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漳县历来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县情依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脱贫任务异常艰巨。漳县坚持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掉队。
精准——扶贫攻坚夯基础
漳县在扶贫工作中紧扣精准二字,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全县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工作方面,采取正、反向结合的精准识别方式,对2014年脱贫的1.31万和剩余的5.45万贫困人口,进一步做实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和脱贫方案制定工作。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一次性补齐”的原则,漳县对当年计划重点扶持整体脱贫的18个贫困村和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13个贫困村,根据项目需求清单,制定施工图、进度表,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实行“挂图作战”。
精准安排项目资金方面,漳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所有能够整合起来的扶贫资金、项目和干部,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上。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村需要实施的重点项目,确保每年安排的水、电、路、房、坡改梯等项目向贫困村倾斜。
竭力——扶贫攻坚下决心
漳县强化五项措施,竭力推进扶贫攻坚。全县一直在基础改善上精准发力。围绕贫困群众走上水泥路,全县结合“6873”交通突破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通村道路硬化任务,确保2017年底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围绕喝上自来水,年内解决7.1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围绕住上安全房,将农村危房改造向扶贫建档立卡户倾斜,年内改造贫困村危房1130户;围绕用上动力电,结合农村10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工程和低电压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
在产业培育上漳县采取精准扶持,通过建立“新型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机制,不断探索新型产业助推精准扶贫道路,不断开发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县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发展电商等措施,做大做强中医药、蚕豆、草食畜牧、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休闲农业、核桃、农家乐、育苗、油用牡丹等多元富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分类施策,对已经找准路子、迈入良性发展的贫困村户,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引导他们快速脱贫致富;对还没有找准路子的贫困村户,组织“双联”干部、帮扶工作队、科技人员、龙头企业帮助找路子、选项目,培育贫困群众新的增收增长点;鼓励群众通过土地、资金参股分红等方式带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脱贫致富;借鉴陇南“双联电子商务”等工作,开办农村电子商务网店30家以上。建立“农户参与联户养殖机制”,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代养、入股分红”的形式,引导群众走联户养殖、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养殖新路子。
在公共保障精准提升方面,漳县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年内完成89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2016年底前改造、建成行政村幼儿园24所,确保脱贫村毛入园率提高到64.34%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3.8%;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认真做好一类、二类低保对象和五保户提标工作,实现一次性政策脱贫。
漳县通过建立“融资扶贫”机制,充分利用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贷款,撬动了更多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并且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年内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乡创业妇女、双联惠农等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落实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和国家贴息扶贫贷款政策,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800万元以上;抓好互助资金协会运行,6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实现全覆盖,落实扶贫贴息资金300万元以上。
以县为单位,漳县整合人社、农牧、扶贫等各类培训资源,并划分为高端创业培训、普惠技能培训和常规引导培训三个类型,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向贫困户倾斜,集中对劳动力实施精准扶贫培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实现农村“两后生”培训全覆盖,输转劳动力5.5万人,劳务收入9亿元以上。
机制——扶贫攻坚更顺畅
为了让扶贫攻坚工作进行的更顺畅,漳县健全五项机制,着力助力扶贫攻坚。
一是建立健全“八个到位”精准扶贫机制,以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五个精准”为重点,逐步健全双联干部、方案计划、项目措施、产业培育、金融扶持、宣传培训、时间进度、管理考核等“八个到位”精准扶贫机制,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灾后重建助推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发挥灾后重建助推精准扶贫作用,将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与灾后重建工作结合起来,集中解决困难群众最急迫、最关键的水、电、路、房等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标靶扶贫”机制,将相同类型的扶贫对象纳入某一项增收标靶,打包施策,将情况各异的扶贫对象实施双联帮扶、一户一策,创建“双联干部——增收标靶——扶贫对象”模式。
四是建立健全“双联扶贫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与精准扶贫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推进双联单位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联手解决架桥修路、通水通电等突出问题,推进工作实效由点向面扩展。
五是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社会扶贫”机制,加强与全国妇联等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汇报和衔接,将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与漳县的土地、劳动力、市场等优势有效联结起来,深化“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和“民企陇上行”等双联助推活动,引导非公经济、社会爱心人士及在外工作人员投身到扶贫攻坚。
责任——扶贫攻坚在肩上
漳县落实主体责任,努力加快扶贫攻坚。一方面,全县严格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县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贫困村、双联单位包抓贫困村、双联干部包抓贫困户的责任机制,68个贫困村全部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帮扶单位,派驻了帮扶工作队。引导各级党政组织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贫攻坚上,及时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指导督促各联村单位和帮扶工作队认真落实“五清”“六有”要求,集中开展“过筛式”的入户调查。制定下发“1+10”精准扶贫方案,促进各种扶贫要素向贫困乡、贫困村集中。坚持把各类人才向贫困村、贫困户、扶贫产业上倾斜,聚集各类人才的智力和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全县严肃考评管理。县里制定出台“1+3”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即《漳县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和《乡镇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细则》《县直部门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细则》《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在精准扶贫主战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
精准——扶贫攻坚夯基础
漳县在扶贫工作中紧扣精准二字,全力开展扶贫攻坚。全县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工作方面,采取正、反向结合的精准识别方式,对2014年脱贫的1.31万和剩余的5.45万贫困人口,进一步做实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和脱贫方案制定工作。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一次性补齐”的原则,漳县对当年计划重点扶持整体脱贫的18个贫困村和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13个贫困村,根据项目需求清单,制定施工图、进度表,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实行“挂图作战”。
精准安排项目资金方面,漳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把所有能够整合起来的扶贫资金、项目和干部,全部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上。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村需要实施的重点项目,确保每年安排的水、电、路、房、坡改梯等项目向贫困村倾斜。
竭力——扶贫攻坚下决心
漳县强化五项措施,竭力推进扶贫攻坚。全县一直在基础改善上精准发力。围绕贫困群众走上水泥路,全县结合“6873”交通突破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通村道路硬化任务,确保2017年底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围绕喝上自来水,年内解决7.1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围绕住上安全房,将农村危房改造向扶贫建档立卡户倾斜,年内改造贫困村危房1130户;围绕用上动力电,结合农村10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工程和低电压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
在产业培育上漳县采取精准扶持,通过建立“新型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机制,不断探索新型产业助推精准扶贫道路,不断开发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县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发展电商等措施,做大做强中医药、蚕豆、草食畜牧、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休闲农业、核桃、农家乐、育苗、油用牡丹等多元富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分类施策,对已经找准路子、迈入良性发展的贫困村户,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引导他们快速脱贫致富;对还没有找准路子的贫困村户,组织“双联”干部、帮扶工作队、科技人员、龙头企业帮助找路子、选项目,培育贫困群众新的增收增长点;鼓励群众通过土地、资金参股分红等方式带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脱贫致富;借鉴陇南“双联电子商务”等工作,开办农村电子商务网店30家以上。建立“农户参与联户养殖机制”,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代养、入股分红”的形式,引导群众走联户养殖、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养殖新路子。
在公共保障精准提升方面,漳县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织好网、兜住底、促公正,年内完成89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2016年底前改造、建成行政村幼儿园24所,确保脱贫村毛入园率提高到64.34%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3.8%;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认真做好一类、二类低保对象和五保户提标工作,实现一次性政策脱贫。
漳县通过建立“融资扶贫”机制,充分利用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贷款,撬动了更多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并且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年内发放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乡创业妇女、双联惠农等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落实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和国家贴息扶贫贷款政策,争取各类扶贫资金2800万元以上;抓好互助资金协会运行,6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实现全覆盖,落实扶贫贴息资金300万元以上。
以县为单位,漳县整合人社、农牧、扶贫等各类培训资源,并划分为高端创业培训、普惠技能培训和常规引导培训三个类型,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向贫困户倾斜,集中对劳动力实施精准扶贫培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实现农村“两后生”培训全覆盖,输转劳动力5.5万人,劳务收入9亿元以上。
机制——扶贫攻坚更顺畅
为了让扶贫攻坚工作进行的更顺畅,漳县健全五项机制,着力助力扶贫攻坚。
一是建立健全“八个到位”精准扶贫机制,以对象、内容、目标、措施、考评“五个精准”为重点,逐步健全双联干部、方案计划、项目措施、产业培育、金融扶持、宣传培训、时间进度、管理考核等“八个到位”精准扶贫机制,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灾后重建助推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发挥灾后重建助推精准扶贫作用,将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与灾后重建工作结合起来,集中解决困难群众最急迫、最关键的水、电、路、房等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标靶扶贫”机制,将相同类型的扶贫对象纳入某一项增收标靶,打包施策,将情况各异的扶贫对象实施双联帮扶、一户一策,创建“双联干部——增收标靶——扶贫对象”模式。
四是建立健全“双联扶贫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与精准扶贫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推进双联单位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联手解决架桥修路、通水通电等突出问题,推进工作实效由点向面扩展。
五是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社会扶贫”机制,加强与全国妇联等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汇报和衔接,将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与漳县的土地、劳动力、市场等优势有效联结起来,深化“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和“民企陇上行”等双联助推活动,引导非公经济、社会爱心人士及在外工作人员投身到扶贫攻坚。
责任——扶贫攻坚在肩上
漳县落实主体责任,努力加快扶贫攻坚。一方面,全县严格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县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贫困村、双联单位包抓贫困村、双联干部包抓贫困户的责任机制,68个贫困村全部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帮扶单位,派驻了帮扶工作队。引导各级党政组织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贫攻坚上,及时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指导督促各联村单位和帮扶工作队认真落实“五清”“六有”要求,集中开展“过筛式”的入户调查。制定下发“1+10”精准扶贫方案,促进各种扶贫要素向贫困乡、贫困村集中。坚持把各类人才向贫困村、贫困户、扶贫产业上倾斜,聚集各类人才的智力和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全县严肃考评管理。县里制定出台“1+3”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即《漳县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和《乡镇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细则》《县直部门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细则》《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在精准扶贫主战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