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035-01
摘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述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电视媒介作为农村主要信息传播渠道、且对农民影响最大的媒介。从而在服务三农、协调城乡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对办好农业电视栏目奠定了充分的现实基础。
关键字:农业电视 三农 社会功能 电视栏目 话语权
一、搭建农民话语平台
福柯曾经说过:“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借助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寻求自己利益的实现。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解决民生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听到民声。 所谓话语权,就是能否有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能否有获得说话的机会的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长期以来很少发出声音,农民话语正逐步被媒介主流话语所湮没,农民将遭遇沦为现代社会失语者的尴尬境地。这明显与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这一事实不符。农民并非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非没有能力去表达想法,而是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掌握媒介资源,没有“讲话”的平台。《农民日报》总编辑王太说过:“现在媒体上关于农民的“话”基本上都是媒体人在代言,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农民自己很少有机会直接在媒体上大声“说话”。不是农民没有“说话”的能力和水平,问题在于媒体很少给他们提供直接露脸“说话”的机会。”
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大众媒介所显示的,并不是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说明了大众媒介天然的职责是给予公民话语权与参与权。同时也为农业电视栏目在为农民搭建话语平台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农业电视栏目如何在具体的节目中搭建农民话语平台呢?
首先,调整节目的运作模式,让农民说自己的话。作为一档服务三农民生、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闻专题类节目,《热线村村通》的宗旨就是帮农民说话,促社会和谐。2011年9月19日播出了一期农民潘上海家种的杨树一夜之间被人砍伐50多课,栏目组给予了帮助,让他上镜头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并协助报案,并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
其次,开办各种让农民充分发言的互动节目。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的《我是农民》栏目更是以许许多多真实的农民人物为关注对象,和主持人的真诚对话为主要形式,以独特的视角,以特有的人文关怀,诠释农民的真实形象和动人的一面。
再次,有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议时,让农民参与进行交流,让农民高度的参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当中。
二、沟通城乡,服务三农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重大问题。我国孙立平教授指出,“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这似乎成为一个共识。沟通城乡、解决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在现实社会中,城市与乡村之间显性或隐性的存在一些隔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一部分农民对城市的向往并怀疑的复杂矛盾心态;二、一部分城市居民缺乏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由此衍生的轻农观念。要破除这种城乡的二元意识形态,是需要农村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介—电视进行第三方的沟通,因为在相比之下,电视是大众媒介中覆盖面最广、最易被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电视的传播相关信息以此来消除城乡彼此的隔阂,为沟通城乡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架起一座桥梁。
农业电视栏目在策划阶段就要充分的把握城市受众与农村受众的接受心理。农业电视要沟通城乡,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节目让城市居民与农民消除彼此的隔膜、误解。主要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改变城市受众对农村、农民的“脏、丑、呆、穷”等的错误认知。客观真实地把农村的美、农民的朴素与智慧、农业的可贵呈现给城市受众。二,使得农民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农民供销农副产品、进城务工、旅游等提供信息方面的帮助。
首先,在转换农村居民对城市观念方面。三农栏目《乡村大世界》特别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在节目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先后与数百个地方政府、涉农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栏目还大胆探索媒体服务新农村的新形式新思路,先后推出了“手挽手”行动、“情系农民工”活动,以及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免费广告、农产品应急销售免费广告、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免费广告等大型公益活动,已帮助全国23个省市(区)230多个贫困县推销近500多亿公斤滞销农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切切实实让农民感到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带来的惠处。
其次,在转换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观念方面。2011年8月28日央视权威三农栏目《聚焦三农》播出了一期《无腿老兵:爬行十年去种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大沟村村民马三小大爷由于疾病的缠身失去双腿,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毅然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决定以种树谋生。在贫瘠的太行上深处,这位老兵在山沟里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凭着惊人的意志,独自上山栽树,开始是为了生计,后来是为了绿化家乡的大山。 尽管贫穷,但他始终都没有砍掉一颗树,而是让树茁壮成长,在整个一荒山种植了3000多棵树,演绎着震撼却又真实的“士兵突击”;《乡土》栏目给我们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农村气质样貌,用诗意生动的画面和平实质朴却带有哲思的语言呈现给我们对农村的村容村貌和农村文化鲜为人知的一面。让农民阶层以外的人士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现代农村和当代农民。
参考文献:
[1]王治河.福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59页
[2]朱羽君,徐帆.论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社会建构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4期,第一页
摘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述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电视媒介作为农村主要信息传播渠道、且对农民影响最大的媒介。从而在服务三农、协调城乡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对办好农业电视栏目奠定了充分的现实基础。
关键字:农业电视 三农 社会功能 电视栏目 话语权
一、搭建农民话语平台
福柯曾经说过:“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借助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寻求自己利益的实现。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解决民生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听到民声。 所谓话语权,就是能否有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能否有获得说话的机会的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长期以来很少发出声音,农民话语正逐步被媒介主流话语所湮没,农民将遭遇沦为现代社会失语者的尴尬境地。这明显与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群体这一事实不符。农民并非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非没有能力去表达想法,而是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掌握媒介资源,没有“讲话”的平台。《农民日报》总编辑王太说过:“现在媒体上关于农民的“话”基本上都是媒体人在代言,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农民自己很少有机会直接在媒体上大声“说话”。不是农民没有“说话”的能力和水平,问题在于媒体很少给他们提供直接露脸“说话”的机会。”
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大众媒介所显示的,并不是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说明了大众媒介天然的职责是给予公民话语权与参与权。同时也为农业电视栏目在为农民搭建话语平台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农业电视栏目如何在具体的节目中搭建农民话语平台呢?
首先,调整节目的运作模式,让农民说自己的话。作为一档服务三农民生、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闻专题类节目,《热线村村通》的宗旨就是帮农民说话,促社会和谐。2011年9月19日播出了一期农民潘上海家种的杨树一夜之间被人砍伐50多课,栏目组给予了帮助,让他上镜头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并协助报案,并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
其次,开办各种让农民充分发言的互动节目。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的《我是农民》栏目更是以许许多多真实的农民人物为关注对象,和主持人的真诚对话为主要形式,以独特的视角,以特有的人文关怀,诠释农民的真实形象和动人的一面。
再次,有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议时,让农民参与进行交流,让农民高度的参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当中。
二、沟通城乡,服务三农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重大问题。我国孙立平教授指出,“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这似乎成为一个共识。沟通城乡、解决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在现实社会中,城市与乡村之间显性或隐性的存在一些隔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一部分农民对城市的向往并怀疑的复杂矛盾心态;二、一部分城市居民缺乏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由此衍生的轻农观念。要破除这种城乡的二元意识形态,是需要农村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介—电视进行第三方的沟通,因为在相比之下,电视是大众媒介中覆盖面最广、最易被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电视的传播相关信息以此来消除城乡彼此的隔阂,为沟通城乡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架起一座桥梁。
农业电视栏目在策划阶段就要充分的把握城市受众与农村受众的接受心理。农业电视要沟通城乡,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节目让城市居民与农民消除彼此的隔膜、误解。主要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改变城市受众对农村、农民的“脏、丑、呆、穷”等的错误认知。客观真实地把农村的美、农民的朴素与智慧、农业的可贵呈现给城市受众。二,使得农民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农民供销农副产品、进城务工、旅游等提供信息方面的帮助。
首先,在转换农村居民对城市观念方面。三农栏目《乡村大世界》特别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在节目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先后与数百个地方政府、涉农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栏目还大胆探索媒体服务新农村的新形式新思路,先后推出了“手挽手”行动、“情系农民工”活动,以及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免费广告、农产品应急销售免费广告、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免费广告等大型公益活动,已帮助全国23个省市(区)230多个贫困县推销近500多亿公斤滞销农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切切实实让农民感到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带来的惠处。
其次,在转换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观念方面。2011年8月28日央视权威三农栏目《聚焦三农》播出了一期《无腿老兵:爬行十年去种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大沟村村民马三小大爷由于疾病的缠身失去双腿,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毅然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决定以种树谋生。在贫瘠的太行上深处,这位老兵在山沟里几十年如一日地植树,凭着惊人的意志,独自上山栽树,开始是为了生计,后来是为了绿化家乡的大山。 尽管贫穷,但他始终都没有砍掉一颗树,而是让树茁壮成长,在整个一荒山种植了3000多棵树,演绎着震撼却又真实的“士兵突击”;《乡土》栏目给我们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农村气质样貌,用诗意生动的画面和平实质朴却带有哲思的语言呈现给我们对农村的村容村貌和农村文化鲜为人知的一面。让农民阶层以外的人士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现代农村和当代农民。
参考文献:
[1]王治河.福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59页
[2]朱羽君,徐帆.论和谐社会语境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社会建构功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4期,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