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中由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与法律意识较差而导致的利用职务之便的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而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作为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高校要认清社会现状,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以高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开设至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法律;课程;教学成效;措施
高校中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开设旨在于提高學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能够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作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保证高校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维持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但仅凭当前开设的课程很难实现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本质上的提升,高校教育者仍需不断加强对于相关教学的重视程度,保证从学生的意识水平到实践水平都能实现质的飞跃,满足社会稳定且长久发展的需求。
1 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1.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当前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且略显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育者作为整个课堂主导者,全权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学生只是对老师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很难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通过课堂直观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且当前的学期制教学对教学进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者为了追求进度常常忽视对学生课堂掌握程度的考察,加之高校相对中学的管理更加松散,不仅表现在课堂管理方便,也很少有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因此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1.2 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单调
当前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略显单调,很难适应当代学生对于日常教学的需求。在内容上,我国高校目前使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以理论的传授为主,对于定义和相关理论的描述占据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而对于实例的列举和解说通常只是一笔带过,这样的课本结构影响学生对抽象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定义的理解,自然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1.3 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通过划分专业并且开设专业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却往往忽视了人才招聘对于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根本要求,这样的高校教育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却使学生在道德和法律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很难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因此高校教育者在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长远发展,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注入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措施
2.1 提高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要从自身出发,审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努力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用人单位现已将个人素质作为衡量求职者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实现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审核标准。因此,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调动大量的教学资源用于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将个人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当中,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束缚
当前枯燥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不利于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将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独立思考过程的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教育者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中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讨论,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打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真正提高高校学生对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
2.3 对教材进行改进,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取代单纯的理论知识。
单调的课本内容也是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材的编写也越来越讲求方法,教材编写者首先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筛选,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阶段作为内容筛选的主要标准,将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填入课本。与此同时,课本内容要向着情感性的趋势发展,除了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添加相关的内容来保证与学生情感方面的沟通,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在教材中添加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和时政新闻,利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在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
3 小结
高校作为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来顺应当今的就业形势,因此在要求人才全方位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养成,通过提高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束缚,使用互动教学法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对教材进行改进,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取代单纯的理论知识,在帮助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等方法实现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提升,为社会注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彤.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6-6.
[2]唐月慧.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以《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71.
作者单位
开封大学医学部开封卫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当今社会中由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与法律意识较差而导致的利用职务之便的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而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作为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高校要认清社会现状,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以高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开设至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法律;课程;教学成效;措施
高校中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开设旨在于提高學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能够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作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保证高校能够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维持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但仅凭当前开设的课程很难实现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本质上的提升,高校教育者仍需不断加强对于相关教学的重视程度,保证从学生的意识水平到实践水平都能实现质的飞跃,满足社会稳定且长久发展的需求。
1 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1.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当前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且略显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育者作为整个课堂主导者,全权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学生只是对老师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很难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通过课堂直观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且当前的学期制教学对教学进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者为了追求进度常常忽视对学生课堂掌握程度的考察,加之高校相对中学的管理更加松散,不仅表现在课堂管理方便,也很少有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因此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1.2 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单调
当前高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略显单调,很难适应当代学生对于日常教学的需求。在内容上,我国高校目前使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以理论的传授为主,对于定义和相关理论的描述占据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而对于实例的列举和解说通常只是一笔带过,这样的课本结构影响学生对抽象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定义的理解,自然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1.3 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通过划分专业并且开设专业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却往往忽视了人才招聘对于个人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根本要求,这样的高校教育模式虽然保证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却使学生在道德和法律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很难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因此高校教育者在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长远发展,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注入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措施
2.1 提高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要从自身出发,审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努力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用人单位现已将个人素质作为衡量求职者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实现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审核标准。因此,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调动大量的教学资源用于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将个人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当中,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束缚
当前枯燥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不利于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将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独立思考过程的同时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教育者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中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讨论,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打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真正提高高校学生对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
2.3 对教材进行改进,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取代单纯的理论知识。
单调的课本内容也是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材的编写也越来越讲求方法,教材编写者首先要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筛选,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阶段作为内容筛选的主要标准,将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填入课本。与此同时,课本内容要向着情感性的趋势发展,除了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添加相关的内容来保证与学生情感方面的沟通,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在教材中添加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和时政新闻,利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在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学习效率。
3 小结
高校作为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来顺应当今的就业形势,因此在要求人才全方位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养成,通过提高高校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束缚,使用互动教学法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对教材进行改进,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取代单纯的理论知识,在帮助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等方法实现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提升,为社会注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彤.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成效的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6-6.
[2]唐月慧.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以《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71.
作者单位
开封大学医学部开封卫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