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材料骨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制备可降解材料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修复骨肉瘤造成的骨缺损是当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热点.目的:确定壳聚糖/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配比,优化骨支架力学性能.方法:基于挤出式3D打印技术制备壳聚糖/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骨支架,以最大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以乙酸浓度(1.5%,2%,2.5%,3%)、壳聚糖溶液浓度(2%,3%,4%,5%)、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质量比(1:5,1:6,1:7,1:8)、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壳聚糖溶液:聚乙烯醇凝胶质量体积比(1 g:1 g:0 mL,2 g:1 g:1 mL,2 g:1 g:1.2 mL,2 g:1 g:1.4 mL)四因素为自变量,得到最佳材料配比.表征最佳配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相组成与结合方式、孔隙率与降解性能.结果 与结论:①正交实验结果显示,乙酸浓度为3%、壳聚糖溶液浓度为5%、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质量比=1:6、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壳聚糖溶液:聚乙烯醇凝胶=2 g:1 g:1.4 mL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②最佳配比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孔隙率为(52.0±1.5)%,最大抗压强度达6 MPa,X-射线衍射扫描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主要结合方式为物理共混;复合材料支架具有一定的降解性能,但在测试时间内失重率较低,降解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③结果 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利用环状RNA(circRNA)调控干细胞分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将circRNA负载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成骨性能,为研发骨缺损修复新型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敲低circRNA mmu_circ_0001775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推测miR-335-5p关系最为密切的上游circRNA为mmu_circ_0001775,将敲低mmu_circ_0001775的慢病毒、阴性对照病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q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诱导7,14 d
背景:节段性骨缺损容易发生不愈合,其治疗是一个巨大的临床挑战.此外,人口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增加使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这类成骨不良人群骨折愈合的新方法.目的:评估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富血小板血浆移植结合体外冲击波这种新型联合治疗策略在骨质疏松性骨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将经过体外冲击波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富血小板血浆共培养,通过CCK-8和活死染色法检测细胞生物相容性,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RT-PCR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建立骨质疏松新西兰大白兔模型,并制备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