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能只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待网络的正确观点。在教学时教师也不能只去照本宣科,只讲“技术”不讲“意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调整学习内容,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55
早先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很喜欢,但是现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逐渐丧失,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年齡越来越小,而他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已经掌握,而我们课本当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热情,而许多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上网或者玩游戏,所以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我们还得认真想点办法。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在的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因此他们对于这些内容有一种偏好,而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他们从小就对此有一种“依存症”。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缺少伙伴,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于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促使他们走向网络,在网络当中,他们可以重塑自己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学习的压力,这些都使得一些学生更加趋向于网络,有的学生甚至于出现了沉迷网络的倾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种手段,但是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恰当使用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如果沉迷其中,却只有害而无一利。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学生上网没有办法完全监控,而网络当中却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由于现在的教材版本过老,在教学时,我们使用的软件相对较新,所以我们还应当根据实际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在教材当中的内容确实很简单,许多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只要进行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这种理解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设置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教师也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内容完全讲述清楚,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之后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诸如在PowerPoint当中自定义动画,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其实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在教材当中所介绍的只是简单的设置,对这些设置的介绍也只是一些基本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这些内容,学生肯定不会喜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提升对学生的需求。诸如在设置动画切换方式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1)要根据讲稿的内容来设置切换方式;(2)切换的方式要与内容相配套;(3)切换方式要新颖。这些要求似乎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需要学生不断改进调试,而学生评判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对自己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设置时会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而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逐渐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使用到的知识肯定不是单一的知识,他们需要查阅资料,而查询资料的过程,又是学生知识不断积累和拓展的过程。如果学生是通过上网搜索资源,那么这更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网络当中搜索相关知识的方法,这些对于提升学生水平很有帮助。
三 、有机整合其他学科内容
有时候,我们往往有这么一种困惑,这就是学生学习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却仍然不会。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其他学科方面的问题,诸如利用EXCEL当中的函数公式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选择一个公式,如求和,先让学生去设置好计算公式,再让学生去改变相关参数。如果学生已经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将计算结果换算成为图形,这样学生在改变参数的时候,计算结果以及图形都会发生变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到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有数学方面的知识,也更让学生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以及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 、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协作精神
在提交信息技术作品时,有一些学生的作品很精美,整个版面感觉很有整体性,但是有些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效果却不是太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也就是他们在完成任务是只是按照要求去做,而没有过多地考虑优化、美化、搭配、组合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学生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应当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任务,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恐怕很难胜任,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协作。因此在协作完成任务时,教师先应当引导学生将任务的方案做出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去实践,完成之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整个过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来参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学习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的照本宣科,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去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參考文献:
[1] 张志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化浅议[J].考试周刊,2015(95).
[2] 缪芝.信息技术只是“实学”的手段[J].成才与就业,2014(11).
[3] 黄志东.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4] 吴文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55
早先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很喜欢,但是现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逐渐丧失,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年齡越来越小,而他们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已经掌握,而我们课本当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热情,而许多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上网或者玩游戏,所以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我们还得认真想点办法。
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在的许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因此他们对于这些内容有一种偏好,而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他们从小就对此有一种“依存症”。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缺少伙伴,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于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从而促使他们走向网络,在网络当中,他们可以重塑自己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学习的压力,这些都使得一些学生更加趋向于网络,有的学生甚至于出现了沉迷网络的倾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只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种手段,但是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恰当使用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如果沉迷其中,却只有害而无一利。
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学生上网没有办法完全监控,而网络当中却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不能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由于现在的教材版本过老,在教学时,我们使用的软件相对较新,所以我们还应当根据实际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在教材当中的内容确实很简单,许多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只要进行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这种理解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设置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教师也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内容完全讲述清楚,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之后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诸如在PowerPoint当中自定义动画,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其实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在教材当中所介绍的只是简单的设置,对这些设置的介绍也只是一些基本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这些内容,学生肯定不会喜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提升对学生的需求。诸如在设置动画切换方式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1)要根据讲稿的内容来设置切换方式;(2)切换的方式要与内容相配套;(3)切换方式要新颖。这些要求似乎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需要学生不断改进调试,而学生评判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对自己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设置时会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而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就逐渐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使用到的知识肯定不是单一的知识,他们需要查阅资料,而查询资料的过程,又是学生知识不断积累和拓展的过程。如果学生是通过上网搜索资源,那么这更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网络当中搜索相关知识的方法,这些对于提升学生水平很有帮助。
三 、有机整合其他学科内容
有时候,我们往往有这么一种困惑,这就是学生学习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却仍然不会。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其他学科方面的问题,诸如利用EXCEL当中的函数公式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选择一个公式,如求和,先让学生去设置好计算公式,再让学生去改变相关参数。如果学生已经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将计算结果换算成为图形,这样学生在改变参数的时候,计算结果以及图形都会发生变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到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有数学方面的知识,也更让学生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以及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 、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协作精神
在提交信息技术作品时,有一些学生的作品很精美,整个版面感觉很有整体性,但是有些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效果却不是太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也就是他们在完成任务是只是按照要求去做,而没有过多地考虑优化、美化、搭配、组合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学生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应当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任务,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恐怕很难胜任,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协作。因此在协作完成任务时,教师先应当引导学生将任务的方案做出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去实践,完成之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整个过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来参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学习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的照本宣科,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去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參考文献:
[1] 张志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化浅议[J].考试周刊,2015(95).
[2] 缪芝.信息技术只是“实学”的手段[J].成才与就业,2014(11).
[3] 黄志东.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4] 吴文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