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作由来☆
1872年,富有的出版商乔治·夏尔潘蒂埃迎娶了美丽的文艺女性玛格丽特·路易斯·勒莫尼耶。很快这对年轻的夫妻就拥有了一个可人的女儿,三年后他们又获得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保罗,夫妇俩从此成为巴黎幸福家庭的楷模。先生乔治与著名作家福楼拜、左拉、莫泊桑和龚古尔都有合作,在事业上他们携手取得了世界级的影响力。而在艺术趣味上,他们又因眼光独到而永载史册—— 他们是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的重要赞助者。印象派新颖的理念与表现深得夏尔潘蒂埃夫妇的欣赏,他们尤其对雷诺阿情有独钟。夏尔潘蒂埃夫人的客厅是当时巴黎知识界的圣地,这位美丽的夫人每周五都会举办一个沙龙,邀请艺术家、作家和政治家一同做客,促成文学艺术的交流,这使得雷诺阿进入了夫人时尚而富裕的社交圈。或许是为了感谢艺术知音慷慨的羽翼,雷诺阿为夏尔潘蒂埃夫妇绘制了多幅的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即是这幅《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现今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画面意境☆
这幅名作诞生于雷诺阿家中,艺术家没有为创作而挪动哪怕是一件家具,因而一种随意自在的家庭氛围弥漫了整幅作品。在画面中,夏尔潘蒂埃夫人衣着高雅,衣领、袖口与裙边精美的细节暗示了其品味的不凡与奢华。她斜倚在绣花沙发上,身旁一双令人羡慕的儿女—— 小儿子保罗紧挨着她,为了与姐姐相衬,母亲将他打扮成了女孩子的样子,粉雕玉琢而令人忍俊不禁;然而保罗一点也没有生气,他正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姐姐,看着她坐在温顺的宠物犬身上,一边聊天一边拨弄着。有趣的是,这只名为波特的大狗眼神中充满了人性的无奈,它像是在对画外的我们说:你们瞧!这姑娘实在是太顽皮了。
再观察下这一家子的周围,他们正被考究的家具包围着—— 家具都是精工细作的时尚款,其后的屏风更是装饰着日本最新潮的孔雀、白禽和人物,因而充满了富丽的异域风情。画面的主色调是红色、黄色和绿色,夫人黑色的衣裙盖压全局,而使孩子们蓝白相间的裙子更显轻盈鲜亮。雷诺阿喜欢以暖色调造就女士光艳迷人的魅力,大块黑白对比的使用则使女性的肌肤更加白皙。画家和西斯莱一样,喜欢使用玫瑰色、紫色、橘红和金黄色,因为它们不仅会使人物的皮肤显得透明娇嫩,还会使画面给人以欢快、幸福的感觉,这种特点大多表现在雷诺阿的室内人物和女人体上。通观整幅作品,艺术家在其中显示出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赞颂,它是理想却又是现实中的—— 画中的一家人都优雅地不似凡俗,这种优雅并不仅仅是通过奢华的外在衬托出来的,而是夫人本身充满了平和善良的美德,因而她的子女不管在外貌还是教养上也都极为出色。
☆画面之外☆
对于新兴的家庭生活,我们华夏族的民歌《诗经·周南》曾唱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先人以桃花鲜艳如火、果实累累类比,表达了对出嫁新娘的美好祝愿。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曲家庭的赞歌,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能给家庭带来和谐欢乐的美好未来。而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是没有时代和国界限制的。无论是数千年前周朝的新娘,还是一百年前法兰西的夏尔潘蒂埃夫人,她们都以其自身美好的品质收获了人生满满的幸福。
而从诗人再到艺术家,从中国再到法国;今天的我们通过艺术的眼睛,通过雷诺阿富丽优雅的《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又捕捉到了存乎艺术的新的美好—— 锦绣芳华,宜其室家。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供稿,郑勤砚编审)
1872年,富有的出版商乔治·夏尔潘蒂埃迎娶了美丽的文艺女性玛格丽特·路易斯·勒莫尼耶。很快这对年轻的夫妻就拥有了一个可人的女儿,三年后他们又获得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保罗,夫妇俩从此成为巴黎幸福家庭的楷模。先生乔治与著名作家福楼拜、左拉、莫泊桑和龚古尔都有合作,在事业上他们携手取得了世界级的影响力。而在艺术趣味上,他们又因眼光独到而永载史册—— 他们是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的重要赞助者。印象派新颖的理念与表现深得夏尔潘蒂埃夫妇的欣赏,他们尤其对雷诺阿情有独钟。夏尔潘蒂埃夫人的客厅是当时巴黎知识界的圣地,这位美丽的夫人每周五都会举办一个沙龙,邀请艺术家、作家和政治家一同做客,促成文学艺术的交流,这使得雷诺阿进入了夫人时尚而富裕的社交圈。或许是为了感谢艺术知音慷慨的羽翼,雷诺阿为夏尔潘蒂埃夫妇绘制了多幅的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即是这幅《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现今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画面意境☆
这幅名作诞生于雷诺阿家中,艺术家没有为创作而挪动哪怕是一件家具,因而一种随意自在的家庭氛围弥漫了整幅作品。在画面中,夏尔潘蒂埃夫人衣着高雅,衣领、袖口与裙边精美的细节暗示了其品味的不凡与奢华。她斜倚在绣花沙发上,身旁一双令人羡慕的儿女—— 小儿子保罗紧挨着她,为了与姐姐相衬,母亲将他打扮成了女孩子的样子,粉雕玉琢而令人忍俊不禁;然而保罗一点也没有生气,他正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姐姐,看着她坐在温顺的宠物犬身上,一边聊天一边拨弄着。有趣的是,这只名为波特的大狗眼神中充满了人性的无奈,它像是在对画外的我们说:你们瞧!这姑娘实在是太顽皮了。
再观察下这一家子的周围,他们正被考究的家具包围着—— 家具都是精工细作的时尚款,其后的屏风更是装饰着日本最新潮的孔雀、白禽和人物,因而充满了富丽的异域风情。画面的主色调是红色、黄色和绿色,夫人黑色的衣裙盖压全局,而使孩子们蓝白相间的裙子更显轻盈鲜亮。雷诺阿喜欢以暖色调造就女士光艳迷人的魅力,大块黑白对比的使用则使女性的肌肤更加白皙。画家和西斯莱一样,喜欢使用玫瑰色、紫色、橘红和金黄色,因为它们不仅会使人物的皮肤显得透明娇嫩,还会使画面给人以欢快、幸福的感觉,这种特点大多表现在雷诺阿的室内人物和女人体上。通观整幅作品,艺术家在其中显示出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赞颂,它是理想却又是现实中的—— 画中的一家人都优雅地不似凡俗,这种优雅并不仅仅是通过奢华的外在衬托出来的,而是夫人本身充满了平和善良的美德,因而她的子女不管在外貌还是教养上也都极为出色。
☆画面之外☆
对于新兴的家庭生活,我们华夏族的民歌《诗经·周南》曾唱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先人以桃花鲜艳如火、果实累累类比,表达了对出嫁新娘的美好祝愿。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曲家庭的赞歌,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能给家庭带来和谐欢乐的美好未来。而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是没有时代和国界限制的。无论是数千年前周朝的新娘,还是一百年前法兰西的夏尔潘蒂埃夫人,她们都以其自身美好的品质收获了人生满满的幸福。
而从诗人再到艺术家,从中国再到法国;今天的我们通过艺术的眼睛,通过雷诺阿富丽优雅的《夏尔潘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又捕捉到了存乎艺术的新的美好—— 锦绣芳华,宜其室家。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供稿,郑勤砚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