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将近年来学术界对清朝《理藩院则例》的资料整理、研究概况,作一简要回顾,主要对其名称出现的时间、与《蒙古律例》的关系、体例版本、性质等有争议的问题作了阐述,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理藩院则例》的关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近年来学术界对清朝《理藩院则例》的资料整理、研究概况,作一简要回顾,主要对其名称出现的时间、与《蒙古律例》的关系、体例版本、性质等有争议的问题作了阐述,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理藩院则例》的关注。
其他文献
人力资本入股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家、经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等)以其人力资本折股投入企业,按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股份份额多少领取股利(在企业盈利时)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一种企业组织创新制度。本文对实施人力资本入股必须解决的人力资本量化、人力资本股东的收入模式、人力资本股东的有限责任承担、人力资本流动性和改制后的治理结构安排等相关难点问题进行了框架性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区域分布变化非常明显。通过调研,本文分析了“北上”是外商投资区域间转移的主要特征及原因,而“西进”不是目前外资进行区域间转移的主要方向,但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相对较好,并指出其原因;同时,调研中还发现,沿海地区外资向所在省较落后地区转移的现象明显。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重点杂志分析与专家讨论、国内产业组织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产业组织若干问题研究在2003年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值得关注的研究动向。
近年来企业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协作和价值链的分解与组合在动机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对市场“切片”来获得集成经济。集成经济来源于企业对不同边际生产力要素的更充分利用。本文构造了一个关于集成经济的分析框架,并用该分析框架解释了分销商拥有的网络优势的来源、国际产业转移的微观机理,解释了“供应链”、“外包”、“生产模块化”、“微缩化”、“企业间网络”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纵向一体化可以很好地解决物质资本的专用性问题,然而对人力资本专用性造成的“套牢”无能为力。通过降低交易双方对一般性投资的激励,从而提高专用性投资的激励,联合所有权使得“套牢”的收益最小而成本最高。因此,联合所有权不仅可以解决物质资本专用性问题,也是解决人力资本套牢问题的有效途经。
本文首先论述了“系统经济,整合为王”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把经济系统的实际资源位结构构造成凹集是整合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资源的必要条件,这为如何发展系统经济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模型,推广了国际贸易理论的Heckscher—Ohlin定理,提出了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如何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的对策性建议和必须进行的观念转变;最后,在对科斯企业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凹集模型,进一步指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的新理念。
本文认为,当“经理革命”的内涵已超出了两权分离的范畴之后,现代公司在两权关系上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禁忌,超越现有各种应对“经理革命”模式的局限性,通过使经理有序地获得公司最大甚至是控股股权份额的途径,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在构造企业家成长和有序更替机制基础上的重新结合。只有这样,被两权分离所颠覆的公司成功逻辑才能够被重新树立,公司的发展及股东的长远利益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21世纪前20年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程度和进度,直接关系着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对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做了回顾和总结;遵照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制定出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并参照五个方面的依据,确定了各指标的目标值;采用标准比值法对中部六省2003—200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并就加快中部六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