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一线操作人员,结合本校的学生素质特点、学校的师资与设备情况,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归纳并形成了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机械专业学生实训实作模式,并付诸实践,得到了验证。这套模式缘于我们教学中的三大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逐步形成的。这套模式有以下四个大原则:学生实践活动先于理论、理论教学围绕实训实作、学生技能的系统性与生产技能技巧的融合、学生角色转换的桥梁。这种模式将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况面前不断修正与完善。
  【关键词】实训模式 轮训 实训先行
  【中图分类号】TH-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55-01
  我校机械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作,通过学生的实作,反过来加深、巩固、完善、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围绕这一主线,学校机械教研组全体教师一道,多次就学生实训实作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学生实训模式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再實践。经过最近几年的反复验证,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实作模式已逐渐成熟,并将在今后的具体运作中不断地去修正和完善。
  实训模式的探索,缘于我们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学生知识结构的矛盾;二是学生技能训练与师资、机床设备的矛盾;三是学生在校所具有的技能与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是我校学生实训的瓶颈,同时也为我校探索与实践实训模式提供了契机。化解了这三个问题就为我校实训模式构建了骨架。
  通过对上面三个问题的深刻剖析,分析原因、寻方案、找对策,形成和发展了一套我校目前采用的实训模式。
  一、认识实习提前与系统实训“同步”相结合
  为了将专业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一把游标卡尺要教五遍、甚至十遍才会的学生,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呢?过去我们所采用是理论教学与实训同步,表面上看行的通,但是由于设备、师资、学生人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实训始终滞后理论教学,这样的后果是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奏效,相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对理论的巩固与提高了。
  针对实训同步所存在的弊端,我校本学期采用了实训提前的方案。将后续课程的实训提前进行,将车工、钳工、铣工、数控的操作提前到第一学期,让学生进行认识实习,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演示,讲解基本的知识点,将一些相对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在与设备的交流中对后续课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以消除对专业理论的恐惧感。对专业上今后要用到的工量具,发动组上全体教师,分人定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量具的识读与正确使用让一年级新生人人过手,以增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技能的信心,为下一步的技能学习铺平道路。这种提前从时间节点来说是大提前。
  而理论课程的系统实训环节又需要“同步”。这种“同步”从时间节点来说,实训提前的时间不多,一般在二周以内,通俗讲就是在做中去学,将与实训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与学生实训同步,其余属于提升方面的知识点相对延后,以确保实训时的专业知识点实用、够用。专业课教师与车间指导教师配合,补充一些实训时已使用,而理论上又必须尽快补上的扩充、提高方面的内容。
  将认识实习提前与系统实训“同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讲就是降低学生的入门门槛,让学生在做中去学,在学中去做,在实践中去想、去问为什么,要比对着教材问原因要容易得多。我曾经对我校的一个现象进行过深入思考与研究:长时间在车间参加车工、铣工操作集训的同学,数控编程能力都较强。数控编程不外乎刀路、坐标和指令,而学生在集训中对刀具移动的轨迹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实训相对前移好处多。
  二、车间实训与将操作“搬”进教室相结合
  学生进入车间实训与实作,是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前提,但是由于受到生产设备数量、种类、配套情况以及学生人数的约束,基于学生安全、设备安全以及教学效果诸多方面进行考量,学生只能分批次轮流进行实际操作。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大量使用车间的实际操作视频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将车间指导教师的实作视频“搬”进教室。专业课教师在播放技能训练视频时,将视频中出现的技能技巧、操作要领、注意事项讲清讲透,并将其中的“为什么”整理出来,呈现给学生,这就是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学生在观看中所获得的技能又很快能在实训中得到验证。这种方式也符合当前中职学生的认知习惯与认知特点,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认真观察,在视频中获得营养的同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而且变通能力了好得多,这就是视频中的“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系统教学与分批次强化实作训练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习分为认识实习、实训(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实作(为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三大块,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我们的学生都必须经过这三道关。
  对于学生来讲,由于生产产品存在单一性,加上生产操作人员不便于频繁更换,以免产生过高的废品率,这是现代生产效率要求所决定,因此学生技能的全面性、系统性受到极大影响。我校作为宁江机床厂的生产实习基地,为该厂生产机床配件;和都江堰欣荣铸造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为其生产加工内燃机配件,结合我校的师资优势,为该厂试制多款出口产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感到生产的产品种类太过单一,不利于学生的技能的提高,因此我们又和周边的几个企业建立联系,为其代加工产品,以丰富我们的产品种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由于我们是以教学为主,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线,生产是为教学服务的,产品单一,有利于生产,容易有比较高的生产率和相对较低的废品率,但不利于教学,当然生产实作的优点也很明显,让学生通过生产实作的磨炼,掌握获得合格产品的方法与技能,并在心目中树立产品质量的观念,这种观念,不经过产品的生产是无法取得的。
  鉴于产品种类的不足一直困扰着我们,为此将生产实作与系统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学生角色转换与技能接轨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线,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宗旨,为了学生能尽快完成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进行接轨,我校采用了二套考核机制,一方面必须完成系统的技能训练并达标,送入车间进行生产实作后也必须能生产合格产品,由车间管理教师进行定级。
  五、结束语
  在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思路中,教务领导和机械组的教师一道群策群力,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完善,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实训实作模式,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训前移、理论教学操作化、系统学习与项目强化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融合。这种模式经过我校近年的实践验证,是有效的,同时我们将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一模式进行修正与完善,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宗旨。
其他文献
讨论了一类时滞互联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不同于以往的结论,所讨论系统中的不确定非线性互联项关于一具有未知增益的高阶多项式的函数有界,且不要求系统满足匹配条件。首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