇组成的语篇,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1. 分析.  本题是关于函数、数列、不等式的一个综合问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函数零点的判定、等比数列的求和,以及不等式的放缩等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和思想方法,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以考生比较陌生的函数列(或函数系)的形式呈现,字母多、抽象程度高、难度大,许多考生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据说,安徽29万考生中,本题有近21万是白卷).  3
期刊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3年高考广东卷数学试题与以往相比算是打破了常规,以前几乎是隔年难易交替,因为去年试题比较容易,因此多数人预测今年会很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今年和去年相比难度相当,中规中矩,没有偏题怪题,一切在考生把控之中.保持稳定和注重创新是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近10年的一贯风格,今年也不例外.有很高度区分度,而注重通性通法考和以能力立意是这份数学试题的显著特点,函数题依然是今年
期刊
水既平淡却又神奇.水可随就器皿的外形而任意改变,然而形虽变却积不变.  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P63B组练习第4题为例,解读由于容器的倾斜而引起的水的相应变化,来品味“智水任方圆”在立体几何中的内涵.  一、课本题目  如图,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B′C′D′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面五
期刊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既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又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但很多考生却没有把准集合问题的“脉络”,在解题中常常存在思维“瓶颈”:没有读懂该问题的集合语言,缺乏对集合语言的转化.无独有偶,今年广东高考文理压轴题第(1)问都与集合有关,本文结合今年理科压轴题第(1)问为例,深入分析其问题“脉络”,突破其思维“瓶颈”——集合语言的转化,以期让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