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Java课程的特点,针对目前高职中Java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思路、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技能,更好地完成Java程序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 Java课程;改革思路;实践技能
当前,Java已经发展为一个覆盖面广、效率高、易用性强的技术平台与行业工具,Java也是IT类各职业从业必要条件,所以几乎所有高校都相继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但由于Java 语言的实践性强和开发环境的特殊,怎样教好Java语言,便成为了计算机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人的实际教学,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普遍反映Java很难,害怕学习Java语言。由于是大一新生,在入学前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对于Java语法级别的学习还比较容易接受,例如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程序控制结构等。但是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需要学生用面向对象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设计,这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反应不知该如何理解“面向对象”,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这对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习压力,进而导致害怕编程。
第二,实践教学不够,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课程主要是学习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编程应用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讲解语法细节就占用了大部分课时,而且很难把一个编程问题分解成结构良好的Java程序,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实际的项目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本人多年讲授编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直接讲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即直接讲授《Java程序设计》,不需要先讲《C语言》作铺垫。学习一种编程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其编程思想,找到编程感觉,一旦掌握了编程思想,只要简单了解该语言的语法特点便可触类旁通。而编程思想是在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中潜移默化积累的。直接接触面向对象的思想与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学会将人类的自然思维方法用于程序设计,建立系统与全局的观念。然后,在实践环节和后续课程中,不断学习各种算法、训练编程技巧。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完整的应用系统设计思想的建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出发,掌握编程的一些常用结构和实例算法,逻辑能力就相当于理论指导,实例算法就相当于实战经验,然后逐步提高难度,以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安排课程的好处是首先学习高度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思想方法的基础。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兴趣,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一堂课时学习状态是积极的,兴趣也很浓厚,为此我们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Java语言教学书本上,难免有许多书都是讲述Java语言的发展或特点,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体验过Java语言的初学者,这样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一下就失去了学习激情。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入案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模块为驱动,围绕项目把语法和规则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使Java课程的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案例要浅显易懂,实用价值高,案例的安排注意循序渐进,案例中对一些程序设计中的原则、方法、经验以及一般规律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的编程思路。
2、对于第二个问题,《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上机实践,上机的过程既是对课程内容的实践,也是应用编程的开始。根据编程语言的教学特点,应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在理论讲授后,紧接着是上机实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相互促进。目前我系开设Java语言课程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1:1,本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了许多上机实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提高操作能力。在分析程序时,利用软件实时调试与运行,让学生感受程序的运行过程,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布置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简单的项目,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及信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在讲授本课程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调试一些优秀的源码,这对自我提高、开阔视野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学Java就是看书、听课,当时是明白了,过后马上就忘记了。应该养成多敲键盘的习惯,即使有时候所敲的代码不太明白,可以先运行,看看结果,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了解开发项目的基本流程,为日后从事Java领域的开发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我认为开发环境的选择很重要,我系在Java教学中开发环境的递进是:先使用记事本和JDK,再利用Eclipse。如果一开始就利用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进行教学,不利于对基本语法的掌握。总之,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识与教学方面的需求,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尽可能提供完善的软件、硬件设备及其他教学条件,包括高质量的教材参考书、课程标准、课程实训指导、习题集等,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便利。
Java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展开,注重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其实,教学关键在于因材施教,所以文中所提及的措施,也不一定适合所有Java教学活动,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席,王志强.国内外Java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
[2]朱平.Java程序设计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02),46-48.
[3]孙伟.《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5.
[关键词] Java课程;改革思路;实践技能
当前,Java已经发展为一个覆盖面广、效率高、易用性强的技术平台与行业工具,Java也是IT类各职业从业必要条件,所以几乎所有高校都相继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但由于Java 语言的实践性强和开发环境的特殊,怎样教好Java语言,便成为了计算机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人的实际教学,发现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普遍反映Java很难,害怕学习Java语言。由于是大一新生,在入学前没有任何语言基础,对于Java语法级别的学习还比较容易接受,例如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程序控制结构等。但是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需要学生用面向对象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设计,这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很多学生反应不知该如何理解“面向对象”,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晰,这对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习压力,进而导致害怕编程。
第二,实践教学不够,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课程主要是学习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编程应用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讲解语法细节就占用了大部分课时,而且很难把一个编程问题分解成结构良好的Java程序,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实际的项目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本人多年讲授编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直接讲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即直接讲授《Java程序设计》,不需要先讲《C语言》作铺垫。学习一种编程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其编程思想,找到编程感觉,一旦掌握了编程思想,只要简单了解该语言的语法特点便可触类旁通。而编程思想是在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中潜移默化积累的。直接接触面向对象的思想与方法,其特点是首先学会将人类的自然思维方法用于程序设计,建立系统与全局的观念。然后,在实践环节和后续课程中,不断学习各种算法、训练编程技巧。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完整的应用系统设计思想的建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出发,掌握编程的一些常用结构和实例算法,逻辑能力就相当于理论指导,实例算法就相当于实战经验,然后逐步提高难度,以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样安排课程的好处是首先学习高度抽象的思维方法,建立系统和全局的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思想方法的基础。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兴趣,学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般来说,学生在第一堂课时学习状态是积极的,兴趣也很浓厚,为此我们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Java语言教学书本上,难免有许多书都是讲述Java语言的发展或特点,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体验过Java语言的初学者,这样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一下就失去了学习激情。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入案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模块为驱动,围绕项目把语法和规则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使Java课程的教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案例要浅显易懂,实用价值高,案例的安排注意循序渐进,案例中对一些程序设计中的原则、方法、经验以及一般规律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的编程思路。
2、对于第二个问题,《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上机实践,上机的过程既是对课程内容的实践,也是应用编程的开始。根据编程语言的教学特点,应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在理论讲授后,紧接着是上机实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相互促进。目前我系开设Java语言课程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1:1,本人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了许多上机实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提高操作能力。在分析程序时,利用软件实时调试与运行,让学生感受程序的运行过程,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布置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训课题,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简单的项目,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及信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在讲授本课程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调试一些优秀的源码,这对自我提高、开阔视野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学Java就是看书、听课,当时是明白了,过后马上就忘记了。应该养成多敲键盘的习惯,即使有时候所敲的代码不太明白,可以先运行,看看结果,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了解开发项目的基本流程,为日后从事Java领域的开发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我认为开发环境的选择很重要,我系在Java教学中开发环境的递进是:先使用记事本和JDK,再利用Eclipse。如果一开始就利用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进行教学,不利于对基本语法的掌握。总之,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识与教学方面的需求,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尽可能提供完善的软件、硬件设备及其他教学条件,包括高质量的教材参考书、课程标准、课程实训指导、习题集等,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便利。
Java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展开,注重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其实,教学关键在于因材施教,所以文中所提及的措施,也不一定适合所有Java教学活动,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席,王志强.国内外Java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
[2]朱平.Java程序设计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02),46-48.
[3]孙伟.《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