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的社论,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八部文艺作品定为“样板”,来推广演出。“样板戏”一词由此产生。那是一个文娱生活匮乏的年代,由于政治的影响,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领域的创作和传播几乎全面停滞,只有样板戏通过国家的推广,几乎占领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样板戏”一词出台的八天前,纪念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的活动在北京举行。八个样板戏同时在京演出,历时37天,演出达300多场次。
除了现场演出,八大样板戏还被拍成电影,下发各地放映。于是整个中国掀起了一场样板戏热潮。比如在广东高州,县影剧院门前观看样板戏的队伍排起长龙。从早到晚,那里都是人山人海,甚至还加设通宵场。在茂名,人们看后还被要求写心得和观后感,人人过关。
那时的人们不仅被动地看,甚至主动地自导自演,全国许多农村就自发成立了小型剧团。山西定襄县有个牛台村,全村男女老少一共只有800多人,可硬是排练出了《沙家浜》。演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参加完各种学习会、批判会之后就排练,一年之后就开始到县内的其他村子“巡回演出”。
样板戏的风光无限确实饱含了政治因素,但因此就断定它没什么艺术价值却是不公平的,甚至相反,样板戏的艺术水平可以说达到了戏剧艺术的一个高峰。当时为了拍好这八个样板戏,全国最好的戏剧创作人员、最好的演员、最好的演出条件都被集中到一块儿。郭沫若就曾亲自为《红灯记》改过词,如将“不许泪水腮边洒”改成为“不许泪水腮边挂”,一字之易,但念唱就显得更加铿锵更加有韵味。
样板戏在戏剧的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剧都有精彩的武打场面,这些动作都根据情节、场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创造,对传统京剧千篇一律的武打动作是一个突破。再比如《智取威虎山》中众战士的“滑雪舞”、《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探雷舞”、《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马舞”都是对生活的提炼或是对传统程式的改造,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烘托气氛。而这都是传统京剧所不具备的。
正是因为其高超的艺术水平,样板戏才没有随着文革的结束而彻底消失,反而在今天不断被人们所欣赏。应该说,今天那些依然喜爱样板戏的人,并不单纯是为了怀旧,高水平的艺术才是吸引他们的根源。
不过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样板戏在取得高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弱点。样板戏当年的主创人员之一汪曾祺在文革后曾这样评说:样板戏的人物只是概念的化身,是共产主义伦理道德规范的化身,在风格上是单一的,只允许高亢洪亮而不要其他的风格。艺术本来是自由的、多元的,样板戏却给它套了诸多枷锁,无疑这又是对艺术的极大伤害。
当历史新的一页翻开时,这些自诩歌颂人民群众自身的艺术品却被人民无情的抛弃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样板戏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在“样板戏”一词出台的八天前,纪念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的活动在北京举行。八个样板戏同时在京演出,历时37天,演出达300多场次。
除了现场演出,八大样板戏还被拍成电影,下发各地放映。于是整个中国掀起了一场样板戏热潮。比如在广东高州,县影剧院门前观看样板戏的队伍排起长龙。从早到晚,那里都是人山人海,甚至还加设通宵场。在茂名,人们看后还被要求写心得和观后感,人人过关。
那时的人们不仅被动地看,甚至主动地自导自演,全国许多农村就自发成立了小型剧团。山西定襄县有个牛台村,全村男女老少一共只有800多人,可硬是排练出了《沙家浜》。演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参加完各种学习会、批判会之后就排练,一年之后就开始到县内的其他村子“巡回演出”。
样板戏的风光无限确实饱含了政治因素,但因此就断定它没什么艺术价值却是不公平的,甚至相反,样板戏的艺术水平可以说达到了戏剧艺术的一个高峰。当时为了拍好这八个样板戏,全国最好的戏剧创作人员、最好的演员、最好的演出条件都被集中到一块儿。郭沫若就曾亲自为《红灯记》改过词,如将“不许泪水腮边洒”改成为“不许泪水腮边挂”,一字之易,但念唱就显得更加铿锵更加有韵味。
样板戏在戏剧的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剧都有精彩的武打场面,这些动作都根据情节、场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创造,对传统京剧千篇一律的武打动作是一个突破。再比如《智取威虎山》中众战士的“滑雪舞”、《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探雷舞”、《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马舞”都是对生活的提炼或是对传统程式的改造,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烘托气氛。而这都是传统京剧所不具备的。
正是因为其高超的艺术水平,样板戏才没有随着文革的结束而彻底消失,反而在今天不断被人们所欣赏。应该说,今天那些依然喜爱样板戏的人,并不单纯是为了怀旧,高水平的艺术才是吸引他们的根源。
不过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样板戏在取得高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弱点。样板戏当年的主创人员之一汪曾祺在文革后曾这样评说:样板戏的人物只是概念的化身,是共产主义伦理道德规范的化身,在风格上是单一的,只允许高亢洪亮而不要其他的风格。艺术本来是自由的、多元的,样板戏却给它套了诸多枷锁,无疑这又是对艺术的极大伤害。
当历史新的一页翻开时,这些自诩歌颂人民群众自身的艺术品却被人民无情的抛弃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样板戏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