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患者治疗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20例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医护人员介绍华法林抗凝知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关于华法林抗凝的用药指导。结果:试验组的平均得分(10.63±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分(8.2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新处方和既往服用2个亚组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結论:研究发现药师干预有助于改善华法林抗凝患者的认知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师干预;华法林;抗凝;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2-02
本文为探讨药师干预对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度的影响,现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20例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20例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6~79岁,平均年龄为(59.68±2.64)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为(60.07±2.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方案,由护理人员介绍华法林的相关知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给予试验组患者抗凝用药教育,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再教育。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由护士对其进行用药知识评估,对于不能答对所有问题的患者进行补充教育和用药指导[1]。
1.3评价标准[2]
为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本院自行设计了《华法林用药知识评估问卷》,共13题,每题1分,包括了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监测指标、检测频率等等,答对1题记1分,答错为 0 分。将认知程度分为4级,优秀:11~13分,良好:8~10分,及格:5~7分,不合格:1~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x?±s)方式进行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情况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主要集中在优秀(11~13分),对照组患者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主要集中在良好(8~10分),试验组患者的不及格、及格、优秀等情况比较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认知度比较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得分(10.63±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分(8.2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新处方和既往服用2个亚组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2.3药师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度的变化
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认知度评分(7.36±1.98)显著高于入院时的认知度评分(10.45±2.3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再接受药师干预后提高了原有对抗凝治疗的认知度。
3 讨论
华法林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抗凝药,主要应用于防治血栓塞性疾病。临床资料显示,华法林不仅对预防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华法林也是公认的可长期服用的药物[3]。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患者的用药的认知程度和遵医嘱服从性密不可分,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得分(10.63±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分(8.2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新处方和既往服用2个亚组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也就是说通过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治疗的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向倩, 母光妍, 赵楠,等. 基于基因型检测的药学干预对住院患者应用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5):259-5.
[2]伍世全, 谭彩虹, 董玉华. 药师干预模式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16-18.
[3]李进峰, 丛日楠, 张建利.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药学实践路径的实施及评价[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4, 23(4):243-246.
[4]蒋捷, 谢秋芬, 向倩,等. 药师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患者治疗认知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13):1315-1317.
【关键词】药师干预;华法林;抗凝;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2-02
本文为探讨药师干预对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度的影响,现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20例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120例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6~79岁,平均年龄为(59.68±2.64)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为(60.07±2.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方案,由护理人员介绍华法林的相关知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给予试验组患者抗凝用药教育,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再教育。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由护士对其进行用药知识评估,对于不能答对所有问题的患者进行补充教育和用药指导[1]。
1.3评价标准[2]
为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本院自行设计了《华法林用药知识评估问卷》,共13题,每题1分,包括了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监测指标、检测频率等等,答对1题记1分,答错为 0 分。将认知程度分为4级,优秀:11~13分,良好:8~10分,及格:5~7分,不合格:1~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x?±s)方式进行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情况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主要集中在优秀(11~13分),对照组患者的出院用药知识评估得分主要集中在良好(8~10分),试验组患者的不及格、及格、优秀等情况比较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认知度比较
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得分(10.63±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分(8.2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新处方和既往服用2个亚组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2.3药师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度的变化
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认知度评分(7.36±1.98)显著高于入院时的认知度评分(10.45±2.3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再接受药师干预后提高了原有对抗凝治疗的认知度。
3 讨论
华法林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抗凝药,主要应用于防治血栓塞性疾病。临床资料显示,华法林不仅对预防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华法林也是公认的可长期服用的药物[3]。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患者的用药的认知程度和遵医嘱服从性密不可分,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平均得分(10.63±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分(8.22±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新处方和既往服用2个亚组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也就是说通过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治疗的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向倩, 母光妍, 赵楠,等. 基于基因型检测的药学干预对住院患者应用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5):259-5.
[2]伍世全, 谭彩虹, 董玉华. 药师干预模式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16-18.
[3]李进峰, 丛日楠, 张建利.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药学实践路径的实施及评价[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4, 23(4):243-246.
[4]蒋捷, 谢秋芬, 向倩,等. 药师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患者治疗认知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13):1315-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