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型肝炎患者血清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机 构】
: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一医院
【出 处】
:
中华传染病杂志
【发表日期】
:
1991年09期
其他文献
1985年8月,作者对上海市卫生学校918名新生在入学前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检查,结果50.4%阳性,HBsAg、抗-HBs和抗-HBc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8.2%、29.3%和38.1%。以后用北京、上海和美国(Merck)产的疫苗接种220名HBVM阴性者,在0, 1,6 月三次接种。剂量:北京疫苗20µg/次,上海和Merck疫苗各为10µg/次。初种后7个月,北京、上海和Merck
40例经肝活检证实的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以强力宁80~100ml/次,6个月疗程(21例);另一组为常规用一般护肝药6个月(19)例)。结果提示强力宁组降ALT有效率为86%,降SB有效率为78%,对照组分别为74%和60% (P>0.05)。强力宁组升白蛋白有效率为67%,降球蛋白为50%,对照组分别为32%与0%(P<0.05)。强力宁组HBeAg阴转率为6
本文用我院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2制备兔心内膜炎模型,试验中采用心脏多道仪监测插管全过程,对导管近心端进行定位,对赘生物中的细菌进行计数,结果表明,非细菌性心内膜炎组和MRSA细菌性心内膜炎组的导管位置均在主动脉瓣下,且有赘生物产生。经细菌学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细菌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的成立。本文认为,该模型为临床前药理研究提供了一个严格的体内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